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金振中吉星文:打響保衛盧溝橋畔第一槍(組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6-8-13 22: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河南報業網-大河報



第29軍大刀隊奔赴抗日前線




金振中先生遺像



將門虎子吉星文




  (核心提示)發生在1937年7月的盧溝橋事變揭開了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序幕,再回首,當時打響喚起四萬萬人民奮勇殺敵第一槍的,不是別人,正是我們河南的抗日英雄——將門虎子吉星文和「血性團長」金振中。

  「血性團長」金振中




   



  金振中,河南固始人,1904年生於貧窮之家。1924年,加入馮玉祥領導的國民軍,曾在張自忠任校長的「西北陸軍軍官學校」學習。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固始縣工會一名幹部告訴記者:因為駐防盧溝橋時,其所轄的第29軍第110旅第219團第3營實際是一個團(1400名官兵)的編製,解放以來,家鄉人一直將這位受傷「起義」回家的志士尊稱為金團長。

  【家鄉人擊節讚歎】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拉開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序幕,「那麼多部隊一撤再撤,那麼多將士一忍再忍,我們固始的金團長和戰友們卻率先打響抗日戰爭第一槍,多有血性啊!」8月10日,固始縣委宣傳部的曹本國說起金振中,忍不住擊節讚歎,對家鄉這位英雄滿懷驕傲。

  【兒子憶父當年勇】

  金振中之子金天愚家中,「民族英雄」四個大字的條幅引人注目。金天愚說:「那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第一任館長郭景興題的詞。」

  1936年春,金振中奉命接替宛平城和盧溝橋的防務。當時,盧溝橋的形勢已日趨緊張,日本侵略軍已佔領丰台,並不分晝夜地在盧溝橋一帶進行所謂的演習,用心十分險惡。盧溝橋既是南下的要衝,又是北京的咽喉。金營長面對日軍的囂張氣焰,經常向士兵進行愛國教育,要求全營官兵在吃飯前、睡覺前都要振臂高呼數遍「寧為戰死鬼,不當亡國奴」的誓言,以激勵官兵守土抗日的鬥志。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到盧溝橋我方警戒線內演習,妄想偷襲宛平城。只因我方戒備森嚴,才無機可乘。於是,又製造「丟失」一名士兵的謊言,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在遭第29軍第37師第110旅第219團第3營(營長金振中)的拒絕後,便向我守軍開槍開炮。盧溝橋戰鬥打響了!

  金天愚告訴記者,父親在盧溝橋事變中負過重傷,左腿下肢被手榴彈炸斷,且有一顆子彈由他左耳旁貫進,右耳下穿出。1985年3月,金振中因病去世。根據他的遺願,家人將他的骨灰撒在盧溝橋畔。

  該縣退休老幹部、書法家李恩綬告訴記者:「今年4月11日,我專程赴盧溝橋,在盧溝橋下第六孔洞憑弔金先生的骨灰。隨後,我到抗日戰爭紀念館,將自己撰寫的一幅條幅贈送給該館:盧溝橋上第一槍,痛擊東洋好戰狂。義憤填膺驅倭寇,揮戈退日寫輝煌。」「這是對金先生精神的寫照。正像何基灃將軍稱讚的——不愧為真正的抗日民族英雄。」李恩綬說。(稿件采寫 何正權 劉鐳)

   將門虎子吉星文

  【堂弟驕傲憶堂哥】

  俗話說,將門出虎子。吉星文,抗日名將吉鴻昌的族侄,在「七七」盧溝橋事變中,正是他,率部打響了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

  8月11日上午,記者來到抗日英雄吉星文的老家扶溝縣呂潭鎮,採訪了吉星文的堂弟、74歲的老人吉星貴。說起堂兄吉星文,吉星貴抑制不住內心的驕傲。吉星貴說,堂兄自幼習拳,體格魁梧。1926年冬,年僅18歲的吉星文投筆從戎,成為馮玉祥部下的一名普通士兵。由於他作戰勇敢,關愛士兵,深得上司器重,在25歲那年,晉陞為陸軍第37師第219團上校團長。

  吉星文天生一副大嗓門。吉星貴說,他長大后,聽與堂兄在一個部隊的老鄉回來講,1936年元旦,時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河北省政府主席的宋哲元為了展示軍隊訓練成果,在北平舉行了一次萬人閱兵大典,邀請中外賓朋觀禮,而這次閱兵的指揮官,就是堂兄吉星文。選中堂兄的原因,除了他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能征善戰外,堂兄精於騎術、嫻於口令,尤其是嗓門大,在當時沒有擴音設備的情況下,指揮上萬人的部隊在同一口令下表演動作,堂哥是最佳人選。

  1937年7月7日,爆發盧溝橋事變,當時吉星文是堅守宛平的駐軍團長。吉星貴後來聽跟著堂哥當兵的何肇典等人說,在盧溝橋事變中,是堂兄吉星文親自下令「堅守陣地,堅決回擊,堅持抗戰到底」,從而打響了抗戰的第一槍。後來,馮玉祥將軍見到堂兄后,拍著他的肩膀說:「好小子,幹得好,沒給你老叔(指吉鴻昌)和咱西北軍丟臉!」

  【效叔報國早立志】

  說到吉星文,首先還得從他遠房族叔吉鴻昌談起。1913年吉鴻昌投軍入馮玉祥部隊,之後逐步升任為馮軍將領。吉鴻昌升遷后不忘家鄉,先後出錢為地方修水利、辦學校,深得地方人民愛戴。在他任師長時回老家扶溝縣呂潭鎮,地方歡迎場面十分盛大。吉星文看到叔叔的榮耀和光彩,敬慕之意油然而生,從此立志報效祖國,效叔叔之為人。就在那一年冬天,他投入馮玉祥部隊騎兵營當兵。由於他身材偉碩,勤奮好學,很快就被所屬長官重視與提拔。有人認為吉星文少年得志,官運亨通,全靠其叔吉鴻昌的提拔,實際上這只是一種誤會而已。

  【保家園鬥智斗勇】

  1937年7月7日晚10時許,駐丰台日軍一木青直大隊,借口在演習時失蹤一名士兵,突然向我守橋頭堡部隊襲擊,並將橋頭堡佔領。為了掩飾真相,同時包圍宛平城,提出要進城搜查。「七七事變」就是這樣開始的。當時盧溝橋和宛平城都是吉星文團的駐防地。吉星文團長接到橋頭堡丟失的消息后,並未上報,因為他對當時平津的局勢有很清楚的了解。他知道宋哲元不在北平,對日軍的挑釁,沒有人敢出來決定如何應付;更想到丟掉盧溝橋的消息一旦傳出,將使整個平、津震動,到那時事情將更難處理。在他心裡只有一個大前提:「盧溝橋不能丟!」

  於是,吉星文將日軍要進城搜查的事,請專員王冷齋予以周旋;宛平縣城防務交由蘇團副(即中校副團長)負責;自己帶一名隨從悄悄出城,直趨第三營營長金振中的營部,並立即召集連長以上的幹部開會。吉一方面分析眼前形勢,一方面宣布要組織敢死隊奪回橋頭堡。在他的號召下自動報名參加敢死隊的有300多人。吉團長親自挑選出150人,分編成5個組,每人步槍1枝,手榴彈2枚,大刀1把,由副營長郭振威率領,利用夜色潛行,限7月8日晨4時進入攻擊準備,看信號發起攻擊。同時命重機槍連佔領兩側高地,掩護敢死隊攻擊,並適時將火力往敵人後方延伸,阻止敵人逃竄。

  日軍做夢也不會想到,在無人負責並威脅著要進城搜查的情況下,吉星文會採取攻擊行動,而且又來得那麼神速。就在日軍疏於戒備的情況下,敢死隊利用熟悉的地形和陣地溝壕,一下子摸了進去,分別用手榴彈、大刀和刺刀,在20分鐘內,把數十名日軍全部消滅,無一逃生。日軍吃了大虧,當天竟毫無反應。吉團長對上級的報告,也輕描淡寫地說:「昨夜犯我橋頭堡的日軍,已被我逐退,現在正在加強工事中。」自7月9日起,日軍數度施行炮擊,並曾多次進行小規模試探性攻擊,均被擊退。吉團長堅守盧溝橋直到7月26日下午6時,始在日軍強力要求下,奉命將防務交給地方保安部隊。盧溝橋在吉團長撤退數小時后就丟掉了。

  7月30日晚,吉星文團官兵揮淚告別宛平父老,撤退到長辛店,盧溝橋旋即淪陷。但是,保衛盧溝橋的壯舉,揭開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序幕,吉星文也從此英名遠播,作為抗日英雄,受到人們的讚頌。戲劇大師田漢曾專門寫了話劇《保衛盧溝橋》在各地上演,其中的吉星文團長,是用真名實姓出現在舞台上的。( 稿件采寫 於揚 文字整理 裴蕾)

  斯人斯事 盧溝橋事變

  「這天晚上,完全無風,天空晴朗沒有月亮,星空下面,僅僅可以看到遠處若隱若現的宛平城牆和旁邊移動著的士兵的身影,這是一個靜悄悄的黑夜。」「七七事變」之後,盧溝橋事變的直接發動者——日軍華北駐屯軍混成旅團第一聯隊第三大隊第八中隊隊長清水節郎大尉,在手記里這樣記錄了當晚的情景。清水節郎有寫戰爭手記的習慣,這些手記後來成為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鐵的證據。

  在這靜謐的夜裡,一場蓄謀已久的計劃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1937年7月7日晚10時許,這種靜謐被槍聲猝然打破。此時,一位名叫鄭福來的中國男孩從睡夢中被槍聲驚醒。

  清水節郎的第八中隊演習時聲稱丟失一名士兵,要求進宛平城搜查。這一無理要求遭到了中國守軍的拒絕。在遭到拒絕後,日軍開始攻打宛平縣城,一時間槍炮聲大作,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爆發。

  當時年僅7歲的鄭福來,家住盧溝橋橋西頭。68年後的今天,已75歲的鄭福來老人說:「一到過年放鞭炮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那天晚上打仗時的情景。」

  7月11日凌晨2時,守軍第3營營長金振中親率大刀隊,與前來支援的另一個營主力一起,乘夜奪回鐵路橋東端。據相關資料記載,突擊隊的出發命令一下,有的士兵竟興奮得號啕大哭。凌晨2時,突擊隊沖入敵人陣地。頓時,日軍陣地手榴彈爆炸,大刀閃著寒光,喊殺聲傳出數里之遙。一名19歲的突擊隊員用大刀接連砍了13個日兵,生擒1人。集合號響,無法將士兵集合回來,四處可見舉著大刀的血人追趕拚命奔逃的日兵。此役日軍一個中隊被全殲。守軍突擊隊傷亡3/4,鐵路橋收復。

  後來,第110旅旅長何基灃回憶當時的情形說:晚間撤退了宛平城內的部隊,宛平城一片死寂,老百姓驚疑地望著撤退的士兵,士兵們一個個灑淚離城。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072

主題

3463

帖子

187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1873
沙發
愛華 發表於 2006-8-13 23:25 | 只看該作者
這說明國民黨的軍隊還是能打戰的。只所有敗仗連連,主要是領導無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

主題

975

帖子

23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雙料碩士(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7
3
huaxin671 發表於 2006-8-20 14:31 | 只看該作者
可惜吉將軍後來去了台灣,防守金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4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6-8-21 08:13 | 只看該作者
死於金門之戰的中國人的炮火之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468

帖子

9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5
5
靛藍金屬蘋果 發表於 2006-11-2 21:53 | 只看該作者

頂一個河南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9: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