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越、中印兩場反擊戰中鮮為人知的真實情況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6-9-29 17: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中越戰爭

 1.關於炮兵火力實際上,在1979年中越戰爭中,越軍對中國軍隊的最深刻印象就是中國陸軍佔壓倒優勢的炮兵火力。越軍戰俘反映,與美軍作戰時從未遇見過這麼猛烈的炮火打擊。美軍由於擁有空中優勢,作戰中主要依靠空中火力支援,而中國軍隊炮兵的配備密度和火力強度遠遠超過越戰中的美軍。通常在師進攻背景下,對尖刀連突破的火力強度為半小時內在1平方公里左右的設防工事區域及敵炮兵、指揮區域進行二至三次火力準備,投射7-8萬發炮彈,其中近半為130-154mm口徑炮彈。1970年的一次連進攻實兵演習一個月後,演習場區內原鬱鬱蔥蔥的滿山樹木,竟全部枯黃,死光了。說中國空軍力量不足有道理,但說中國陸軍炮兵火力不足就外行了。實際上,中國由於沿襲蘇聯軍事理論,高度重視炮兵,其炮兵火力與蘇軍不相上下,遠強於北約各國部隊。越軍炮兵在79年戰爭全程中一直被中國炮火有效壓制,直到幾年後老山戰役時得到蘇聯122mm「冰雹」火箭增程彈后,才得以對中國炮兵進行超射距襲擊。79年友誼關突破時中國步兵的較大傷亡,主要是多年來初次作戰無經驗,戰士衝擊時隊型過於密集所致。戰爭開始2-3天後,傷亡率即大幅下降即證明了這一點。

  2.關於傷亡人數人們對中國軍隊傷亡人數的臆想,大概是出於中國軍隊人多加上看過去打仗電影得出來的印象所致。實際上,中國軍事理論雖強調集中兵力,在突破地域需數倍於敵,但作戰時隊型相當分散,並非電影里看到的「人海戰術」。步兵間隔多在10-20米左右,火炮間隔多為數百米。這樣拍電影當然不行,攝影師忙活半天,鏡頭裡只能收進三、五個人或一門炮。觀眾喜歡的是數十門炮排在一起,一打一大串的火爆場景。但打仗不是那麼回事。看過History Channel最近放的美軍特種部隊訓練的片子嗎?沒意思吧?就那麼三、五個人,槍聲稀稀拉拉。真實的情況是,1979年戰爭的中越傷亡總數近乎相等,中方約6萬多人,越方不到8萬人。但中方傷亡中,傷者佔大多數,死亡僅6000餘人,且多在戰爭最初幾天,越方則死亡率很高,死亡人數約近5萬人。造成如此差別的原因是中方保持著佔壓倒優勢的進攻主動權,作戰區域一直向前推進。幾乎所有局部戰鬥結束后,戰場均為中方佔領,中方傷員可以得到及時的救護和直升機迅速後送,因此傷員死亡率大為降低。這是中越戰爭中中方後勤的主要經驗之一。而越方一直被迫撤退,大量傷員被遺棄在戰場上,許多傷員未避免被俘,爬到潮濕且蚊蠅蟲蟻孳生的叢林或洞穴中躲避,因得不到及時治療而死亡。

  3.戰爭局限於邊境地區,是出於對北方蘇聯的顧慮,而非中方後勤和防空部隊無力支持。地空導彈只能打50公里的例子實在有些荒唐。導彈不能隨部隊向前移動嗎?當然,為了避免戰爭升級刺激蘇聯,中國在中越數年戰爭中,確實未使用過導彈,中國空軍也從未越過邊界作戰。

  中國對越作戰的戰略目標,是以圍魏救趙之策,迫使越軍減輕對柬埔寨梅萊山紅色高棉基地的壓力。以中國軍事實力,若大舉攻越,短期內拿下河內、海防等中心城市,並非難事。實際上,作戰開始一周,越軍邊境地區防禦即已全線崩潰,越314A師據守的諒山三面被圍,而諒山以南為平原地帶,適於中國裝甲部隊作戰,越軍再也無險可守,河內唾手可下。但中國不能不顧慮背後的蘇聯。由於蘇聯絕不會容忍中國奪占其在東南亞的勢力範圍,若中國攻佔河內,更換越南政權,蘇軍在中國北方策應越南的可能性極大。中國對越作戰從一開始就反覆申明是邊界反擊戰,就是向蘇聯表明絕無佔領越南之意,防止蘇聯動手。在戰役戰術上,則採用「圍點打援」策略,圍住諒山而不攻陷,吸引越軍主力從柬埔寨回援,殲滅越軍主力部隊後撤軍,這樣,救援柬埔寨的戰略目標就達成了。實際上,越軍開始確實中計,已將6個主力師,包括突破金邊的203師從柬調回,企圖增援諒山。當越軍主力向諒山移動時,中國在諒山東南和西南方向的10多萬部隊隨即向兩側運動,已張開了袋口。但中國由於顧慮蘇聯在北方行動而一再明示自己的意圖終於起了作用,加上蘇軍衛星偵察到這一移動,並將情況通報了越軍,使越南終於明白中國從一開始就說出的戰略企圖是真的,從而明白了中國軍隊對諒山圍而不打的真實意圖。於是,越軍主力不再企圖增援諒山,而回撤到河內以北布防。中國見戰略企圖已暴露,越軍主力不會再上鉤,只得對諒山合圍發起攻擊。攻擊諒山只用一天半解決戰鬥,消滅了314A師的情況表明,對諒山包圍20多天,顯然不是中國軍隊打不下諒山,而是典型的「圍點打援」戰術,意在圍殲增援的越軍主力。

  當然,由於蘇聯摯肘,中國被迫暴露戰略企圖,未能達成戰略目標,不能不令人遺憾。中國軍隊在指揮、通信、後勤保障等方面也暴露出大量問題。美軍估計,由於後勤方面的問題,中國軍隊越過邊界300公里(不是區區50公里)后,作戰能力將大幅下降。但在對越作戰的各戰役中,中國軍隊在火力和作戰能力等各方面佔壓倒優勢,追著越軍打的情況,是事實。甚至在讓侵越美軍甚為頭痛的小部隊叢林游擊戰方面,中國陸軍對越軍也佔壓倒優勢。這都是事實。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沙發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6-9-29 17:25 | 只看該作者
  二、62年中印戰爭中國該不該退兵?
  

  
  1、特別是當時戰略環境十分險惡,居然也敢打。當時國內自然災害剛結束,台灣在東南沿海叫囂要反攻大陸。國際上,中蘇開始交惡,蘇聯、美國兩個超級大國都站在印度一邊,英國自不別說是在印度一邊;印度作為不結盟運動領導人,第三世界國家都站在印度那邊。中國是經濟、政治上都成問題。軍事上,本來原不準備列印,只是印度太氣人。所以,毛澤東說,印度搞我們那麼多年了,我們也該搞他一下。我理解只不過是要教訓一下而已。那時,毛澤東等人從來就未在乎過什麼「中國威脅論」。   
  2、時機選擇得當。隆冬將至,搶在大雪封山,後勤和軍隊便於交通之時。最重要的是在美蘇兩國熱衷於古巴導彈危機之間。古巴導彈危機一結束,我便見好就收,充分適應現代局部戰爭有限性的特點。   
  3、打得好。法國人、以色列人等西方國家高聲讚歎:「內行人的戰爭!」、「瀟洒至極的戰爭!」。俘虜印軍准將以下7000多人,而我無一人被俘;幾乎吃掉了印軍的主力,卻主動撤軍。毛 澤東、劉 伯承等人用兵如神。   
  4、收得好。迅速回撤,還將繳獲兵器維修一新送回,戰俘及時送回,令達維爾等人既汗顏又口服心服。收兵之時,美國的航母已開至孟加灣企圖干預;蘇聯準備給印度新印武器;英國的新裝備已經運抵印度。後人常嘆曰:「不該打后又撤回麥線以北!」其實是不了解當時的險惡環境。毛 澤東戰略運籌確實是高人一籌。倒是劉帥認為回撤是否可以少撤一點,但當時誰能把一切都做得十全十美呢。
  
  62年中印邊境一戰後,打出了近半個世紀的和平!
  
  62年發生的中印戰爭,是中國軍隊軍力的一個頂峰,中國僅以邊防部隊3萬餘人就重創了印軍主力,佔領全部爭議土地,逼得印度全國動員並乞求美國干預,在全世界丟盡了臉,而中國當然威名大振,還落下一個好名聲,極大的改善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形象。   
  但這場戰爭對很多中國人來說留下了很大的遺憾,並因此產生數十年的爭議。遺憾和爭議的焦點是中國是否應放棄東段九萬多平方公里的爭議土地。很多磚家和憤青對此憤憤不平,對毛放棄豐饒的東段卻保留了貧瘠的西段而氣憤不已,愚蠢說,送禮說,甚至於賣國說紛紛出籠,認為毛下令退兵錯了。
  
  中國到底該不該退兵?我認為,該,十分該!理由是:
  
  (1)經過一個多月的戰鬥,中國軍隊戰力已達極限。一些人(包括一些前線指戰員)雖然樂觀的回憶說戰鬥後來很輕鬆,但實際上大多數人已感到疲乏了??畢竟在所有作戰物資均靠人員運送、翻越4、5千米高的大山,一路作戰南下一個月了。而敵人雖然被擊敗了,可這些只是其軍隊中很少的一部分,在平坦的印度大平原,裝備有坦克、重炮、飛機,人數在中國參戰部隊總人十倍以上的印軍(不計印度動員部分),輕易就可將輕裝的中國軍隊全殲。雖然中國有百萬大軍,可能集結到爭議土地上的能有多少!依當時的條件,集結保障3、5萬人作戰已是中國的極限了,而且還不能長期化。
  
  (2)後勤保障是中國退兵的決定因素。其實看過與那場戰爭有關的書的人,多少可以看到後勤保障的艱辛:往前線送彈藥補給全靠人力和畜力;為保障前線,連四歲的小孩都要背四筒八斤重的罐頭支前!這種靠氂牛和老百姓的雙肩維繫的後勤支援,不可能長久,也只短時間的適用於最前線。戰爭主要的物資供應,是靠汽車從數千公裡外的中國內地運上來的,運一車油到拉薩要燒掉半車,而當時中國還是「貧油」國,也沒有足夠的汽車來運輸……相比之下,依託印度大平原的印度卻能方便使用汽車、火車搞運輸。
  
  在另一方面,西藏的冬季是可怕的:道路隨時可能被大雪封住,人畜皆不能通行,更別說車輛;中國軍隊在西藏邊境進行戰爭,裝備給養來自中國內地,從中國內地進藏的幾條幹線公路拋開艱險不說(唱唱「高高的二郎山」吧),隨時都有被大雪封山可能。在《喜馬拉雅山的雪》一書中,第五章就描述了我軍後續部隊遭遇雪崩的情景,有十五名優秀的開路戰士因此屍骨無存……難啊,苦啊!這些絕不是坐在桌前打電腦的磚家和憤青所能想象到的。時至今日,通向西藏和通向軍事分界線的道路仍比大多數人想象的要差,墨脫仍是中國唯一不通公路的縣。  
 
  在這種情況下,儘管中國準備了打三個月的物資,僅打了一個月就退兵了,因為大雪馬上就要封閉西藏通向印度的崎嶇山路,因為內地通向西藏的公路也將被雪封閉,因為前線補給能力已極度透支……在現代戰爭就是打後勤的現實下,中國唯一的正確選擇就是退兵。八十年代印度成立「阿那爾恰努爾」邦時,就因後勤原因中國放棄了對印度開戰。

  綜上所述,中國軍隊退兵是必須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3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6-9-29 17:4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4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6-9-29 18:05 | 只看該作者
[CENTER][SIZE="6"][B][COLOR="Red"]勿忘血染的風采:永遠記住對越反擊戰中的英雄們![/COLOR][/B][/SIZE][/CENTER]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5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6-9-29 18:0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6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6-9-29 18:0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7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6-9-29 18:16 | 只看該作者









(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72

主題

1566

帖子

527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27
8
yang..yang 發表於 2006-9-29 19:36 | 只看該作者
向英雄們致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31

帖子

3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2

積分
32
9
istds 發表於 2006-9-29 20:15 | 只看該作者

撤軍之舉為宋襄公之舉

SB透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4

主題

4762

帖子

1139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1139
10
cyf81287726 發表於 2006-9-30 04:49 | 只看該作者
[QUOTE=yang..yang]向英雄們致敬。[/QUOTE]





向英雄們致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5949

帖子

124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4

積分
1248
11
關愛 發表於 2006-9-30 10:46 | 只看該作者
向工農子弟兵致敬!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15

主題

241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有房有車(十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12
chickenrun8 發表於 2006-9-30 12:37 | 只看該作者
向工農子弟兵致敬!???

during these years, there were no riches, so the battlefield was kind of only quick steps stones for promotion...  but with own life for betting chips... very sad.
老霉欽定冥豬是木馬病毒,一旦中了,NGO和普世媒體立馬變身子彈和導彈。。感謝老共89年為中國接種了病毒的疫苗,看看後面的軟腳蟹國家。。就明白了。哈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99

帖子

3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30
13
村長 發表於 2006-10-6 02:1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46

帖子

9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9
14
嘴比鍋大 發表於 2006-10-7 14:12 | 只看該作者
誰是最可愛的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21: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