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60分鐘》:一幫老傢伙整出的王牌節目

[複製鏈接]

1555

主題

5183

帖子

289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9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asendg 發表於 2006-4-4 14: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60分鐘》:一幫老傢伙整出的王牌節目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我對新聞的理解是:從未聽說過的故事。《60分鐘》所擅長的正是講述這樣的故事。―――丹

1555

主題

5183

帖子

289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97
沙發
 樓主| huasendg 發表於 2006-4-4 14:53 | 只看該作者

新聞聯播豈能說換就換?

新聞聯播豈能說換就換?

2006年04月04日 10:03:07  
來源:人民網

    日前,在閉幕不久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葉宏明《讓〈新聞聯播〉換換人》的提案受到了眾多媒體的關注。近日,這個問題在觀眾群中引發了一場論戰。(3月29日《華西都市報》)



[CENTER]央視女主持的風采:李修平[/CENTER]



    《新聞聯播》作為國家電視台最為重要的新聞欄目, 成為國家向公眾傳過重要信息的渠道,倍受公眾的關注。《新聞聯播》的播音員具有國家新聞發言人的性質,代表著國家的整體形象,同樣受到公眾的關注。對於全國政協委員提出《新聞聯播》播音員要換換人的動議,肯定會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與興趣。不過,《新聞聯播》如何播音員要換人,只有摸准了節目的定位是關鍵。

    電視是視覺藝術,受眾在享受電視節目的時候,都希望從電視節目中尋求到新鮮的事情,對於節目播音員的要求也是希望不斷的推陳出新,有更多的新節目主持人登場,這種企求變化的心態反映出人們對生活的一種態度,而電視節目的製作有其自身的規律,節目的定位也更加凸現其自身原則,如果人們片面地強調換人來改變電視節目原有的節目定位,那麼,就會令電視節目原有的特性與特徵在盲目追求新奇之中失去其自身的色彩,就像《新聞聯播》,是一欄時事性新聞欄目,其欄目的性質註定了播音員不可能像其它欄目播音員那樣生動活潑,嚴肅的新聞類節目無法滿足受眾欣賞綜藝節目那樣的審美情緒,就是再加入更多的電視元素或者通過選擇換來一張張新的面孔,其播音員在播報新聞時,還是要保持嚴肅、認真、準確的態度與氣質,不可能有自我發揮的機會和空間。

    電視節目的定位決定了節目播音員的選擇和播音員主持節目的樣式,這種由電視節目定位決定下來的播音風格是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也是不可能隨著人們的喜好而變化的。當人們面對電視里一層不變的新聞播音員的播出感到某種厭煩是出自於對某些播音員面貌的視覺疲勞,並不是對新聞播出樣式的疲勞,如果用不停換人的方法來消除受眾的視覺疲勞,而將那些在新聞播音員崗位上成績卓越的播音員換崗走人,不僅是對他們勞動價值的一種不敬重,也是對公共人才資源的一種極大浪費。所以,在中央電視台沒有對《新聞聯播》節目進行重新定位之前,就是換走了邢質斌、李修平、羅京這幾位資深新聞播音員,換來了其他的新聞播音員也無法改變《新聞聯播》現在的播音樣式。(作者:錦秀文)

    各方看點:

人民需要什麼樣的娛樂主持

    據記者了解,李佳明五年來一直還是重慶電視台的編製,儘管被評為去年央視的先進工作者,他卻並不是央視的員工。央視的主持人有幾個來源:廣播學院應屆畢業生、從地方台正式調入、借調及聘用人員。鄭蔚說前兩種情況非常鮮見,后兩種人才是大量的,也就是說,想成為央視的正式員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像二套「對話」欄目的主持人陳偉鴻,也是從廈門電視台借調來的,類似他這種情況非常多。一邊不承認缺乏優秀主持人,一邊晚會上總是那幾個熟面孔。

    普通人可能無法理解成為一個央視主持人的難度。何炅在北京外國語學院上學時,曾經因一個小品在央視少兒部當過多年的實習主持人,每天和劉純燕等人哄小朋友玩。在他畢業前,缺少男主持的少兒部領導很想把他轉正,許諾會給他一個進台的名額,但是當所有畢業生都簽過合同后,領導很遺憾地告訴他沒有指標。何炅回憶說,如果不是母校同意接受他,他當時真是走投無路。此後,他成為湖南衛視的主持人,只需每周做一次節目,卻享受著主持人中第一等的年薪。

電視「渴望新鮮」 新聞主播能否「變臉」?

    近來,有不少觀眾以及網友都在議論央視《新聞聯播》的主持人年齡普遍偏大,幾十年如一日,失去了新鮮感。一位中年網友說他小的時候看新聞是這幾張面孔,現在還是這幾張面孔。隨著時代變化,觀眾對於新聞和信息的需求量也在不斷變化,而作為中國電視新聞節目的「龍頭」,《新聞聯播》是否也到了該有所變化的時候了呢?事實上現在《新聞聯播》的主播邢質斌、羅京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已開始擔當主播的重任了。如果適時地吸收一些年輕的、有潛力的新生力量,既可以培養新一輩的新聞主播接班人,又能讓節目增加新鮮感和活力,不失為一個雙贏的嘗試。

思考:央視需要吳宗憲

    去年因為超級女聲的火爆,引起央視名嘴對節目低俗性的口誅筆伐,最近鬧出朱軍下課事件其實也絕非偶然。實央視需要什麼主持呢?最近央視請來吳宗憲,他的出現讓節目立刻增色不少,所以有觀眾喊出:央視需要吳宗憲!其實筆者認為央視不需要吳宗憲,只是需要吳宗憲式的綜藝節目主持人,需要吳宗憲式的凈化之後的搞笑。同時也需要吳宗憲來重新劃定娛樂的底線。

名欄目與名主持 誰成就了誰?

    一檔光芒四射的電視節目,往往讓我們同時想到節目中的主持人,提到《幸運52》就會想到李詠,說到《實話實說》人們就會搖頭做嘆息狀的提到崔永元,然而如果主持人跟節目並不匹配,那這個節目可能成功么?回頭想想眾多的平庸節目,我們表面看到的是節目主持人也很平庸――甚至會把怨氣撒到主持人身上,可責任都是主持人的么?曾聽過圈裡人說過一句很沮喪的話:領導總是很重視人才,但卻不重視人!什麼意思?就是說一旦「主持人紅了」,那麼所有好事都會找你,比如節目調到黃金段、重賞、榮譽等等,然而沒「紅」之前呢?只能默默等待了,因為沒人關心你有何才能,沒人關心你的主持風格到底何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2: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