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紅軍西路軍大事記

[複製鏈接]

269

主題

2880

帖子

72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2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1936.7月,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於甘孜會師北進。

7.27,西北局成立,張國燾任書記,任弼時任副書記。

8月底,中央令紅四方面軍控制甘南,佔領岷州,武山,通渭地區。

9.11,共產國際批准紅軍奪取寧夏,甘西計劃,奪取寧夏后給與幫助。

9月中旬,徐向前建議紅四西進。

9.16-18,西北局岷州會議,朱德,張國燾,陳昌浩發布通莊靜會戰役綱領,擬以紅四方面軍北進獨立迎擊胡宗南,並通知了前方的徐向前。

9.21,張國燾變卦,到前方哭訴,獲徐向前為首紅四高級將領支持,召開漳縣會議,決定西進。

9.27,紅四西進因受道路阻礙以及中央反對,召開洮州會議,決定重新北進。

10.9,會寧會師,長徵結束。

10.11,中央發布「十月份作戰綱領」。擬以紅一方面軍西方野戰軍與紅四方面軍3個軍渡河攻寧。紅四高層表示完全同意。令紅四方面軍三十軍進至黃河靖遠段造船,於11.10日前完成渡河準備。

10.18,朱、張致電中央,謂30軍20日晚偷渡黃河。

10.19,中央回朱、張18日電,謂20日偷渡不宜,宜推遲數日。

10.20,國民黨軍開始向紅軍進攻。

10.23,紅四方面軍30軍偷渡沒有成功。

10.24,軍委決定集中紅一、紅二、紅四三軍主力先擊破南敵,後進攻寧夏。同時令30軍渡河。

10.25,軍委再次致電朱德、張國燾及各方面軍,指出:根據敵向打拉池追擊及三十軍已渡黃河的情況,我們以為今後作戰第一步重點應集中注意力於擊破南敵。9軍不過河,9軍以外一個軍過河。

10.26,張國燾令9軍、紅四指揮部渡河。

同日,中央以絕密電告前敵總指揮兼政治委員彭德懷:「國燾有出涼州不願出寧夏之意,望注意」。

10.27,彭德懷、聶榮臻分別向中央報告張國燾破壞戰役計劃。

同日,徐、陳致電中央:「四方面軍如不全部渡河,各方掩護顧此失彼,不但開路、掩護、決戰都難完成,甚至根本影響戰役計劃,望重決速示,萬勿坐失良機。」

10.28,中央致電朱、張及各軍首長,指出:「目前我們正處在轉變關頭,三個方面軍緊靠作戰則有力,分散作戰力量削弱,有受敵人隔斷並各個擊破之虞」

同日,為擊破南敵,彭德懷提出海打戰役計劃。

10.29,張國燾致電徐、陳:「已得毛主席同意,四軍、三十一軍即在三角城過河,準備迎接。」

10.30,毛、周致電朱、張,再次強調:「目前方針,先打胡敵,后打寧夏,否則攻寧不可能。…。除九軍、三十軍已過河外,其餘一、二方面軍全部,四方面軍之三個軍,統照德懷29日部署使用」

同日,張國燾違背彭德懷部署調動紅四河東軍隊。海打戰役計劃未能實現。河西紅軍與河東紅軍被切斷。

同日,電告共產國際寧夏戰役執行情況,指責張國燾不願執行命令。


[63]
至無至樂 2005-05-13 20:27:52

--------------------------------------------------------------------------------

11.2,徐向前、陳昌浩致電朱、張、毛、周:「目前大靖、土門、古浪、涼州甚空虛易襲,不缺糧,人多,均漢人,若不(及時)出動,待敵迫近或布妥,在此方即陷於極大困難之境況中。」

同日,毛、周電復河西紅軍:「暫以現地區為中心,向三面擴大佔領區域,以一部佔領永登,一部出通蘭,大的方向仍前不變。」

11.3,毛、周又電徐、陳:「所部主力西進佔領永登、古浪之線,但一條山、五佛寺宜留一部扼守。並附電台,以利交通後方行動。」

同日,共產國際通知改變接濟地點,從外蒙改為新疆的哈密。

11.4,徐、陳再次向朱、張提出:「我方情況實不允許久控現地區,等待配合右岸行動」「如情況不利時,惟有放棄現地區,集兵出大靖、涼州方面。」

11.5,朱、張電徐、陳:「你們之河北縱隊日前最主要任務是消滅馬步芳部,獨立開展一個新局面。乘敵人尚未十分注意你們的時候,站穩腳根,首先佔領大靖、古浪、永登地區,必要地(時)應迅速佔領涼州地區。行動要迅速、秘密、堅決和機斷專行。」

11.6,徐、陳制定了《平(番)大(靖)古(浪)涼(州)戰役計劃》。

是日,張國燾立即批准了這一戰役計劃,「希即照此執行」。並說,「你們的獨立行動,對實現黨的策略路線和戰略方針有偉大意義。」「你們即在甘北、寧夏西北、青海東部大大擴大活動地區,根據實際情況,組織回、蒙革命團體,政權機關和游擊隊等,必要時你們自己提選人員,組織地方黨和政權機關。」
  
11.7,徐、陳等致電中央並軍委,建議組織黨的西北前委及軍委西北分會。

同日,林、朱、張複電徐、陳:「平、大、古、涼戰役計劃為(應)迅速執行為好,兵力集結應稍提前。」

11.8,軍委在《作戰新計劃》中規定西路軍「以在河西創立根據地,直接打通遠方為任務,準備以一年完成之」。 但該計劃沒有通知西路軍。

同日,回復徐、陳11.7日電,表示基本同意。

11.11,毛、周致電徐、陳,詢問西路軍行動方向意見。 當日徐、陳沒有回電。

11.12,毛、周致電朱、張,再次詢問西路軍行動方向意見。

同日,徐、陳回11.11日毛、周電:「大靖、涼州地區人糧較豐,以後籌資擴紅都有大的辦法。現時即不能與主力互相策應,依據現在敵力我力估計,我們可以完成任務。」「現決(擬在)甘、涼、肅、永、民創立根據地,不在萬不得已時不放棄涼州。」

11.13,中央致電共產國際,通報西路軍計劃。
   
11.15,張國燾致電中央軍委,告之西路軍數戰獲勝、且給養不缺。

同日,毛、周致電徐、陳:「同意你們向涼州進」, 「新疆接濟正準備中」。
  
11.16-18,古浪戰鬥失利,9軍損失二千餘人。

11.17,徐、陳致電中央:建議在甘、涼、肅建立根據地,要移兵西進,爭取12.5日到達西邊的肅州。同時詢問目前打通遠方與創建根據地哪個為主。

11.18,中央回徐、陳11.17日電:遠方物資準備不及、運輸不及;正爭取遠方能否將物資運到安西;「我們意見在現地區留住一時期,加緊軍事訓練,……」

11.19,林、朱、張致徐、陳電(轉周恩來意見):「你們任務應在永昌、甘州、涼州、民勤地區創立鞏固根據地」,遠方可以在安西接濟你們,但是在明年開春后。」;「你方須在甘州以東建立根據地,決不可將主力位置於甘州以西,更不能有到新疆去的表示」

11.21,徐、陳致電中央:表示「五軍全部約十二月五日前可到安西。國際接濟最好先期或按時到達,無論如何皮衣、子彈速來」

同日,西路軍佔領山丹縣城。

11.22,中央致電徐、陳:「遠方來電正討論幫助你們,但堅決反對退入新疆。」,建議改變西路軍目前的作戰方法。

11.24,徐、陳致電中央:「我們現無能集優勢兵力,彈藥太少,難在甘東地區滅敵,如何速示。」

11.25,中央回11.24日徐、陳電:「遠方接濟,三個月內不要依靠。目前全靠自己團結奮鬥,打開局面。」,給西路軍提出了具體的作戰方法。

11.28,毛澤東致電徐、陳:「感覺你們部隊仍不集中。我的意見,把全部一萬八千人集中於四五十里內,進則集中進,退則集中退,打則集中打,不打則已,打則必包圍消滅一部。如此打兩三次,問題就解決了,教育訓練也方便些。只要糧、房不缺,如以此打法為好,望酌行之。」

12.6,西路軍連電中央:謂西路軍爭取在甘、永、涼線過冬。主張河東主力西進。

同日,中央致電徐、陳:「遠方可於二個半月後,將貨物送達安西。」,西路軍應相機奪取甘、肅。河東主力不西進。

12.9,徐、陳回中央12.6日電:「馬步青電令元海,主要迫我西進,萬勿讓我東進」,「我們擬在山丹、永昌、涼州線上,爭取三十到四十天休息,一月中須以九軍、三十軍移甘州以西,搶佔撫、高,以此帶為根據(地),建議五軍屆時直出安西,連休息時間約二月十五以內到達安西,無論情況如何變動,五軍可按時到達目的地。」擬調王樹聲為九軍軍長,請中央批准。

12.12,西安事變爆發。

12.18,中央電示:準備西進,限明年1月奪取甘,肅2州。

12.20,周恩來致電中央:建議西路軍東進,幫助東北軍。

12.22,中央致電徐、陳:根據西安事變后形勢的變化,要其率部折向東打,接通蘭州,與東北軍于學忠部溝通聯繫。

12.23,徐、陳回中央12.22日電:「迅速取得遠方接濟,成為目前紅軍,張、楊及整個抗日陣線的迫切與極大要求。西路軍經過很大代價基本上已無問題。」「我們建議西路軍仍首先堅決按期執行打通遠方任務,不過為牽制二馬,可以設法在蘭、丹線上多活動一時。」「如果必須我們東開,則必可東移。(一)蘭州友軍至少以六個團及其騎兵進到古浪,與我方先夾擊消滅兩馬於涼州一帶。(二)促新疆以抗日名義至少出六個團,並帶貨物一直進到甘州,以維
持後方及遠方交通,如何速示。」

12.24,周恩來致電中央(萬萬火急):西路軍主力應東進,但請留一部於永昌,以便打通安西。

12.24,中央致電周恩來,轉達西路軍意見。

同日,中央致電徐、陳:西路軍東進從戰略上有力,請徐、陳考慮答覆。正式命令明後天下達。

12.25,徐、陳回中央12.24日電:同意東進。但建議友軍先把彈藥送到永昌,並同時至少出2、3團兵力配合炮騎接應西路軍東進。

同日,周恩來致電中央:「四方面軍主力既不便東下,仍以留原地並打通安西為妥。」

12.27,中央致電徐、陳:「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前途甚佳。西路軍仍執行西進任務佔領甘、肅二州,一部佔領安西。開始西進的時機及如何作戰,由你們依情況決定。」

12.29,西路軍決定王樹聲兼紅九軍軍長。西路軍西進。

12.30,西路軍克臨澤。

12.31,毛澤東致電周恩來、秦邦憲:西路軍已放棄永昌、山丹,向甘、肅兩州進,但二馬追擊甚緊。請商楊虎城電馬步芳,停止向西攻擊,紅軍亦不向涼州。

1937.1.1,紅5軍幾乎兵不血刃取高台。

1.2,徐、陳致電中央:「如敵無大力壓迫,即以大部留高、撫休整;如被敵迫時,即準備部署肅州,以一部誘敵進展。對各方情及我方行動有何指示?」

1.4,徐、陳致電中央:「高台以下人糧極富,以上則甚荒涼,據點少且遠,正值天寒,如主力控制高、撫,如進則齊(進),道路、糧、房、敵騎均不許可,打則齊打,亦只有坐待消耗,滅敵不易,驅敵不易,此方六千騎兵,決非番騎或陝騎兵可比。」;「西路抱最大決心□?空前困難,不怕犧牲,從戰役政治打敵上,求得最大進步,當自照前電完成任務,但如何以外力幫助我,或以外交武力扼阻二馬,或令三十一軍、四軍過河配合,則我損失必少任務更易完成,或則我們即均在高台戰敵,遠方資物用外力送下,亦屬必要,望採納下見,情報消息多,有供給,任務多指示,問題多有答覆,只是(說)佔領甘、肅二州並取安西是不夠的,電台日夜與我通報兔失時機,如何,盼復。」

1.5,中央回徐、陳2、4日電:「(甲)西路軍即在高台、臨澤地區集結,暫時勿再西進。(乙)全軍集結於二、三點,一天左右行程能集中作戰,大力訓練補充,伺機消滅敵人。(丙)全靠你們自己團結奮鬥,取得勝利,不要靠任何外面的援助。」

1.6,徐、陳回中央5日電:此地訓練補充不易;「據歷次來電變更很大,致西路軍遭受一些不可避免的損失、並影響到今後行動。」;「西路軍以現有力量、可以在此爭取必要時間準備以全力接近遠方。」;「既不能希望任何外力援助,則建議四、三十一軍歸還建制,如何速示。」

1.7,中央回徐、陳6日電:「軍委並沒有變更你們的基本任務,也沒有要你們久停不進,僅要你們暫勿西進,暫在原地休整,這是根據你們四日來電所述的情況而指定的。二馬根本反對西安事變,希望同二馬成立統一戰線是不可靠的。遠方物資只送至安西,送致肅州是不可能的。四軍、三十一軍已集中長安附近,也不可能策應你們。因此,目前你們只能依靠自己團結奮鬥,不要依賴任何外力,詳容另告。」

同日,毛澤東致電周恩來、秦邦憲:「西路軍現佔領高台、臨澤,令其暫時在該地停住。但二馬騎兵擾擊甚緊,於彈十分缺乏,希望派飛機送子彈去,如有可能請設法運送十萬發。」

1.8,徐、陳致電中央:通報甘浚堡突圍情況;「再請求將三十一軍、四軍向涼州進,以便徹底夾擊此敵。不然,單靠西路軍恐難完成其任務。」

同日,中央連致徐、陳兩電:「西路軍僅二馬大部尾追,已離其策源地甚遠,糧、彈、人、馬、接濟均必困難,趁此時機已佔高台臨(澤)有糧地區集中全力反攻追敵,消滅其一部,即可創肅、甘、安根據地,遠方亦自然打通、寒候亦渡過、接濟亦必到手,否則不乘此良機決心消滅敵人,前途困難更增。望你們早下決心,集中全力擊退尾追之敵,決定創造肅、甘、安根據地。」

同日,張國燾單獨致電西路軍:給西路軍鼓勁。

1.9,徐、陳致電中央:報告甘浚堡突圍損失情況。

1.12-20,馬家軍進攻高台。徐、陳令黃超轉董振堂,令其死守高台。20日城破,守軍全軍覆沒,軍長董振堂犧牲。

1.16,中央致電徐、陳:在現地休息一段時間,然後向東打敵,而後以一部西進,向東擴張根據地;遠方貨物只能在約定時間送到安西;應加強西路軍的政治工作和紅軍紀律。

1.21,徐、陳致電中央:「(一)以乘綏東進擊敵,相機配涼、古,接通蘭州,增加抗日所聯軍之目的。決今晚全軍集結出動,走南大路,以十天行程到達古浪、上門地區,爾後向平番或靖遠集中。(二)士氣正旺,沿途相機抗擊。(三)前面情況時告。」

同日,毛澤東致電周恩來、秦邦憲:「西路軍在高台、臨澤一帶不能立腳,西進有□十八站,二馬步騎又向西堵擊,二十日晨攻破高台,董振堂同志犧牲,五軍損失兩個團,他們從本日起轉向東進,望速商于學忠準備派一部策應,並與交涉紅軍離開河西抗日,勿加干涉。」

同日,毛澤東、周恩來致電潘漢年:談判時,堅決要求蔣介石同意若干條件,其中一條是「(四)請令馬步芳停止進攻河西紅軍。」

1.23,徐、陳致電中央:報告高台損失,指責5軍守城方法有問題;敵正防我東進,我快行不易,部隊需稍整;黃河何時開冰,取何路線渡河。

1.24,中央致周恩來、博古電:「西路軍進入高台、臨澤地區,西面是□十八站,至少暫時不能西進,二馬因未受嚴重打擊,十分猖撅,數日前襲擊指揮部,幸損失不大,領導機關缺乏自信力不把中心放在戰勝敵人,創造根據地上,而放在依賴外力援助上,要求我們把二馬弄好,並要求四軍、三十一軍西去援助,軍委已屢電指出其弱點,但一方面我們應盡一切可能援助之,二馬方面西安尚有辦法可想否,可否要于學忠對馬步芳來一威脅,謂不停止進攻,紅軍主力即將攻擊青海,如停止進攻,則西路紅軍可以甘州為界,甘州以東不相侵犯。如何,盼復。」

同日,徐、陳致電中央:東進被敵人攔頭,現全軍集中西洞堡進行整理動員;「我方基本上堅決執行東進計劃,但因情況變化可能折轉西進或取民勤搶佔定遠營,或繞道大通再到西寧或平番。」

同日,中央回電:「一、你們行動方針以便利擊敵保存實力為目的,行動方向由你們自決。
二、如你們決定東進,我們是贊成的,當派三十二軍、二十八軍適時到靖遠河邊策應你們過河。三、為便利作戰計劃,彩病、小孩、婦女,望設法就地安置。」

1.27,徐、陳致電中央:「敵已備於東,馬上東進時〈不〉易,於[宜]在甘州以西周轉一時,求各個擊敵,爭取與進X ,萬一東北地區受阻,可否即在現地區爭取時間。東進外務〈援〉必不可靠,可否再從遠方從新疆方面應援。乙、實情望今夜速實告,以便可東則東,可西則〈西〉,接濟無望即不能到安西。」

同日,西路軍在西洞堡消滅二馬青海憲兵團。

2.1,徐、陳致電中央:「為調動敵人尋機滅敵,全路□□於二十八日晚移沙河堡東二十里之倪家營,貿易好,糧可吃半月,群眾條件宜好。」;「我們決集力擊敵,並爭取時間休整,敵力求與我速戰,弱點多,現正在以全軍從故術、政治、群眾滅敵,用後方游擊戰來戰勝敵人,但我人、物補充困難,故感困難滅敵。」

2.6,中央致電周恩來:與于學忠商調一、二師進駐永登紅城子與西路軍配合。

2.13,徐、陳致電中央:「我們詳細考慮及根據百餘日苦戰的教訓,認為四軍,三十一軍此時不能歸還建制夾擊二馬,則西路軍無法完成西進任務,決心在甘州、撫高地區乘機擊敵,俟天氣稍緩即轉到西寧、大通一帶活動,因拚戰而不能根本戰勝敵人,持久消耗實為不利也。」

2.15,毛澤東致電周恩來:「西路軍問題請作兩步交涉:第一步,電令二馬停戰讓防,或派人示意令其自讓,同時派飛機送款彈去;第二步,派兵增援。結果盼復。」

2.17,中央回徐、陳13日電:「同意你們春暖以前在撫鄰地區尋機擊破(敵)的意見,爭取在春暖以後向肅州、安西行動。」;「依據你們自己與當前敵人力量對比的情況,依據國內與西北的環境,如果蔣介石不能或不願停止二馬向你們進攻,又不願主力紅軍派兵向你們增援,則你們唯一的方針,是調動敵人,尋求機會逐漸削弱之與各個擊破之,……此外不能有任何別的方針。」;「你們過去所犯的政治錯誤,究竟有何種程度的認識?何種程度自我批評與何種程度的轉變呢?我們認為你們今後的勝利是與過去政治錯誤的正確認識與徹底轉變是有關係的,你們認為是否如此呢?」;「你們春暖後向大通行動的提議戰略目的何在呢?是把向大通當作調動敵人回守青海,以便自己爾後仍然回到甘州、肅州區域,並向安西呢?還是想佔領青海呢?」

2.18,毛澤東致電周恩來:「(甲)寧夏沒有新關係。(乙)請多方設法找人去青海,西路軍問題解決甚關重要。」

2.21,毛澤東致電周恩來:「目前重點,在再弄到五十萬示款。(一)西路軍甚急,目前已到不能不出兵援助之,募得款方可成行。(二)前方三月份無伙食費。因此伯承談話應著重於此,甚盼於二、三日內帶款回延,此二十分急迫。」

2.22,毛澤東致電彭德懷、任弼時、周恩來:「甲、增援西路軍尚未作最後決定,但已局勢嚴重,考慮時機,因西路軍已至極危險時候,其原因正如彭、任所述,如該軍失敗則影響甚大。乙、增援軍擬以十五軍團三十一軍(或四軍)、二十八軍三十二軍及騎兵第一團組成之,以伯承任指揮,張浩同去。丙、估計增援軍到達靖遠(或狄道),西路軍嚴重情況即可減少,到達永登即可解圍,彼時西路軍即向安西增援,或仍東回,或向甘涼取貨物,並改造西路軍。丁、請你們密作準備,並將意見以密電告我,伯承請即回。戊、國燾領導周純全進行秘密活動。甚望彭、任極力改造部隊。」

2.24,毛澤東致電周恩來:「(甲)聽說馬步芳很愛錢,請你考慮是否有辦法送一筆錢給馬,要他容許西路軍回到黃河以東,二馬有代表在西安否?(乙)馬鴻逵電馬步芳稱,顧主任奉何應欽電令由行營調查河西紅軍情況,以便整頓西北剿匪陣容等語。」

同日,徐、陳致電中央:「我們(二)十一日晚移威敵堡,敵定明即接近,因地形堡寨太多敵易封鎖,又於當晚仍回集倪家營,天明敵騎又接近,接連三次敵猛力炮擊進犯,夜在野外四面伏擊不便出擊,必在此時打,如天(明)有機即東進,無機另想辦法。」

2.26,中央回徐、陳24日電:「甲、固守五十天。乙、我們正用各種有效方法援助你們。」

同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任弼時等:「甲、增援軍決以四軍、三十一軍、二十八軍、三十二軍及騎一團充之。乙、立即準備完畢。丙、伯承接電即到淳化待命。丁、對外守秘。」

2.27,中央致電彭德懷、任弼時:「(一)增援軍以四軍、三十一軍、二十八軍、三十二軍及其騎一團組成,前方以劉怕承為司令員,張浩為政委,左權為參謀長,劉曉為政治部主任。(二)增援軍司令部、政治部組織力求簡單,必要之辦事員由前方抽調,爾後由後方補充前方。(三)除(羅、宋)所部,即日開鎮原待命,準備附工兵連為先遣隊,搶佔靖遠渡口,並督造船隻外,主力兩個軍限三號準備完畢,四號開始,出動前應準備事項如任務說明,經費子彈補充充實等,由彭、任負責處理。」

同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任弼時:「(甲)西路軍電台材料只夠用月余,增援軍須多帶電料及其他器材品,務從前方抽調愈多愈好。(乙)同意調李達任新職。」

同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任弼時等:「甲、為補充四軍、三十一軍向西行動的經費;請彭、任速於一、二方面軍抽調現款補充之,步校二萬元停止發給。乙、步校及省委三月上半月經費,須自己撙節渡過,候南京談判弄好得錢后才有款發。」

同日,毛澤東致電周恩來、袁任遠:「甲、船工隊所缺少之木匠、鐵匠人員,請立即設法補充。乙、棉花、鐵釘迅速集和製造。丙、該隊船工隊須於三號動身去鎮原,限五號到達歸炳輝指揮。」

同日,中央致電周恩來等:「甲、西路軍情況萬分緊張,他們東進西進都成不可能,有被消滅危險。乙、對兩馬不但是十萬就是二十萬和更多些都可以,而且必需。丙、此事需以最快速度辦妥,最好在二十天內。丁、條件:西路軍過黃河右岸來請兩馬不要阻攔和惡意追擊,如果兩馬同意西路軍西進,則西路軍可停肅州以西,將來並不東犯。戊、須對兩馬曉喻和平大義,告以與我們講和對他們將來有莫大利益。」

2.28,徐、陳致電中央:「二十七日電已到,我們昨夜全移威敵堡南之東西柳溝□□勢,堅決克服一切困難在此堅戰。」

2.28,毛澤東致電周恩來等:告訴解圍西路軍的步驟。


3.5,援西軍出動。

同日,毛、朱、張致電徐、陳:「(甲)想盡一切方法,至少支持三十天,就有辦法。(乙)顧祝同或可答應派飛機款於與你們,有何辦法接收。」

3.11,西路軍突圍。為爭奪進祁連山的梨園口山口,一日激戰,9軍僅剩2個團與31軍2個團全部拼光。9軍政委陳海松犧牲。

3.12,中央電示:西路軍或沖向蒙古或就地分散游擊。

3.13,西路軍剩下約3000人,進入祁連山之康龍寺地區。西路軍失敗。

3.14,西路軍軍政委員致電中央:陳,徐離隊回陝北向中央彙報;以西路軍實力是不能戰勝二馬的。

四月底,西路軍余部陸續進入新疆。據有關資料,開始為407人,零星又增加一些,最後總人數為437人。
人在高潮時享受成就,人在低潮時享受人生

13

主題

582

帖子

12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27
沙發
浙江玉環 發表於 2006-11-5 14:16 | 只看該作者
西路軍的悲劇是醞釀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8 08: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