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致富的遊戲規則

[複製鏈接]

1061

主題

3031

帖子

2460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6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enwoke 發表於 2006-8-11 09: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我們提出了效益、自由和公正三條原則作為選擇經濟制度的標準。當某市副市長被雙規,接著房地產幾個老總被找去,什麼什麼系似乎要出問題了,在房價的敏感時期,人們不禁要問,他們怎麼致富?

  對於一些人來說怎樣致富是一個敏感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卻是一個關係到中國經濟健康穩定發展的大問題。我們知道,沒有創造價值的財富對於宏觀經濟而言就會導致「泡沫經濟」,就會導致東南亞國家一樣的金融危機。

  中國二十年經濟發展迅速,造就了許多富人,探求他們的致富之道,你可以發現有許多人是賺的是制度不完善的錢!走私、逃稅、騙匯、欠帳不還、制假販假、坑蒙拐騙、國有資產流失……在一些企業經營者眼裡「貸到款就是盈利」成為大家心照不宣的經營秘訣,或者說一些變相的集資經營手段成為快速致富的秘訣,如貴族學校熱、莊園熱、樓花熱、上市熱……這一個個「熱」的後面會使許多人致富,會使將來到期債務清償再出現一個個公告,為我們的經濟埋下一個個定時炸彈。

  這時我們可以想起「勤勞致富」、「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些耳熟能詳的話,在現實生活中「勤勞」能致大富嗎?「一部分人」是否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在「遊戲規則」模糊時,人們遵循的是「叢林法則」,遵循的是巧取豪奪。

  1899年,制度經濟學家凡勃倫出版《有閑階級論》,批判掠奪式的致富方法,認為在一個崇尚武力和掠奪的社會裡,不可能尊重人類勞動。克里斯托爾也說:「正如人們在個人生活中不能長期容忍精神空虛的感覺一樣,他們也無法長期接受這樣一個社會,在其中,權力、特權和財產的分配全然不顧道義上的標準。」

  我們注意到現在不少經濟學家紛紛把目光投向經濟倫理,厲以寧、茅於軾、何清漣等就中國人的道德前景與經濟發展著書立說,經濟倫理不僅僅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經濟秩序問題,經濟競爭的公平、公開、公正必須貫穿其中,否則,經濟發展的無序和混亂是不可避免的。

  日本有經濟學家極端地講中國沒有企業,為什麼?就是指中國企業不少不是按照企業規律辦企業,很少講投入產出,如果講那就是在利用權力方面。如某港商可以用小量的賄賂在外省進行貸款,投入廣東一點,再捐助一點,獲得許多光環,然後在廣東大量貸款,借我們銀行制度的漏洞,大肆侵吞,他根本不顧也不會管理投資的經濟效益,這樣的企業只是一個「套」,完全失去企業本來的面目;中國銀行貸款呆帳高企,主要原因就是貸款企業的經濟效益差或者說是經營者思想里的「欠帳不還天經地意」,應該去投資的資金被作為「投機資金」,資金的風險性無形就增加了,企業的系統性風險很快就會成為銀行風險。

  致富方式的掠奪式,使市場資源配置信號紊亂,資源配置錯誤,最突出的就是中國企業家階層出現的不可能,在中國有錢就可以讓媒介稱為「企業家」,我們看見一個個所謂企業家欠帳不還,著實令人震驚。國企的虧損很多就是缺乏企業家或缺乏企業家精神。中國似乎需要的是會鑽營有關係的人才,而不是以企業經營為己任的企業家。微觀經濟的這種局面使宏觀經濟的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式向集約使轉變步履維艱。

  曾經有一位年輕的經濟學者(陝北孩子張維迎在西北大學讀書時候就在經濟學搞創造發明)提出一個絕對的命題「錢是獎章」,引起一場軒然大波,爭論的焦點就是「怎麼使錢成為獎章」,也就是怎樣致富?公平與效率是一對不可分割的矛盾體,不顧及公平,效率只能是短期的。經濟制度的制定是政府產出的主要「產品」,一個成功的政府就是一個公正的「裁判」。哈耶克指出,社會公正這個概念「需要以一個中央權威當局來分配所有的資源,以及所有的人被告知做什麼與目的何在為前提」。

  分析和討論公正概念。這是目前國人最感困惑最感混亂的問題。我們需要清楚地知道,什麼是公正,什麼是不公正;從而知道在當前,我們應該堅持什麼,反對什麼,追求什麼,放棄什麼,承受什麼,抗拒什麼。這樣,我們就能形成一種現實的力量去促進對不合理現實的改革。(作者:許青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5: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