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茅廣軍的死是中國科學院、中國科研的悲劇

[複製鏈接]

5

主題

115

帖子

296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9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rhabdomere 發表於 2005-9-26 02: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radiology

  茅廣軍, 一個近來網上出現頻率很高的名字. 洪堡學者, STA fellowship,
32歲提為正研究員/教授, 34歲提博導, 36歲在高能所下崗, 同年跳樓自殺身亡.

  我不願意再沉默了, 一個自己熟悉的人, 一個優秀的的年輕的中國人離去了,
人們不想知道究竟為什麼嗎? 直白地說, 我本人就有茅廣軍的相似的經歷和心情,
29歲的我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博導和研究員時, 拿」百人計劃」的頭銜, 信心蓬勃
地回國準備大幹一番事業, 可5年以後, 我不得不多次想從中科院近物所的六號
樓自己的辦公室跳下去, 所幸外面的一頁聘書救了我一命, 顯然茅廣軍就沒有我
這樣幸運.

  茅廣軍不優秀嗎?

  看看他的簡歷:

  理論物理專業-博導簡介

  茅廣軍 1969年4月出生,浙江人。1989年7月畢業於寧波師範學院物理系,
獲學士學位;1992年7月畢業於南開大學物理系,獲碩士學位;1995年7月畢業於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獲博士學位。1995年7月至1996年10月在中國科學院理
論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1997年3月至1999年6月任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洪堡研究員;
1999年7月至2000年12月任日本原子能研究所STA研究員。現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
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並為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研究方向:原子核物理理論

  過去的主要工作與獲得的成果:

  主要從事原子核理論和核天體物理的研究。在微觀輸運理論方面做出了重要
工作,推導了相對論量子微觀輸運方程;和合作者一起在國際上首先研究了原子
核中的負能譜和反粒子能譜,開拓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在帶電粒子在強磁場中
的性質、γ暴的源、以及強磁場對中子星和脈衝星性質的影響等課題上做了一些
開創性的工作。發表論文四十餘篇,"微觀輸運理論的發展及其在中高能重離子
碰撞中的應用"獲1996年核工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年吳有訓物理學獎。

  目前研究方向:

  1) 超核和真空反粒子能譜

  2) 高能核天體物理、中子星、脈衝星

  「優秀!」這是每個認識茅廣軍的人,對他的第一評價。著名核物理學家卓
益忠先生培養的博士, 先後中科院理論物理所的博士后,德國洪堡學者和日本
STA學者,在32歲時就成為了正研究員。要知道洪堡學者和STA fellowship是世
界頂尖的年輕學者才可能拿到的. 中科院給他正研究員是物有所值.

  國內年輕學者難,難呀

  客觀的講, 國內的科研條件的確不如國外強, 要出份象樣的工作, 需要花更
多的精力和時間. 可最要命的不是科研的難, 而是人事關係難. 所以大多30多歲
當上博導混上研究員(或教授), 只有一個結果, 不是累死, 就是氣死.

  看看科學院, 路院長搞了個」知識創新工程」, 在國內top 10的大學教工人
數膨脹到都超過2萬人規模, 中國的這個」皇家科學院」把140多個研究所的總人
數從12萬」革命」到不超過今天2萬人, 這中科院讓人大吃一驚, 人才多的讓研
究員下崗. 茅廣軍只是」研究員下崗」之一罷了.

  中科院年輕學者在國內拚命讓自己不下崗的同時, 還得保護自己的科研助手
自己的學生, 他們要文章才能不下崗, 他們要文章才能拿到碩士或博士學位. 國
外老闆是剝削者, 國內老闆是被剝削者. 我在回國的7年, 發表的30多篇論文,
只有一篇是」自己」的. 中科院的人事制度是在創新工程的崗位確定后(總人數2
萬人), 每年進行一次」年終考評」, 其結果不是人們想象的提職稱, 而是top
10% 漲工資, ending 30% 降工資, 5% 下崗, 不幸的是茅廣軍因為轉研究方向,
沒能迅速出成果而進入5% 下崗之列.

  年輕學者不當官就沒有出路

  再看人事制度, 周院長時期每個所是在」所黨委領導下所長班子集體領導」,
所有大小事是所務會集體決定, 學術上的大事由所學術委員會決定, 現在是所長
法人責任制, 所有人都是法人的僱員. 所長可以決定每個人的工資待遇, 甚至下
崗, 包擴副所長. 由於缺乏監督, 所務會成為一言堂, 所學術委員會形同虛設.
誰敢有異議? 在社會主義的民主制度過度到共產主義的強權制度后, 在科學院看
到一些研究生比一些博導研究員工資還高, 院士坐」冷板凳」就見怪不怪.

  除了人事, 經費也是」逼死」你的原因. 在大科學工程的研究方向, 研究經
費的90%來源於所長可控制的方向: 院里大項目, 十五, 十一五, 基金委重點/重
大項目, 863, 973, 只要所長想折騰你, 不管你有多大能耐, 有多大的研究隊伍,
就是沒你的一個子, 10%來自基金委面上項目, 還要一路過關斬將, 幾年才會有
一次機會. 茅廣軍因為是搞核物理的在搞高能物理的所里自然分不到羹, 搞理論
在搞實驗為主的所里, 不可能立較大的項目, 沒有充分的研究經費的支持, 就沒
有人手, 因為工資的30%或者更多是來自於研究經費的, 自然就沒有多少成果.

  學術評價制度是最大的禍害

  茅廣軍自殺身亡,其自殺原因是因為文章數不夠,被考核為不合格被解聘。
如果茅廣軍真正是不合格的研究人員被解聘,他的自殺似乎也沒有更多可說的。
如此優秀的研究人員,卻因為文章數不夠被判不合格而解聘,只能說明我們的評
價機制存在著嚴重的弊端,已起不到獎優罰劣的作用了。

  茅廣軍是研究核反應輸運動力學理論, 如果按正常的研究去推導建立一個這
樣的物理模型, 編程設計, 物理計算, 至少要十年來能成氣候. 自然無法對付中
科院一年一考核. 當然不是沒辦法, 拿別人的模型程序來調整參數討論討論, 也
可以發表文章, 可有什麼價值呀. 本人也常常也把一篇文章解剖成三四篇來發表,
沒辦法的辦法.

  最可氣的是要橫向比, 不同研究方向, 天壤之別, 有的方向一月就能出一篇
文章, 可有的十年才能磨出一劍. 高能所的不知道嗎? 可是要分名額「划右派」,
總要人下崗, 這是路院長訂的.

  不少國內年輕的研究員和教授一個一個地去了, 不是累死的, 就是氣死的,
有人驚呼, 國內近年死亡的研究員/教授平均歲數不到五十, 那是中國科學的悲劇.
但願這樣的悲劇不要一直演下去.

(XYS20050924)

◇◇新語絲(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This moth's just about to emerge. It's in there right now, struggling. It's digging its way through the thick hide of the cocoon. ... Struggle is nature's way of strengthening it.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11:0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