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類遭遇的匪夷所思的生命奇觀

[複製鏈接]

451

主題

2036

帖子

82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ywb 發表於 2006-1-23 20: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被人忽略的人體「第三眼」

作者 : 馬妍


  我們從神話傳說中可以看到許多神仙都有3隻眼睛,除一雙正常的和常人無異的眼睛外,還有一隻眼睛長在額頭上,而且這隻眼具有無上的神力。

  神話畢竟是神話,自然與現實不同。可是,也許你想不到,其實你、我、他等芸芸眾生,雖然不是神仙,卻同樣也長著3隻眼睛!

  希臘古生物學家奧爾維茨,在研究大穿山甲的頭骨時,在它兩個眼孔上方發現了一個小孔,這一小孔與兩個眼孔成品字形排列,這引起他很大興趣。經反覆研究,這個小孔被證明是退化的眼眶。這一發現,轟動了整個生物界,自此以後,各國的生物學家紛紛加入研究行列。各項研究結果表明,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動物,甚至包括人類,都有3隻眼睛。人們通常忘記了自己的第三隻眼,或是從來沒有想過它的存在,這只是因為這隻額外的眼睛已離開原來的位置,不在臉部表面,而是深深地埋藏在大腦的丘腦上部,而且擁有另外的名字――松果腺體。

  人的第三眼已經變成一個極為獨特的、專門的腺體,人體中除了松果腺體以外,再也沒有其他腺體具有星形細胞。星形細胞不是普通的細胞,它在大腦半球中含量十分豐富。至於腺體和神經細胞究竟為什麼會盤根錯節地纏繞在一起,人們還不是很清楚。

  現在,第三眼的功能和另兩隻眼睛相比雖然功能迥異,但還是有點「藕斷絲連」,松果腺體對太陽光有極強的敏感性,它通過神經纖維與眼睛相聯繫。松果腺體在太陽光十分強烈時受陽光抑制,分泌松果激素較少;反之,碰到陰雨連綿的天氣,松果腺體就會分泌出較多的松果激素。

  此外,人們發現在第三眼的組織結構中含有鈣、鎂、磷、鐵等晶體顆粒。剛出生的嬰兒根本沒有這種奇怪的稱之為「腦砂」的東西,在15歲以內的孩子中也極為少見,但是15歲以後,「腦砂」的數量就開始逐年增加。在第三眼中有那麼一小堆砂子,竟絲毫不會影響它本身的功能。看來,科學家對其的研究還有待深入。
沒有任何的一種機器性能可以取代人性:志氣、同情、愛和寬容!

451

主題

2036

帖子

82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21
沙發
 樓主| cywb 發表於 2006-1-23 20:18 | 只看該作者
古今中外,人體不腐的現象引起了科學界和醫學界專家們的高度重視。他們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多方面綜合的考察,但是人體究竟為何會不腐呢?

  中國古代僧人用秘方保存肉身的事例也甚多。唐代高僧元際禪師的肉身,歷經千年至今仍然保存完好,被學術界視為「世界惟一奇迹」。可惜的是,現在這國寶級的文物卻不在中國,而在日本。肉身現存於橫濱鶴見區總持寺,被日本視為「國寶」。

  在唐貞元六年(790年),91歲高齡的元際禪師知道自己來日不多了,於是悄然返回故鄉湖南衡山的南台寺。從此時開始他便停止了進食,只囑咐門徒把他平日搜集來的百餘種草藥熬湯,每天他都要豪飲10多碗。飲食后小便頻繁,大汗淋淋。門徒見到這種情況,紛紛勸阻,元際禪師只是笑而不答,仍然繼續飲用這種散發芬香的草藥湯。一個月後,他更加清瘦了,可是臉色紅赤,兩目如炬。有一天,他端坐不動,口念佛經,安詳地圓寂了。這樣又過了月余,禪師的肉身不但不腐,而且還散發出芬芳。門徒們感到非常驚訝,認為這是禪師功德無量的結果,特地建了寺廟敬奉。千百年來,香火非常興盛,一直持續到清末民初。

  20世紀30年代,軍閥割據,戰亂頻繁。潛伏在湖南一帶、以牙科醫生的身份作為掩護的日本間諜渡邊四郎早就知道元際禪師肉身的價值,於是他便乘亂毒死了寺內的小和尚,把元際禪師肉身隱藏了起來。不久以後,這個寺廟毀於兵火之中,世人都以為禪師的肉身也一起遭劫了。直至抗日戰爭末期,渡邊看到日本侵華軍大勢已去,便將肉身偽裝成貨物,偷偷地裝船運回了日本。

  渡邊剛開始將肉身輾轉放置在他所在的鄉間,後來又將之移置在東京郊外一座小山的地下倉庫里,並且秘而不宣。直到1947年渡邊病重身亡時,人們才從他的日記本中得知這一重大秘密。日本當局立即派人打開倉庫,發現了禪師的肉身。只見禪師盤腿而坐,雙目有神,儼如活人。專家們認為,一般的木乃伊,只是人工藥物制的「軀殼」,不足為奇。可是禪師的肉身一直暴露於空氣中仍能千年不朽,實在是世界惟一奇迹。經檢查,禪師腹內無絲毫污物,體內滲滿了防腐藥物,嘴及肛門也都被封住,這些可能都是肉身不朽的主要原因。至於他臨終前飲用的大量湯藥究竟是什麼草藥,已經無法考究了。

  無獨有偶,國外也有這樣的奇事。有著悠久歷史的義大利西西里島的古老遺址中,至今還保留著舊石器時代繪畫的驛羅薩里奧洞窟教堂。這個教堂有一個神秘之處:在這裡的地下,竟沉睡著8000具木乃伊!這著實令人驚嘆不已。而真正令這座地下墓室在世界聞名的卻是8000具木乃伊中一個年齡僅有4歲的木乃伊女童。

  這位名叫倫巴爾特
沒有任何的一種機器性能可以取代人性:志氣、同情、愛和寬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1

主題

2036

帖子

82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21
3
 樓主| cywb 發表於 2006-1-23 20:19 | 只看該作者
「生兒育女」是自然界中各種生物為維護其自身繁殖而進行的一種普遍的生理活動。然而卻有許多動物「越軌」,不養育自己的孩子,卻哺養另一類動物甚至是人類的幼子。

  1988年德國出現了一個狗孩,一對夫婦由於工作太忙,很少有時間照料自己的小孩,家裡的母狗卻為他們盡了「父母的義務」,後來這個小孩習性變得和狗差不多。

  其實類似的事件很多,20世紀初,在印度發現的兩個狼孩就曾引起過轟動。

  1920年10月,人們在印度葛達莫里村附近的狼窩裡發現兩個女孩,一個約八九歲,另一個不足兩歲。畢業於加爾各答大學的錫恩神父將這兩個狼孩帶回了密拿坡孤兒院,並開始對這對經歷非凡的姐妹進行長期研究。

  神父給這兩個女孩取名為卡瑪拉和亞瑪拉。這對姐妹在很多方面表現出「狼」的特性,她們能利用四肢飛快奔跑,用舌頭舔食牛奶和水,吃生肉,嗅覺也異常靈敏,能聞到距離很遠的食物的味道,視覺也很突出,兩人能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深夜,在崎嶇的山路上遊玩。

  另外,比較有影響的還有法國探險家亞曼發現的羚童。1961年亞曼孤身到撒哈拉沙漠探險,途中他迷路了,很快飲水和乾糧都吃完。正在他苦苦掙扎的時候,一個羚童出現了,那個羚童頭髮烏黑,散亂地披到肩上,皮膚呈健壯的古銅色。亞曼的友好行為博得了生活在那裡的瞪羚和羚童的好感。羚童和其他瞪羚一起友好地舔著亞曼的腿和手。亞曼發現男孩是開朗、天真的,看上去大約10歲左右。他的腳踝部粗壯而有力,直立著身體到處走動,吃東西時卻四肢觸地,臉部貼在地上,牙齒十分強勁有力,能咬斷堅硬的沙漠灌木。他們漸漸成了「朋友」,彼此非常親近。一天亞曼點起一堆篝火,起初男孩有些害怕,到處躲閃,後來他也不再害怕火焰,慢慢靠過來,甚至擺弄起碳火來。他不會和亞曼交流感情,卻能和瞪羚一樣用抽動耳朵和撓頭皮等方式彼此溝通。最後男孩將亞曼帶出了沙漠,挽救了這位探險家的生命。兩年以後,亞曼帶著自己的兩位朋友再次到沙漠中尋訪他的這位不同尋常的朋友。當他們見到男孩和其他的瞪羚時,彼此仍很親近。亞曼還想試一下男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能力,決定與他「賽跑」。他的朋友用吉普車追逐瞪羚,亞曼則開著另一輛車和男孩一起跟在後面,他驚奇地發現,男孩奔跑的速度竟達每小時52公里!男孩能像瞪羚一樣,以4米多長的步伐連續跳躍。

  亞曼的奇遇讓他感慨萬端,他不想讓別人知道這個男孩,因為那樣人們會將男孩關在籠子里研究,男孩也就失去了自由,那是十分可怕的。於是他和他的兩位朋友將事實隱瞞起來,直到十幾年後才在書中公布了他的發現。

  其實,還有許多類似的奇怪事件,人們發現了許多熊孩、豹孩、羊孩、猿孩等,人們對此已經不再十分吃驚。與之相比,人們更關心動物為何會撫養人類的後代。

  對此,人們有許多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種解釋認為,野獸的母性本能非常強烈,特別是比較兇猛的母狼、母豹等,它們失去了幼獸后,在母性本能的驅使下,很可能對其他幼小的動物進行餵養,因而掠奪人類的小孩也是完全有可能的。還有一種觀點是,人類的小孩被遺棄在荒野后,被狼或其他出來覓食的動物發現,便誤以為是自己的幼仔而帶回去撫養。該觀點完全是一種猜測,沒有任何事實依據。而前一種觀點還能找到一些事實依據,例如1920年的一天,印度的芝茲
沒有任何的一種機器性能可以取代人性:志氣、同情、愛和寬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1

主題

2036

帖子

82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21
4
 樓主| cywb 發表於 2006-1-23 20:19 | 只看該作者
 與許多令人不解的現象一樣,尼斯湖水怪之謎多年以來一直困擾著我們。那麼,尼斯湖水怪到底是怎樣一種動物呢?

  尼斯湖位於蘇格蘭北部的蘇格蘭大峽谷之中,它深約213米~293米,長約39千米,平均寬度為1.6千米。由於它是淡水湖,終年不結冰,適宜於生物飲用,因此湖邊水鳥雲集,湖中魚蝦眾多。在蘇格蘭大峽谷中有三個細長而深的湖,從西向東依次是:尼斯湖、洛奇湖和奧斯湖。本來只有尼斯湖的水通過尼斯河向東北注入默里灣,而洛奇湖、奧斯湖都通向大海,這三個湖是互不相連的。但當地人利用在地理位置上這三個湖處於同一峽谷中的同一條線上這一特點,開鑿了一條名叫喀里多尼亞的運河,將大西洋一側的洛恩灣與北海一側的默里灣溝通,把這三個湖連結了起來。

  許多人都堅信儘管現在還沒有查明,但是尼斯湖中確實存在有一種怪獸。有些著名科學家認為,由於在幾億年前尼斯湖一帶原是一片茫茫的海洋,後來通過地殼運動的作用,經過多次海陸變遷,尼斯湖逐漸從海洋演變成今天的湖泊,因而尼斯湖裡很可能存在一種遠古動物,至今仍然活著,只是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認識它罷了。特別是近100多年來,不斷有人聲稱曾親眼看到過這個怪獸,但至今沒有人能抓住它,像一個時隱時現的幽靈。據那些人描述,它的頭和脖子像蛇一樣十分細長,伸出水面的部分有一米多長。而人們爭論的焦點是怪獸的巨大背部,甚至有人說它不止有一個背,而是有兩三個背露出水面。在怪獸突出的肋腹部上,水像瀑布似地瀉下來,瞬間湖面上就會掀起一陣惡浪。之後它又迅速潛到湖底,蹤影全無。

  1802年有一個農民在尼斯湖邊勞動,突然看見湖中有一隻形狀很奇特的巨大怪獸出現,距離他只有45米左右。怪獸用短而粗的鰭腳划著水,氣勢洶洶地向他猛游過來,嚇得他慌忙逃跑。

  1880年初秋,一隻遊艇正在湖上行駛,突然從湖底衝出一隻巨大的怪獸,它全身黑色,腦袋呈三角形,脖子細長,在湖中像一條巨龍似地昂首掀浪前進,使湖面上捲起一陣巨浪,湖中的遊艇也被擊沉,艇上遊客無一幸免於難。這一消息轟動了當時的整個英國。同年,潛水員鄧肯
沒有任何的一種機器性能可以取代人性:志氣、同情、愛和寬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1

主題

2036

帖子

82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21
5
 樓主| cywb 發表於 2006-1-23 20:55 | 只看該作者
1976年的一天,突然有250條鯨魚游入淺水中,出現在佛羅里達州的海灘上。當潮水退下時,這些被擱淺在海灘上的鯨魚無法動彈,由於沒有水,鯨魚很快就會死掉。美國海岸警衛隊員們和數百名自願救鯨者進入冰冷的海中,企圖阻止那些鯨魚自殺;有的人用消防水管在鯨魚身上噴水,想以此延續它們的生命;有的人甚至開來起重機,試圖把鯨魚拖回大海,由於鯨魚重量過大,反而把起重機拖翻了。

  鯨魚衝上海灘集體自殺的現象在許多地方都發生過,沒有人驅趕,沒有人捕撈,鯨魚為什麼要自殺呢?這真是令人費解。

  對於鯨魚集體自殺的原因,大多數人認為是由於某種原因干擾了鯨魚對方向的判斷,從而使其「誤入歧途」。

  鯨魚並不是靠它的眼睛辨別方向的,這一點同海豚相似。鯨魚的眼睛與它的身材是極不相稱的,一頭巨鯨的眼睛只有一個小西瓜那樣大,而且一般只能看到17米以內的物體,視力極度退化。一頭巨大的鯨能看到的距離還沒有自己的身體那麼遠。也許你會問,在海洋中鯨魚是靠什麼來測物、覓食和導航呢?原來,鯨魚具有一種天生的高靈敏度的回聲測距本領。它們發射出的超聲波頻率範圍極廣,這種超聲波遇到障礙後會立即反射回來,形成回聲。鯨魚就根據這種超聲波的往返時間來準確地判斷自己與障礙物的距離,定位非常準確,誤差一般很小。

  由於鯨魚具有這個特點,如果非自然原因影響了鯨魚的回聲定位系統,就有可能使鯨魚找不到方向。學者們對製造鯨魚自殺慘案的「兇手」進行了追捕,並且找到了幾個「嫌疑犯」。

  1975年7月,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發生了一群魯莽的逆戟鯨在洛捷赫特基海灘集體擱淺的事件,動物學家發現鯨魚的內耳中有許多圓形的昆蟲。研究人員因此認為,耳內寄生蟲破壞了鯨魚的回聲定位系統,可能是使一些鯨魚擱淺,導致鯨魚不能正確收聽回聲而犯了致命的錯誤的禍首。

  此外,那些污染海水的化學物質也有可能會擾亂鯨魚的回聲定位系統,所以環境污染也可能是致使鯨魚擱淺的原因之一。

  另一些科學家通過解剖數頭衝進海灘擱淺的自殺鯨魚后發現,絕大多數死鯨的氣腔兩面紅腫病變,並因此認為,可能是由於鯨魚定位系統發生病變使它喪失了定向、定位的能力,導致其擱淺海灘。鯨魚的戀群性特徵表明,只要有一隻鯨魚衝進海灘而擱淺,那麼其餘的就會奮不顧身地跟上去,造成接二連三的擱淺,最終形成集體自殺的慘劇。

  倫敦大學生物系的西蒙德斯教授和美國拉斯帕爾馬斯大學獸醫系的胡德拉教授卻認為軍艦發動機和聲納的噪音以及水下爆炸等才是鯨魚集體自殺的真正原因。他們在將一系列鯨魚集體自殺事件進行分析之後,發現了其中的巧合。

  這種觀點認為,在海洋深處定向、定標的發達的定位系統是每頭健康的鯨魚都擁有的,而那些軍艦聲納和回聲探測儀所發出的聲波及水下爆炸的噪音,把鯨魚的回聲定位系統破壞了,從而導致鯨魚集體衝上海灘自殺。

  美國海軍兩年前曾進行過一系列實驗,實驗中產生了巨大的海底噪音,結果24小時之內,有16頭鯨在巴哈馬群島群體觸礁,似乎非常神秘。哈佛醫學院和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對在該事件中死亡的兩隻鯨部分取樣後進行了研究分析。鯨類聽覺及解剖學專家通過研究發現,鯨的一些對強烈壓力都很敏感的部位出現了損傷,如內耳出血,並伴有大腦、聽覺系統和喉部的損傷。在其中一具鯨屍中,甚至連接耳鼓鼓膜的韌帶都斷裂了,這顯然是由於受到了強烈的肢體衝撞而造成的。觸礁事件之前的10年裡,該地區的鯨類科學研究報告中都沒有發現有類似受到衝撞的鯨。

  為此,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的海洋生物學家表示:「我們希望通過不殺害或威脅海洋哺乳動物的其他方式進行研究,儘管我們很清楚海軍所致力的研究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許多環保組織則對低頻活動聲納――海軍另一個引起爭議的聲納研究項目表示關注。

  對鯨魚自殺之謎,科學家們做了種種推測,普遍認為是出於人類社會的某種原因才出現這樣的悲劇。但聯想到其他動物群體中一些難解的現象,鯨魚的集體自殺也許是其「社會」中的一次集體行動。
沒有任何的一種機器性能可以取代人性:志氣、同情、愛和寬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1

主題

2036

帖子

82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21
6
 樓主| cywb 發表於 2006-1-23 20:56 | 只看該作者
美國國家地理協會在2001年10月26日聲稱,世界上最大的古鱷魚化石,史前最恐怖的地球動物――「魔鬼巨鱷」已經被他們發現,這種鱷魚比現存最大的鱷魚大10~15倍,可以說是繼恐龍之後,史前動物考古中最驚人的消息了。

  1997年和2000年賽羅諾的科研隊伍除了挖掘到3具成年和3具未成年的鱷魚的骨骼化石之外,還發掘出此種神秘古生物的頭蓋骨、脊椎、股骨和一段長達30厘米的甲殼狀的鱗片化石。保羅和同伴們憑藉這些化石拼出了大半個神秘史前生物的形狀,在考古小組的面前浮現出的是「魔鬼巨鱷」猙獰的面孔。

  在位於非洲中西部的尼泊爾的Tenere大沙漠里,古生物學家們找到了長達40英尺、重約10噸的化石。據研究人員聲稱,這種現代鱷魚的遠親生活在1億年前,在印度地區發現的馬來鱷和它有很近的親屬關係;但是馬來鱷沒有古鱷魚那麼龐大。古鱷魚是恐龍家族最大的敵人。

  專家們為此種鱷魚命名為Sarcosuchus,它除了惹人注目的龐大體形外,引起專家興趣的還有巨大的球形的嘴部末端――據說,這也是鱷魚長壽的特徵。

  賽羅諾教授聲稱,這麼龐大的爬行動物,也許是世界上真正的「食肉之王」。普通的鱷魚在湖邊或海邊生活,而Sarcosuchus通常在河流附近生活――如果有恐龍去喝水,很可能就成為它的美餐了。

  令現代人感到十分恐怖的「魔鬼巨鱷」生活在史前白堊紀中期的非洲大陸上。

  根據保羅的最初論證,「魔鬼巨鱷」生活在水中的時間占多數,以水下伏擊捕食為生。在水中捕食的時候,「魔鬼巨鱷」可把整個身體埋在水中,但浮在水面上的卻正好是眼睛部位,時刻能觀察岸邊獵物的動靜。「魔鬼巨鱷」的頂部長著圓形的大皰狀的東西。研究人員認為這可增強「魔鬼巨鱷」的嗅覺,甚至有利於發出叫聲。

  成年「魔鬼巨鱷」窄且長的嘴內分佈著大小100多顆非常尖利的牙齒,拉爾森稱這樣的牙齒為「鐵道路鎬」。牙齒分佈的特點可以證明,「魔鬼鱷魚」不光食魚類,它還吃小恐龍和其他動物,例如巨型烏龜。

  「魔鬼巨鱷」的鱗片從頭到尾包著,厚厚的如同裝甲。「魔鬼巨鱷」鱗片上的花紋和樹的年輪一樣,按照保羅的說法,「魔鬼巨鱷」有50~60年的壽命。

  「魔鬼巨鱷」化石可以說是地球史前生物考古史上稍遜於恐龍化石的發現。美國哥倫比亞州立大學古生物學家戴維
沒有任何的一種機器性能可以取代人性:志氣、同情、愛和寬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1

主題

2036

帖子

821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21
7
 樓主| cywb 發表於 2006-1-23 20:56 | 只看該作者
1924年,英國探險家米切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3

主題

8754

帖子

6711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11
8
一壺清茶 發表於 2006-1-24 12:22 | 只看該作者
好貼,長見識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72

主題

1566

帖子

527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27
9
yang..yang 發表於 2006-1-24 19:58 | 只看該作者
好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主題

5949

帖子

1248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留學海龜(十四級)

Rank: 4

積分
1248
10
關愛 發表於 2006-1-24 20:36 | 只看該作者
真不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4: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