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溯源我國科普薄弱"三宗罪" 急功近利是首因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6-5-24 21: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溯源我國科普薄弱"三宗罪" 急功近利是首因  


每年五月有兩道必備的科技大餐,一道是全國科技活動周,一道是北京科博會。前者以推廣科學技術,普及科學知識為宗旨;後者則以產業項目對接為要務。越來越多的高科技走下神壇,闖入老百姓的視野。讓更多的人親近科學獲得技術,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然而,在正視這些活動積極作用的同時,單純從科普的角度來看,確有許多值得商榷之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深奧奇妙甚至艱澀難懂,一兩個禮拜的工夫只能是蜻蜓點水、開開眼界而已。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顯然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

因此,這幾道大餐充其量只能勾起人們的食慾,卻算不得猛葯。好比嚴重缺鈣的病人,只有慢慢卻不間斷地補,方可見效。早前有一份調查顯示,1989年美國和加拿大公眾基本具備科學素養的比例分別為7%和4%,到2000年美國增至17%,而2003年我國公眾基本具備科學素養的比例僅為2%。如此大的差距,必須要全社會各個環節都動起來,持之以恆地抓,而不是靠一兩個活動收點微效。

對於我國科普現狀,一些研究者在研究報告里列出了「三宗罪」:一是科普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健全;二是科普基礎設施、大眾傳媒和科普人才等科普能力薄弱;三是學校科技教育存在缺陷。然而,很多人卻忽視了這三大罪狀中內在的邏輯關係:正因為體制機制的不健全,導致了我國科技教育的缺陷,不重視科普人才的培養,其結果自然是科普能力越來越薄弱。

究其根源,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便是急功近利。商人需要逐利,很少有人高風亮節投入科普事業;科學家必須完成各種論文指標、科研項目,早已無暇顧及科學普及,甚至早已忘記這也是其神聖使命之一;高校偏重專業和外語等實用能力的培養,忽視科學研究者的語言能力提高,學術論文艱澀難懂,甚至語言不通,有幾人能像高士其先生那樣既做得研究,又寫得文章?

看看國內科普現狀,不禁想到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介紹說,自費發表論文是美國20多名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聯合提議興起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計算機網路的「平民文化」特點,使所有的人都有機會參與科技探索和知識追求,極大地推動了科學普及。然而,到了我國,如今已成了「毒酒」,成就了很多「學術腐敗」。真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看來,真得認認真真打掃我們的學術環境了,只有這樣,才能更有利於科學的發展與普及。而這些,顯然不是單憑某一場活動就能承擔的使命。 (張顯峰)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Hanxin 發表於 2006-5-24 22:38 | 只看該作者
執政黨的腐敗,已經滲透進了各個領域,
不可救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主題

435

帖子

272

積分

禁止發言

留學助教(八級)

積分
272
3
太公在此 發表於 2006-5-25 07:27 | 只看該作者
如果說陳智麗是誰誰的姘頭,我覺得那叫誹謗,雖然無風不起浪!

不過科技部里的官員們花著納稅人的錢阻礙著科技的發展是事實。一群官僚決策者科技的發展,其結果可想而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09: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