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聰明煮婦秋季佳蔬燴一煲

[複製鏈接]

1582

主題

4672

帖子

381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reamland 發表於 2006-10-20 10: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秋季是一個較乾燥的季節,有些聰明的「煮婦」在為家人烹制菜肴時,都會從潤燥方面著眼,並選擇當季產的原材料,製作適合家人吃的健康菜肴。芡實百合芋頭煲就是一款很適合秋季吃的菜肴。

      芡實百合芋頭煲

  原料:鮮芡實100克,百合2個,芋頭3個(小芋頭),紅蘿蔔1段,芹菜1條,活蝦150克(愛吃的多加一點)。

  配料:花生油、鹽、高湯(可用乾貝素代替)、生粉、牛奶各適量。製作方法:

  1、將芡實用熱水泡開;百合剝成片狀,放在冷水裡浸一浸;芋頭去皮、洗凈、切成塊;紅蘿蔔去皮、洗凈、切片;芹菜洗凈、切段;活蝦剝皮、去頭。

  2、先將芡實放入砂煲中,在火上煲滾。一邊可以開鍋下油炸芋頭,炸到開始變成黃色就可以起鍋。

  3、利用炸芋頭的一部分油,把百合、紅蘿蔔、芹菜、蝦以及炸好的芋頭放進鍋里一起炒。

  4、此時另一邊的芡實已經煲軟了,用筷子一夾就可以夾開就可以了。把方才炒好的材料放進沙煲中,大火燒滾,慢火再煨。2~5分鐘后,用生粉勾芡,再煲上個3分鐘左右。

  5.加牛奶,煲滾后就可以熄火,同時一煲香濃的芡實百合芋頭煲也就成了。提示:

  1、高湯是用老母雞、排骨、大骨、豬腳熬成奶白的高湯備用。

  2、據說乾貨芡實做的不好吃,新鮮的芡實在超市可以買到;如果非要用乾貨代替的話,事先得把芡實泡上數小時,否則燉不爛。

  3、在炒原料的時候,可以按自己的口味愛好放些料酒、醬油、醋之類的調料。

  4、在煲的過程中,要隔20分鐘左右看一下沙鍋里的水會不會幹掉,免得到時候燒糊了。

      怎樣避免原料粘鍋?

  炒菜時出現原料粘鍋的情況,原因主要還是沒有炙好鍋和沒有掌握好原料下鍋的時機造成的。

  炙鍋,即炙炒鍋。它是爆、炒類菜肴或攤蛋皮等,臨烹制前的一道操作程序。方法是:將乾淨的炒鍋置爐上,用旺火燒至溫度很高時(有時鍋底幾乎被燒紅,即所謂的辣鍋),舀入冷油並用炒勺邊淋邊攪,使油向四周散開,潷去油,隨後還要反覆進行兩次,這便是俗稱的「熱鍋冷油」炙鍋。炙好的炒鍋光滑、油潤、乾淨,後面原料下鍋自然是受熱均勻,不易巴鍋。

  炒菜時用的鍋有生鐵鍋和熟鐵鍋之分,雖然它們炙鍋的方法一樣,但使用不同的鍋時,原料下鍋的時機卻有所不同。若掌握不好,也容易粘鍋,這是平常容易忽略的一個細節。

  生鐵鍋質脆,一般都較為笨重、厚實,不易散熱,炙鍋放油后,應立即投入原料炒制,因鍋底溫度高而油脂溫度低,於是就不易粘鍋。而熟鐵鍋質韌,一般較輕且薄,熱量很容易散失,炙鍋放油后,鍋底的溫度與油脂的溫度差不多,需上火略加熱片刻以增加鍋底的熱量,再下入原料炒制,才不易粘鍋。給熟鐵鍋鍋底加熱的時間很短,一般只需幾秒鐘即可。若不加熱這幾秒鐘,就可能變成「涼鍋涼油」,原料下鍋后,其原料外層的蛋白質、澱粉漿就難以快速凝固,從而附在鍋底,出現粘鍋現象;若加熱時間過長,則可能變成「熱鍋熱油」,原料下鍋后,因驟然受到高溫,使得原料表面的蛋白質、澱粉漿迅速凝結,雖然這樣原料不易粘鍋,但原料相互之間卻容易粘結成坨,導致原料受熱不到,影響到成菜質量。(慈辭)

      秋天應多吃的蔬菜

  秋季的時候,如何增強免疫力是人們普遍關心的話題。秋季時節要注意均衡的營養,尤其是要多吃些富含維生素和高纖維素的蔬菜,對預防疾病、增強抵抗力有著重要作用。秋季飲食的原則是以甘平為主,即多吃有清肝作用的食物,少食酸性食物。具有甘平清肝功能的食物豐富多彩,諸如豆芽菜、菠菜、胡蘿蔔、菜花、芹菜等等,吃法也是多種多樣的。

  豆芽中的葉綠素可以防治直腸癌,其中含水量豐富

  的天門冬氨酸,能使機體大大減少乳酸的堆積,從而有利於消除疲勞。中醫認為,豆芽味甘性涼,有清熱解毒、利濕通下等作用。

  菠菜中胡蘿蔔素的含量大大高於其他蔬菜,抗壞血

  酸雖低於辣椒卻高於西紅柿,菠菜所含的具有止血作用的維生素K是葉菜中最高的;豐富的核黃素,又有防止口角潰瘍、唇炎、舌炎、皮炎的作用。

  胡蘿蔔以燉食最好,炒食為良。燉食能保持胡蘿蔔素93%以上,炒食也可保持胡蘿蔔素80%以上,而生食、涼拌,人體僅能吸收10%。

  菜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物質,其維生素C的含量

  突出,比常見的大白菜、黃豆芽菜含量要高3-4倍,比柑橘的含量要多出2倍。中醫素來有色白入肺之說。秋天是呼吸道感染疾患多發季節,潔白的菜花無疑是一種適時的保健蔬菜。

  萵筍中的含碘量高,這對人體的基礎代謝和體格發

  育會產生有利影響。萵筍葉的營養遠遠高於萵筍莖,秋季愛患咳嗽的人多吃萵筍葉可平咳。


知多一點

    芋頭

    芋頭為單子葉植物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塊莖,成熟后多在每年秋季上市。

    芋頭是老幼皆宜的滋補品,也是秋季素食一寶。芋頭的營養價值很高:芋頭塊莖中的澱粉含量佔70%,並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鉀、鎂、鈉、胡蘿蔔素、煙酸、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皂角甙等多種成分。

    中醫認為,芋頭具有益胃、寬腸、通便散結、治中氣不足、益肝腎、添精益髓等功效,對治療大便乾結、甲狀腺腫大、腫毒、瘰癧、乳腺炎、蟲咬蜂蟄、腸蟲癖塊、急性關節炎等病症有一定作用。民間常用芋頭水煎內服,治胃病、痢疾和慢性腎炎;用生芋頭切片頻擦或搗泥外敷,治療雞眼、疣、癤瘡、無名腫毒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芋頭切片不能擦、敷到健康皮膚,否則會引起皮炎;如果不慎擦到,可用生薑汁輕輕擦洗即可。

    芋頭軟酥黏滑,食用方法很多,煮、蒸、煨、烤、燒、炒、燴均可。常見的吃法是把芋頭煮熟或蒸熟后蘸糖吃,或者做成芋頭燒肉。

    百合

    百合,因其「數十片相累,狀如白蓮花,百片合成」而得名,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國各地均產,於秋季莖葉枯萎時採挖炮製,因「其莖如大蒜,其味如山薯」,故又有地方稱之為「蒜腦薯」。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藥用價值也很高。《本草綱目》中記載百合有潤肺止咳、寧心安神、補中益氣的功效。百合有多個品種,但以白肉百合和龍芽百合為主,其味分甜苦兩種。苦百合主要供藥用,甜百合多為食用。廣東省連江市清江鎮有著種植白肉百合悠久的歷史,白肉百合營養豐富,一般含蛋白質3.7%,蔗糖3.9%,脂肪0.3%,果膠質5.1%,澱粉21.4%左右,還含鱗、鈣及粗纖維等。當地人將白肉百合加工成百合粉、百合精沖劑或者百合餅乾食用。在乾燥的秋季,百合是老幼咸宜的葯食佳品。

    茨實

    茨實為睡蓮科水生草本植物芡的種子。異名:雞頭實、雞頭米、水雞頭。

    有固腎澀精,補脾止瀉,止帶作用。主治脾虛或脾腎兩虛、遺精、滑精、早泄,慢性泄瀉或五更瀉,白帶,小便頻數等。含多量澱粉,少量蛋白質、維生素B、尼克酸、胡蘿蔔素、鈣、磷、鐵等。味甘、澀,性平。入脾、腎經。多用於煮粥、做飯。茨實分乾貨和新鮮之分,前者一般多用於煲3個小時以上的老火湯,後者鮮味好適合作菜,但煮之前要用開水發泡20-30分鐘。
^ 0 ^  夢 ^ 0 ^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4: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