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顛覆中國電視的「十大另類主持人」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5-10-16 22: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沒有他們,電視觀眾至今看到的可能還是不苟言笑、正襟危坐的播報風格;

  沒有他們,電視觀眾至今聽到的可能還是不疼不癢、矯情做作的節目內容;

  沒有他們,電視觀眾早晚得把電視給砸了……

  他們的出現,突破了電視的模式化,推進了節目的市場化。一句話,他們讓電視節目與觀眾的心靈感受真正接軌,所謂「砸爛電視」的話碴再也沒人提了。

  李詠(《幸運52》《非常6+1》)  

  顛覆手段:猖狂


  「頂著一個速食麵腦袋」的李詠,絕對是個離經叛道的異類。古怪的出場服裝,誇張的肢體動作,在一檔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的節目中張狂得目中無人,囂張得牛氣衝天。可他愣是讓一大堆觀眾樂得四腳朝天,真是看不懂!「誰都會有機會!」李詠在電視里誘惑著你,他拿著一塊塊題板給你設套兒讓你往裡鑽,或者「高了、低了」的讓你撞大運猜價格,配合著低音炮般的音響效果,同樣是傳播知識的節目卻再難看見陳鐸老先生時期的儒雅莊嚴,是搞笑,是自嘲,是後現代解構主義的新一代「大話益智」。

  李詠用他大開大合的「猖狂」姿態走紅了。這個世界變化快,耍活寶也能人人愛!也許是人們看倦了太多的正襟危坐,所以當李詠猛地將所有題板拋向空中並大喊一聲「恭喜你」的時候,觀眾傻眼了,還有這樣的主持人!?

  李詠的西裝「嘎嘎」的很有紳士感,李詠的笑容壞壞的很像壞男人,李詠的主持怪怪的成為「這一個」。是誰給了李詠「猖狂」的權利?是千載難逢的機遇成就了他。是誰助長了李詠「囂張」的氣焰?是觀眾把手掌拍疼了把嗓子喊啞了的熱情讓他得了便宜還繼續賣乖!

  李詠是幸運的,在《幸運52》里,最幸運的應該是他!

  

 崔永元(《實話實說》《小崔說事》)

  顛覆手段:壞笑


  男人有兩種。

  有一種男人,他走到你身邊,往那兒一站,凜然正氣,你突然就緊張起來,頭腦缺氧,手腳冰涼,全部的自信像散了架的木桶里的水,稀哩嘩啦淌了一地……

  另一種男人,他走到你身邊,往那兒一站,什麼話也不說,只衝你笑笑,你頓時就覺得溫暖起來,全部的自信像聽到了一聲起床號的士兵,從各個角落裡衝出來,集合在你的心裡……

  前者是水均益,後者是崔永元。只要提到小崔,就不得不每回都把小水拎出來當靶子。

  小水的肩一直是端著的,小崔的腰總是哈著的。小水的嘴角永遠是使勁地抿著,眼睛里揉不進半點砂子。小崔始終是平和地壞笑著,壞笑中依然忠厚,並寬容你的過失。

  小水和小崔,是門裡門外兩個人:一個是西裝,一個是T恤;一個是應該穿皮鞋見的,一個是可以穿拖鞋見的;一個會讓人想起馬雅可夫斯基那句著名的詩:「他不是男人,他是穿褲子的雲。」一個會讓人想想崔健那句同樣著名的歌:「假如你看我有點累,就請你給我倒碗水。」

  小崔身上所體現出的平民化心態和真實深刻的語言,絕不是裝出來的。無論他是否出名,他的言行都會讓認識他的人嚮往。

  

 黃健翔(體育比賽評論員)

  顛覆手段:性情


  黃健翔絕對是個性情中人。性情中人多的是,但把這種性情帶到了體育解說中,只有這哥們一個人敢這麼整。

  亞特蘭大奧運會,中美兩國女足爭金。比賽還沒開始,擔任解說的黃健翔就杞人憂天,對裁判能否頂住東道主的壓力公正執法表示質疑――這在央視轉播的國際大賽上是第一次;

  世界盃外圍賽中卡之戰,黃健翔又對主教練米盧的用人策略進行了公開指責――在現場直播中,中國的評論員點名批評中國隊的主教練,這也是第一次;

  最離譜的是雅典奧運會,正在央視第二套解說義大利和伊拉克男足比賽的黃健翔,預報說劉翔的110米欄決賽一會兒將在第5套節目轉播。你猜怎麼的?這哥們兒居然呼籲電視觀眾趕緊調台,不要看這場跟大家沒什麼關係、又不是很精彩的三四名決賽。一個解說員在節目當中讓觀眾不要看自己的節目,這種做法空前絕後。

  誰也不能否認,黃健翔的所謂「性情」,只不過是他和電視觀眾真正想到一塊去了。

  

 劉儀偉(《天天飲食》、《東方夜談》)

  顛覆手段:裝憨


  說實話,這哥們當年在央視炒菜時,我還真沒怎麼看好他:憋腳的普通話,比普通話還憋腳的長相,笨手笨腳切菜的模樣,嬉皮笑臉的姿態……日久天長,看下去卻是越來越順眼。估計這跟娶媳婦差不多,最開始看著丑,時間一長,習慣了,審美模式都給改變了。

  後來才知道,人家劉儀偉不簡單,之前做過企宣,寫過文案,製作過唱片,還填過歌詞,成名後有事沒事還愛弄個專欄什麼的。這兄弟不是主持專業畢業的,可人家三下五除二憑一把炒菜大勺就全搞定了,甚至還娶了個央視的編導做老婆,真長志氣!

  劉儀偉現在主持的《東方夜譚》也說新聞,關鍵是換了一種口氣,以幽默的角度切入,比正兒八經的播音員親和了好多;劉儀偉也向觀眾問好,但他別出心思地先深鞠躬;劉儀偉也很八卦,但人家八卦得有趣可愛好玩;劉儀偉也算明星臉,但人家擺出一副非凡的親和力……看見了沒有、對照了沒有、思考了沒有,那些科班出身的俊男靚女主持人們?沒事兒學著點,別一門心思只長心眼不長學問。

  

 張越(《半邊天》)

  顛覆手段:文化


  主持《半邊天》的張越,只客串了一把《藝術人生》,就把朱軍給干廢了。

  那次是她採訪謝霆鋒。其實,張越那個年齡段的人根本就不會喜歡小謝的歌兒。朱軍也不會,但換了他肯定會做出一副「英雄惜英雄」的樣子,要麼就像是他對劉德華梁朝偉說的「其實我真是很佩服二位的藝術成就,真的」,讓人掉一地雞皮疙瘩。聽聽張越怎麼說的:「我沒聽過你的歌曲,對於你我只聽說過一些不好的新聞,我和你的年紀差比較多,當我聽到你的那些消息時,我只覺得,這孩子真可惜。」看小謝的反應,他對張越的提問和用詞,都感到很意外又很震撼的神情。他們倆的交流非常認真、非常深入。謝霆鋒幾次由衷地感慨張越與他有共鳴。桀驁不馴的小謝,眼睛里始終充滿了對張越的敬畏。我不知道當初劉德華是怎麼看待朱軍的。

  主持人的知識累積和文化積澱實在是太重要了。張越是個作家,而朱軍是說相聲出身。

  中央電視台最好的談話類節目主持人非張越莫屬,她完全依靠個人對被採訪者尊重和平和的態度,使對方放鬆傾述。不論是很感性的普通老百姓,還是不輕易流露自己的成功人士,她都能在潛移默化的氣氛下使對方說出對人生的真實感受。而這些感受又完全是在節目策劃之外的收穫。

  「風沒動,幡也沒動,而是你的心在動;胖也好,瘦也好,何須庸人自擾」――張越說的。

  

 阿丘(《社會記錄》)

  顛覆手段:口音


  初見這一節目,還以為是鳳凰衛視的欄目呢。主要是主持人獨特的形象和引人入勝的敘述方式:八字眉、小圓眼、厚嘴唇、詼諧、調侃,但又一本正經。但仔細一聽,說的又都是內地的事,再看台標,是中央電視台,於是就奇了怪了:一向嚴謹的中央電視台,怎麼選用了這麼一個舉止像是說書的、帶著地方口音的人來當節目主持人?

  阿丘大名邱孟煌,南寧藝術劇院的專職編劇,因為在廣西衛視主持《百姓專利》,被央視相中,進了《社會記錄》。當年,劉儀偉以自己是央視惟一可以不說普通話的主持人自豪,不過劉儀偉主持的《天天飲食》只是個生活類節目,《社會記錄》卻是純新聞性的。讓帶著南方口音的阿丘播報新聞節目,算得上是中國電視新聞意識的一種改變,預示著中央電視台正在主動把姿態放低。

  中國以長江為界,佔一半人口的南方人,絕大多數普通話說得不標準,有些人甚至都聽不懂普通話。他們認為普通話、特別是由電視上的人說出來的普通話都是「官話」,和他們總是有點隔膜。阿丘的口音,讓他們一聽會說:「唉,這個人說話像是我們這邊的。」以阿丘的語境和語感告訴他們一些事情,他們覺得很親切,而北方人又會覺得很新鮮。

  當然,阿丘也有缺點,總感覺像是街頭賣假藥的,鏡頭前手舞足蹈,指指點點,很肆意,很張揚,不正統,不嚴肅,最過分的就是重慶井噴事故后,他和金龜子做節目,愣說對方的襪子上有硫化氫的味道,有點欠扁。

  

 馬斌(《馬斌讀報》)

  顛覆手段:即興


  馬斌其貌不揚,表現卻不凡,作為央視2套《第一時間》的主持人,主持的節目叫《馬斌讀報》。在《馬斌讀報》以前,中央電視台播出的用主持人命名的欄目只有《小崔說事》,用的還不是崔永元的大名,馬斌兩個字卻和他主持的《馬斌讀報》一起響噹噹地叫開了。名不見經傳的馬斌憑藉著每天早晨在央視2套放鬆、活潑、詼諧、幽默的讀報給人耳目一新。

  在電視中讀報,本身就是對電視最大的顛覆。電視畫面要求生動活潑,富有變化。但讀報節目往往鏡頭呆板,常常是一個人、一個畫面貫穿始終,它犧牲了電視本身具有的優勢,將其簡化為和廣播節目一樣。所以,讀報原本是和電視屬性相悖,可《馬斌讀報》之所以成功,勝在「內容為王」――將每一條消息都經過重新包裝,融入馬斌個人的觀點和立場。

  一早起來,聽著《馬斌讀報》,電視觀眾洗洗涮涮穿衣吃飯,該幹嗎幹嗎,什麼也不耽誤。偶爾,他們可以忙裡偷閒地抬頭摟一眼電視。

  

  歐陽夏丹(《第一時間》)

  顛覆手段:爽極


  我是幸運的,在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但遺憾的是,似乎和正常時段的節目沒有緣分,看看我的黑眼圈就知道了,那不是起早就是貪黑的惡果,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感覺到城市的夜生活是什麼樣子了。沒轍,誰讓我喜歡電視呢! 」

  這是一個外柔內剛、溫婉細緻的女孩,她的出現,讓偌大的央視變得有些不同,就像城市上空吹來一襲清爽的晨風。也的確,她的魅力總是在清晨展現得最充分。

  歐陽夏丹成功之道在於她是「說」新聞而不是「念」新聞,在觀眾飽受電視刻板獃滯冰冷的播報方式折磨之後,出現一個近乎和你平常聊天談話的一種不死背稿子的輕鬆形式,讓人感覺親切自然舒服無比。

  在劉儀偉從央視跑到上海去的同時,歐陽夏丹和他來個逆向流動,從上海電視台進了央視,不過最初主持《第一時間》時並不順手,尤其是和馬斌合作,在「北廣」當老師的馬斌語速很快,思維更快,歐陽夏丹常常跟不上馬老師的節奏,好幾次直播時都出現了「打錛」的狀況。這是讓主持人最沒面子的事情。不過,跟馬老師這樣道行極高的人混,時間久了,想不提高也難。

  

 畢福劍(《星光大道》《××七天樂》)

  顛覆手段:離譜


  韓喬生曾被許多體育迷稱為「央視的周星馳」,這其中的好賴誰都能聽得出來。其實,老畢才是繼崔永元之後最具幽默喜劇氣質的主持人。看他策劃和主持的「七天樂」,全是智慧。

  在節目中,老畢將周星馳所慣用的「戲說」、「大話」、「戲仿橋段」等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比周天王走得更遠。老畢調侃戲謔不分對象、不分場合,比如將周濤主持的《朋友》隨隨便便就改成了《冤家》,肆意篡改王志的《面對面》,好的東西不學,卻非得模仿人家的歪嘴巴。背著朱軍改版《藝術人生》,採訪對象變成了武松。

  小崔搞了個《電影傳奇》挺火的,老畢看著眼熱,也拿經典影片「開涮」。他讓於文華和尹相傑出演新版《李雙雙》,配樂則是八三版的「射鵰」,讓黃健翔和沈冰出現在《地道戰》中,背景則是《上海灘》的音樂。黃健翔一人演了八個角色,沈冰沖著鬼子說英語……摒棄了說教,老畢的電視節目第一次給觀眾帶來了24K純度的娛樂。

  老畢曾是中國第一個登上南極的記者,問其最大感受,他回答:找不著北。

  

 慕林杉(新聞頻道《氣象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沙發
葉可兒 發表於 2005-10-17 12:13 | 只看該作者
這個帖子曾經看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0: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