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抓捕「四人幫」高層決策紀實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5-11-17 18: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導讀

  粉碎「四人幫」的政治鬥爭,是當代中國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重人事件之一,圓滿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是黨內高層一批關鍵人物依靠巧妙而精緻的組合,形成了一個能夠左右大局的關鍵群體。正是他們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策略敲打出舉世罕聽的絕響。

  抓捕「四人幫」高層決策紀實

  尹韻公

  1976年10月6日,以華國鋒為首的中共中央一舉粉碎了「四人幫」。這一挽狂瀾於既倒的重大行動,因用異常方式事實上結束了「文革」十年的歷程而挽救了黨,挽救了國家,改變了當代中國歷史的進程,成為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具有不可估量影響的重大歷史性事件之一。但關於這一重大事件的內幕,多年來處於模糊狀態,許多談論大概都依賴於范碩的《葉劍英在1976》和《葉劍英在非常時期1966一1976》兩書所提供的內容。近年來,隨著一些高層知情者、尤其是高層親歷者的披露,使我們對粉碎『四人幫」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整個過程,有了越來越多、越來越潔和越來越細的了解。

  誰是第一時間的首倡者?

  在粉碎『四人幫」的偉大鬥爭中,誰是首倡者?劉於這個重大而關鍵的問題,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一說是葉劍英,一說是華國鋒。那麼,哪種說法可靠呢?依照前而所提的范碩的說法:毛澤東9月9日逝世后,葉劍英有意識地主動接近和靠攏華國鋒,逐漸說服了處於猶豫不決、仿徨不定的華國鋒,並幫助和促使華國鋒下定決心,與葉劍英一道結成聯盟,指揮其他參與者,粉碎了「四人幫」。例如,范碩寫為毛澤東弔唁期間,葉劍英發現華國鋒正為「四人幫」而苦惱,便勸華國鋒要敢於起來鬥爭時,這樣記述:葉劍英懇切地說:「請你放心,我支持你,老同志支持你,只要你站出來,大家都會支持你的!」並且勸他多到老同志那裡走走,還告訴他,想找誰先打個招呼。

  聽了這些話,華國鋒情緒高起來,表示只要有老同志撐腰,有軍隊撐腰,就好辦。最後說:「不過,事情很複雜,究竟怎麼辦?讓我再考慮考慮。」華國鋒表明了態度。葉劍英心裡的一塊石頭落了地。

  從以上記述看,葉劍英是主動,華國鋒是被動;葉劍英態度堅決而明朗,而華國鋒則決心未定。

  可是,依照一些親歷者的說法,華國鋒才是真正的首倡者.《炎黃春秋》2004年第7期發表了原吉林省省長張根生的《華國鋒談粉碎『四人幫」》,文中寫,1999年3月9日上午,華國鋒詳細地向他介紹了當時的經過情況。華國鋒口述:

  我於9月10日下午,首先找李先念來家中密談,指出『四人幫」正在猖狂活動,他們陰謀篡黨奪權的野心已急不可待,特請李先念親赴西山找葉帥交流看法、溝通思想。

  請看,在毛澤東逝世的第二天,華國鋒也是急不可待地開始主動出擊了。沒有任何人的勸說,他就下定決心要搞掉「四人幫」。

  《中共黨史研究》2002年1期刊登了程振聲的文章,叫〈李先念與粉碎『四人幫」》。該文從一個側面支持了華國鋒本人的說法。該文說:9月11日,華國鋒以到醫院檢查身體為由,突然來西黃城根9號李先念臨時住處,華向李表示:解決『四人幫」的時候到了。李問:「你下決心了嗎?」華答:「下了,現在不能再等待了。問題是什麼時候解決好,採用什麼方式好,請你考慮。如果你同意,請你代表我去見葉帥,徵求他的意見,採取什麼方式、什麼時間解決『四人幫』的問題。」李先念以驚喜的心情接受了華國鋒交辦的任務。兩人談話不到十分鐘。

  新近出版的《吳德口述:十年風雨紀事》也證實了確有此事,時間、事情經過、談話內容與程振聲一文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吳德回憶錄說,華國鋒去李先念家不是突然造訪,而是事前給李先念去過電話約定。

  從以上華國鋒本人的口述、吳德本人的口述和程振聲的文章看,華國鋒是粉碎「四人幫」的首倡者,態度是積極而主動、鮮明而堅決的,甚至可以說顯得有些迫不及待。同時,我們還注意到,這裡面還有兩個細節不一致。一是,華國鋒本人說是他請李先念來家中密談,而吳德和李先念卻說是華去李家密談的;二是,華國鋒說的時間是10日即毛澤東逝世后的第二天,而吳德和李先念說的時間是11日,相差一天。雖然有人曾經在《黨的文獻》2001年3期撰文認定是11日,但這些細節恐怕還是有必要進一步核准。

  《吳忠傳》也提到華國鋒找李先念之事,寫道:「華國鋒秘密走訪李先念,請李先念找葉劍英談兩個問題:要不要解決『四人幫』的問題,怎麼解決『四人幫』的問題」。該書證實了有此事,但未提到時間。

  華國鋒之所以主動出擊,是被『四人幫」逼出來的。根據吳德、鄔吉成等人的回憶和一些可靠文獻的記載:9月10日,即毛澤東逝世的第二天,王洪文不經中央授權,便指示秘書米士奇以中辦名義通知各省、市、自治區發生的重大問題,要及時報告;重要問題不好解決的,要及時請示;凡報告和請示,均與米士奇直接聯繫。

  中共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接到電話通知后,滿腹狐疑,立即報告了華國鋒。華國鋒獲悉后,即找中共中央副主席葉劍英進行商議,繼而以中央名義正式向全國通知:立即關閉未經中央同意開設的中辦值班室;各地發生重大問題,一律直接向華國鋒報告。

  這件事給予華國鋒觸動極大,他萬萬沒想到「四人幫」如此急不可待。華國鋒清楚地看出:其一,王洪文這個動作,是企圖架空他華國鋒本人,進而染指和謀取中央最高權力;其二,「四人幫」沒把他華國鋒放在眼裡,雖然王洪文的圖謀遭到挫敗,但他們還會繼續使招,他華國鋒與「四人幫」的較量只是剛剛開了一個頭而已!「四人幫」的急不可待,逼使華國鋒也急不可待,於是他立即委託李先念聯繫葉劍英。所以,是王洪文的出擊動作之因,結出了華國鋒的反擊動作之果。

  現在的問題在於:是葉劍英首倡說可信,還是華國鋒首倡說可信?華國鋒首倡說可信。理由是:首先,華國鋒本人是親歷者,且有多方證據支持;其次,根據吳德口述:華國鋒曾親口告訴吳,當時葉劍英為了商議解決『四人幫」問題,曾先後兩次去華家。據我查證,實際上有二次,一次是在9月21日,另一次是在10月2日,還有一次是在10月5日,這三個時間表明,葉劍英已不具備在最高層首倡的機會和條件了。再者,密商粉碎『四人幫」之事,直接關係到每位參與者的生死存亡。在沒有摸清和了解對方政治態度之前,誰也不會、也不敢張口,誰都會小心翼翼,謹慎行事,否則就會搭上身家性命。因此,這種生死攸關的大事,除了華國鋒有資格、有本錢首倡之外,還無第二人能做。歷史選擇了華國鋒首倡粉碎『四人幫」。

  華國鋒親自出面尋找政治局層面的同盟者

  華國鋒動作迅捷,給李先念布置完任務后,馬上又於9月11日親自出而找江東興談話。汪東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警衛團團長、中央辦公廳主任,地位顯赫,大權在握。華國鋒要解決「四人幫」,非得依靠關鍵人物之一的汪東興不可。汪東興與「四人幫」關係緊張,曾多次被他們刁難和傷害,故當華國鋒徵詢意見時,汪東興態度明確,表示堅決支持華國鋒解決『四人幫」問題的意見。9月13日,經過兩天的深思熟慮后,李先念借去香山植物園的名義,在未見異常情況下,突然轉往西山,到葉劍英處傳達華國鋒的委託。華國鋒後來回憶說:當時葉、李兩人由於有一段時間沒交談了,互不摸底,相見時先是寒暄問好,又到院中走走,經過一段交談之後,才轉入正題,正式交換了對當前時局和對「四人幫」的看法。李向葉轉達了華的意見和華派他來的意思,兩人都表明了態度,但並未深談。吳德口述歷史中也說:當時葉劍英非常謹慎,沒有與李先念商量如何解決「四人幫」的問題。回來當天,李先念即向華國鋒彙報了葉、李談話內容和葉的態度。

  摸准葉劍英的態度,對華國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葉劍英是政治局常委、長期主持軍委工作的老帥,在軍隊享有極高威望。有了葉帥的支持,就差不多等於有了整個軍隊的支持,並且在政治局常委開會和政治局開會時,又有了一個堅定而可靠的支持力量。葉、李的明朗態度,使華國鋒心裡有了底,幫助和推動了華國鋒進一步擴大動作的範圍。

  9月16日,華國鋒召集李先念、吳德、陳錫聯、紀登奎、陳永貴等人在國務院會議廳開會。其間,華國鋒提問:「毛主席提出的『四人幫』的問題,怎麼解決?」話音剛落,紀登奎就說,對這些人恐怕還是要區別對待。紀這樣一表態,別人就不好再說下去了。因為大家互不摸底。本來華國鋒是想了解這些政治局委員們的態度,以便尋求更多更大的支持力量,做好粉碎『四人幫」的準備工作。可是,在當時的政治氣候下,在這麼大的範圍談論如此敏感的問題,顯然是不行的。華國鋒決定改變工作方法,搞「個別串連」,同信得過的人士密商。

  紀登奎的這一表態,使華國鋒和其他積极參与者不得不與他保持一定距離。這樣一來,在粉碎『四人幫」這場偉大鬥爭中,紀登奎沒有起到和發揮任何作用。這對於一個有作為的政治家來說,是非常遺憾的。雖然紀登奎被邊緣化,但他的可貴之處在於:他沒有出賣華國鋒等人,也沒有向「四人幫」集團透露有關『9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Hanxin 發表於 2005-12-7 19:14 | 只看該作者
宮廷政變,
陰險毒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mahoupao 發表於 2005-12-8 15:38 | 只看該作者
存而不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23: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