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的確實行支持"西部大開發"了,政策也向西移了.在這個過程中教育投資極少,教育部就說過你沒有經濟實力和智力就不要上清華,北大了,因為資源有限.請看清楚,這裡有兩個因數一個是經濟實力,一個是智力.關於智力究竟是天賦還是後天造成的,還不得而知,如果是後天,那麼造成智力的差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育的硬體環境和師資力量,但是資金幾乎全部投在清華,北大.記住這也是犧牲大部分窮困的地區,現在教育還搞不搞個"西部大開發"?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沒有一條說:學生沒有錢,就不能上學,或是類似的意思.那麼教育部發言人的推理是什麼呢?讓我們再來看看這個說法:人們對學費問題應當轉變觀念。在計劃經濟時代,孩子從小學上到大學花的錢很少,因為國家都給包了,但是在市場經濟時代,形勢已經發生變化。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 已經成了家庭的一種消費,既然是消費,就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智力實力來選擇。北大、清華這些優質教育資源是有限的,自然比較貴,不是所有人都消費得起的。就好比逛市場買東西,如果有錢,可以去買1萬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沒錢,就只能去小店,買100元一套的衣服穿。現在很多人不考慮自己實力如何,都想讓孩子往好學校里擠,這是非理性的,也是形成「上學貴」觀念重要來由之一。
(參看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1011663)
那麼在"教育法"中那條指出了教育是一種消費?
哪一條可以這麼理解?
這裡還有更厲害的,"但是在市場經濟時代,形勢已經發生變化。非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已經成了家庭的一種消費,既然是消費,就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智力實力來選擇",他的意思是說,在市場經濟的今天,教育是種消費,也就說這裡內容隱藏著"教育產業化"的問題,而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產業化就是向學生收費.可是在這以前突然有篇文章說"教育部提出五大觀點反對教育產業.化"(http://club.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1002645)
這不是自相矛盾嘛?
這難道不是說我不搞教育產業化但是我要搞高收費嗎?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嗎?
所以說教育部發言人就是在找理由,就是一種狡辯,對問題的實質躲躲藏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