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故事」的講法

[複製鏈接]

935

主題

1773

帖子

1471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高級會員(十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7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joytrip 發表於 2006-1-20 10: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故事」的講法

  FT中文網撰稿人 文榕

  2006年1月20日 星期五

  

  金融市場波動總會提出不同的問題追問「為什麼」,但令人驚訝的是,交易員和分析師們往往有固定的答案。在大宗商品市場,解釋波動的固定答案是「對沖基金」,現在要再加上「中國」;不管中國相關行業和國內價格的景氣預期是上是下,總能成為看多的理由。比如,昨日的上海銅價暴跌之後,今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價依然上漲,這是在國儲空頭已經展期之後。在上海關注著倫敦市場風向的國內炒家們可能會有些困惑。

  基本金屬市場可能是最好的例子。「背離市場規律」,這是國內媒體對一個月以來銅價扶搖直上的驚嘆。不僅銅如此,最新的經濟學人金屬指數比一年前已經上漲了32.3%,一個月來上漲3.6%,同時在LME幾乎所有金屬庫存都在增加,傳統上價格和庫存的反向關係現在看來不起作用。在國內媒體高度關注「是否上演最後瘋狂」的銅之外,鋅、鋁、鉻的漲幅遠超過了銅。

  

  金屬價格扶搖直上

  分析師的回答仍然是「中國」:中國的對這些金屬的需求和進口正在增長,或未來仍會增長。但事情可能更複雜:高銅價之下,中國銅進口正在削減;除不鏽鋼(使用鉻和鎳)外,2006年國內其他金屬行業都面臨不景氣和關閉過剩產能的政府政策限制。

  那麼「中國故事」是否意味著商品市場的牛市該結束了?不。多頭主導的市場又把這個故事改頭換面講一次:在未來兩三年的「中期」內,中國對基本金屬的需求仍然會增長;而在不景氣和遭遇政策調控的2006年,低生產成本、財務支撐能力、地方政府保護和企業「做大」的投資衝動會讓中國的實際產能繼續擴張,也就是說中國仍然是牛市的支撐因素。當然,這些因素從來就沒有變化過,但在五年前大宗商品低迷時,卻聽不到這樣的故事――看來「中國故事」的講法,實在大有講究。
做個冷靜的思考者,積極的生活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17: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