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環境及室內污染探討

[複製鏈接]

81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31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6-1-1 02: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本網讀到了一篇有關國內室內污染的文章,覺得這個問題涉及千家萬戶, 有必要將美國的情況介紹一下, 希望能對大家身體健康有所助益。

環境污染是個全球性的問題,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也面臨著各自特有的問題, 美國的法規相對來說較為完善, 但由於各種利益集團的影響, 也有一些不盡合理的地方。

室內污染

A  氡 (Radon)
1900年由 F.E. Dorn (德國) 發現,是一種無色, 無味的放射性氣體, 由地殼中的鈾和鐳衰變形成。由於氡為惰性氣體, 不與其它元素結合, 所以很容易透過土壤上升到地表並隨熱氣流上升。氡的半衰期為3.8天, 而其衰變產物形成的放射性固態顆粒懸浮於空氣中, 肺的某些細胞對氡很敏感, 尤其是幼兒, 可導致DNA突變而引發肺癌。

據環保總署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 估計, 年死亡率大概在
7000-30,000。EPA 建議:當室內濃度達到 4 pCi/L (微微居/升)  時須採取排除措施。一般室外為0.4 pCi/L。全美約1/15 的房屋氡超標。

檢測:非常不容易取得可靠的數據, EPA推薦 (連續電監測,$100-300):將檢測器置於地下室48小時, 關閉全部門窗及空調。大型建材公司也賣一些簡易裝置 (Passive canister testing。 $20-50, 1-2周),可用於作粗略的估計。每個州的EPC辦公室網上都有氡分布圖及經鑒定合格的檢測公司名單。氡分佈很不規則,有時候一個幾百棟房子的小區僅有數棟超過標準。

排除措施:目前的標準為用4英寸管子打入地基並導出屋外。一般索價$1200-2500 (如果建新房時作為一項 option  build in ,一般$600-800即可)。本人認為,其實定期打開地下室對稱門窗,空氣對流更有效。但是若您家有幼童,不妨查一下圖個心安。

B.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沙發
水影兒 發表於 2006-1-1 03:42 | 只看該作者
Radon水平高的房子,就不太愛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319
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6-1-2 02:10 | 只看該作者

B/ 揮發性有機物

美國民居大多為木鋼混凝土結構 (wood-, steel- and concrete-frame homes). 自從二戰結束以來,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作息方式的變遷及聯邦政府的宏觀調控 (房間加大,功能增多 -在家裡上班和作生意,及稅收優惠。也有副作用,近期在議會辯論中,就有人提出現行的房息抵所得稅上限過高 -100萬,有錦上添花之嫌,對普通中產階級不夠公平,
-Up Middle Class 除外),單位住宅使用面積逐漸加大, 目前一般的中等收入住宅, 獨棟房(single family home), 4/2/2 bed room/family-living room/bath room 為2200-2600 平方英尺 (平均約2500,-2004),聯棟房3/2/2,1800-2100 平方英尺, 公寓 (Condo) 2-3/1-2/1-2,1200-1800 平方英尺。據全美建築商聯合會統計 (2003-2004),平均每戶用木料約為$15000-25000,其中以軟木為主 (主要從加拿大進口)。
多年來, 政府各部門斥資對建材的選擇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據農業部林管部門的資料, 與鋼筋混凝土結構比較,一棟木鋼獨棟房 (2000-2200 平方英尺) 約節能15-25%,為了節能,政府在建築規範 ( building code) 中對隔熱層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並派員在建造過程中檢查和過戶前驗收 (亦包括安全等原因)。

現行的多種隔熱材料和地毯都含甲醛等揮發性物質,很多塗料中亦含有機溶媒。為了改善木料的外觀,提高強度及預防白蟻等, 在加工過程中也添加了一些有毒材料。

解決辦法:一般室內揮發性毒物在前三個月濃度最高,五年後仍可檢測到微量殘存。入住新房或購入新傢具后最好勤開門窗。目前美國尚無法規管治揮發性毒物室內最大容忍濃度,但數個西北歐富國已有法律出台,估計只是時間問題.

新車:勤開窗

本文參考了聯邦政府(農業部,住房部等) 及主要專業房地產網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319
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6-2-5 10:24 | 只看該作者

C 鉛中毒

鉛是一種毒性很強的金屬, 過量攝入可以危害健康,影響兒童正常發育及導致多種疾病,自從1978年以來, 以環保署為主的聯邦機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預防鉛中毒, 血鉛超標兒童已經減低了90% (從約3百萬至30萬)。兒童鉛中毒的診斷標準為15mg/dl -百毫升, 若達45mg/dl 則須急診就醫。群體血鉛濃度亦見顯著改觀,約13至3mg/dl (1972-2003)。

目前重金屬中毒的解救還是沿用經典方法-Chelating螯合(文革前的小學語文課本曾經收錄了一個經典實例:"為了61個階級兄弟",在山西省平陸縣,因「階級敵人」投毒,眾民工生命垂危,當時解救藥只有北京「新葯特藥店」有貨 "二巰基丙醇',-好像在王府井附近,周總理一聲令下,店內員工夜以繼日,北空銀燕騰空而起,數個時辰之內,眾生得救(國內醫學院的學生恐怕聽過這個故事,藥理-毒理-臨床藥理,本人非黨非派,不過消遣而以)。

由於鉛易於開採冶鍊(熔點低) 及良好的金屬延展性,故被廣泛的應用於日常生活中。鉛在早期用於製造脂粉, 油漆(古英語 "crazy as a painter" ,就是用於形容當時常見於油漆匠的鉛中毒)調味品, 葡萄酒的防腐劑, 廚房用具, 貨幣製造和冶鍊青銅和黃銅。鉛在古代最重要的用途是製造水管,plumbing 一詞就源於拉丁文鉛 plumbum。有些歷史學家甚至把羅馬帝國的衰亡歸訖於大批奴隸死於鉛礦開採, 飲用水來自羅馬等城市的龐大的鉛管供水系統,食用大量含鉛食物和飲用含鉛葡萄酒. 中世紀鉛被鍊金術士大量用於點石成金。

新大陸鉛的開採與熔煉年始於維吉尼亞, 至1622年已初具規模, 由於儲量豐富加工簡單,耐腐蝕等,所以鉛對殖民地初期的技術進步貢獻很大。到了二十世紀,美國已經成為全球精練鉛的最大產銷國,據美國科學院統計,至1980年,全美國鉛消耗量已達130萬噸,人均耗鉛量為羅馬帝國的10倍。

鉛大量應用於汽車工業始於1920年代, 1921年三位通用汽車的工程師將四乙鉛 (tetraethyl lead) 作為辛烷汽油添加劑(防爆劑 anti-knock, 類似於重水作為中子反應的減速劑, 好像有一部電影就是描寫二戰中盟軍特種部隊偷襲位於挪威的德國重水廠(Vemork factory -當時全球最大的重水生產及儲存設施), 這項極為重要的發明為高能高壓內燃機的開發鋪平了道路, 並主導美國汽車工業直至1970年代。1988年, 由於嚴重污染環境, 含鉛汽油被禁止使用。

1978年以後建造的房屋塗料中已不含鉛,目前室內鉛中毒主要見於舊房及老房翻修。另一個來源就是陶瓷和水晶器皿。陶瓷釉料中含鉛, 自從1971年以來, 經FDA力促國會已經通過了一系列法規, 使日用陶瓷生產的管理與監測日趨完善. 目前美國採用特殊配方和特定高溫燒結,使鉛溶出度低於FDA(藥品與食品署, 隸屬於衛生部) 標準, 百萬分之 2.5-5 PPM,
PPM-Parts Per Million, 視容量而定. 據FDA 多年來積累的檢測數據 (該機構對進口產品均嚴格抽樣檢驗),一些國家的產品嚴重超標,如義大利(藝術家和業餘愛好者小規模製作的收藏品)故FDA 國務院及國防部均推薦遊客及駐外軍人不要從國外帶回陶瓷製品(一駐歐美軍家庭因咖啡杯導致嚴重鉛中毒)。EPA 推薦:不要使用陶瓷水晶器皿盛酸性食物,如果汁等 (加州曾發生嚴重急性中毒), 而且不要用上述器皿儲存食物酒水 (酸性增加鉛溶出度)。國內有些廠家採用北京某校專利,無鉛釉料。FDA 已與中國和其它多國達成了檢驗協議。

目前很多主卧室採用各類銅製水龍頭(豪華option),請盡量不要大量用熱水.

本文參考了藥品與食品署,環保署,國家檔案館, 國家醫學圖書館及諸專業房地產網站.
http://www.cpsc.gov/   聯邦消費品安全署網站,-含鉛日常用品警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319
5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6-2-7 16:59 | 只看該作者
含鉛兒童用品(聯邦消費品安全署網站):桔黃色蠟筆,糖果包裝紙,金屬玩具首飾等,尤其提請家長們注意的是:有些蠟燭的燭芯含鉛,燃燒產生的煙霧中攜帶的細微粉塵更容易被吸收。另外,很多信息中都標明了原產地或製造商。

搜了一下中央和山西官方媒體網站,當年中著兒的「61名階級兄弟」中 (包括20多位 「地富及其子女」) 目前尚有24人健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319
6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6-2-26 02:05 | 只看該作者

D 室內烹調油煙污染

周末來臨之際,華人家庭就奏起了廚房交響曲-煎炒烹炸,為了能作出色香味俱佳的飯菜,很多主婦買房時都要問上一句:廚房是不是用天然氣。因為電灶火小菜做出來是半炒半煮,若有貴客光臨實在是大煞風景。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中式烹調講究的就是個火候, 但高溫之下油的結構產生變化,毒化空氣。國內外污染源有所不同, 近年來國內的幾次大規模調查(全國普查及上海廣州甘肅的專項調查)顯示,廚房污染主要因素為煤柴等固體燃料(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進而導致肺癌, 與最近發表的墨西哥城資料非常接近),再加上大量使用粗加工菜仔油. 高溫油產生的數種有機物可以引發過敏性哮喘, 宮頸病及肺癌等.

目前查到最詳盡的資料為浙大環境系的一篇論文, 作者比較了三種常見烹調方法:煮燒炸, 發現前者最安全, 尤其是做魚. 有害物含量豬油>花生油>菜仔油(大概為精鍊油). 1985年FDA核准精鍊(加拿大產)或人工培植低芥子酸(erucic acid)菜仔油上市.

綜上所述, 盡量不要煎炸食品, 炒菜時降低油溫, 合理選擇油料 (不要用動物油或橄欖油炸東西), 另外可以換裝強力抽油煙機, 中國店賣的超寬型不符合建築及保險規範, 一般中等以上規模建築商都不用, 所以得買房后再換.

常用烹調用油煙點(攝氏):
葵花仔油246度  豆油241  玉米油236  花生油231  橄欖油190   動物油138-201  
人造黃油150-160  黃油150.

本文參考了維基百科, FDA, 國家醫學圖書館等網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12

帖子

26

積分

註冊會員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1

積分
26
7
vegetarcat 發表於 2006-3-1 02:03 | 只看該作者
支持!頂! [:494:]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319
8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6-3-7 11:11 | 只看該作者
多謝鼓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319
9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6-11-15 21:29 | 只看該作者

能源政策白皮書 2001-2006

昨天下班回家路上聽了一段能源政策白皮書(2001-2006), 主講者為白宮環境質量委員會主席.

近幾年每年溫室效應年增長率為1%遠遠低於經濟增長率.

清潔柴油技術研究有所突破, 幾家車廠將推出小型柴油車, 目前在歐洲市場所佔份額為50%. 柴油機效率較汽油機高30%.

美國目前為全球最大的替代能源生產者, 聯邦政府將於近期資助建立大型纖維素(雜草桔桿等)乙醇廠.

家庭太陽能裝置減稅法案已經生效, 4000美元/戶.

在隨後的答記者問中, 這位官員指出自80年代末以來, 政府沒有對汽車發動機容量(邁/加侖)作出具體規定, 恐對汽車工業不利, 各州的能源對策亦有起色, 如德州近年風力發電機裝機總量增長可觀(前幾周媒體報導過加州沙漠地帶太陽能及風力發電潛力很大).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6-11-16 19:54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15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319
10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7-6-26 19:18 | 只看該作者

二戰重大懸案

鉛大量應用於汽車工業始於1920年代, 1921年三位通用汽車的工程師將四乙鉛 (tetraethyl lead) 作為辛烷汽油添加劑(防爆劑 anti-knock, 類似於重水作為中子反應的減速劑, 好像有一部電影就是描寫二戰中盟軍特種部隊偷襲位於挪威的德國重水廠(Vemork factory -當時全球最大的重水生產及儲存設施).

-----------------------------------------------------------------------------------------------------------------------------------------------------

兩周前公共台播出了一個專題節目, 幾家著名研究機構與大學聯手破了一宗二戰重大懸案, 證實當年納粹並不具備武器級別核設施. 經過嚴謹的歷史文獻分析定位, 考察隊用小型潛艇在湖底打撈到了一些完整無缺的容器, 倫敦大學專門為此開發了一套分析方法, 最後測出了濃度估算出了重水總量(從歷史檔案中找到了當時裝船原始紀錄), 而且還對目的地的核設施進行了測算, 結論為該裝置僅為小型試驗性裝置.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7-6-26 19:24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2 09: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