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特權的「中國式理解」

[複製鏈接]

1072

主題

3463

帖子

187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18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愛華 發表於 2006-8-13 07: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劉洪波

319國道江西萍鄉萍蓮段,「特權車」沖卡逃費成風。在「特權車」的帶動作用下,個體貨車、私家小車和計程車也頻頻沖卡。新華社的報道稱,這一段公路長96.73公里,設有兩個收費站,日均暴力抗費29次。

細看萍鄉「特權車」沖卡成風的報道,可知「特權車」過收費站無須交費,實際上並不是問題,而是收費站也認可的一種共識。「白竺鄉黨委書記陳松清的司機開一輛非政府用車經過收費站拒不交費」,於是引出暴力抗費事件,如果這名司機駕的是政府用車,或者車上坐的是鄉黨委書記本人,又如何呢?「白竺鄉鄉長肖麗娜通過收費站時,由於車速過快衝到欄杆前才停,收費員無法看清車牌沒有及時打開欄杆放行」,又是一場暴力,如果這車慢一點,自然也不至於打開欄杆不及時了。這些信息顯示,本來就有許多情況是可以不用交費的,是可以「合法免費」的,只是搞得太過火了,以至「不僅自己不交費,連工作人員或自己的親屬交費都認為是『沒面子』」,打打砸砸,強行通過,這才成了問題。

「特權車」沖卡逃費成風,未包括那些免費而不必沖卡的情況,這些車享有特別待遇,既然是待遇,就可以安然受之。這樣「特權」就被嚴格限定為那些「過頭行為」,也就是人們日常所說的「特權思想嚴重膨脹」的行為,「特權」而不嚴重膨脹,就算循規蹈矩。什麼是特權,什麼不是特權,中國式理解也真是特別的。

現在,「車到山前或有路,有路必有收費站」已成一種「中國風情」。只要你出過門,就會知道這道中國風景是多麼靚麗。這道靚麗的風景,建立在車輛必須交納「公路養路費」和「車船使用稅」的基礎上,相當於「公路建設費」。誰修路,誰收錢,很得「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的真傳。有了這道靚麗的風景,繼而就有了「合法不交費」、「合理不交費」、「必須交費」等區別性對待,也就有了「特權思想嚴重膨脹」於是沖卡成風的現象。那些從來都屬於「必須交費」的人,當然只好無可奈何,他們是不會有「特權思想」膨脹出一肚子火去沖卡打人的,這些人中會有個別的愣頭青,也很好「依法處置」。

報道說,萍蓮段國道建成用了4.7億元,每年要還本息2000多萬元,而由於逃費嚴重每年只能收到1000萬元,想要還清貸款,幾乎沒有可能。沖卡逃費,問題真是太大了,但我懷疑,沒有了「強行沖卡」,每年就能增收得了1000萬元嗎?這段路通車19個月,強行沖卡逃費1.66萬餘輛次,離1000萬元也很遠。因此,我不知這個說法是要為錢收得太少找出理由,還是要加重強行沖卡的後果。但不管如何,中國特色的氣息也是濃郁的。

在如此濃郁的「中國風情」面前,我真的百感交集。我想,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強行沖卡如此頻繁,未必不是對公路收費的一種「中國風格」的反抗。但這種反抗唯有「特權思想膨脹」才做得,而且這反抗越多,那些老老實實交費的人們越要「子子孫孫無窮盡也」地交下去,而權利平等則離這個社會越遠了。
一個需要謠言作為論據的論點是沒有說服力的。 一個經常被謠言攻擊的人應該是偉人。 一個經常散布謠言的人絕對是道德低下的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8: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