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的台灣學生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5-9-16 00: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曹 旭            

去台灣講學,當教授,是我多次在海外講學中最愜意的一次。這種愜意,不在於我拿的是「資深教授」的工資,還因為,我有許多關係很好的台灣學生。

多次去日本,不管是憎恨日本人,還是佩服日本人;不管對住久了的京都,有一種故鄉的感覺。但是,對異文化,還是很隔膜。當然也就永遠不會像周作人那樣,在日本人到來的時候,自家屋前掛一面膏藥旗。

多次去香港,不論是「回歸」前,還是「回歸」后,感覺都不好。

在香港,不是英語,就是粵語,用普通話問個路,十有八九對方聽不懂。「回歸」前,香港海關對大陸人,態度很傲慢,令在日本住久了,已不會吵架的我,在香港機場與歧視大陸人的傢伙吵了一架。

從香港碼頭乘「噴射船」,一個小時便到澳門。澳門東西便宜,人也隨和,風景秀麗,比香港好,但不如台灣。

在台灣,我一點也不覺得隔閡。我的學生,國語說得都很好。大陸在推行普通話的時候,蔣介石在台灣推行「國語」,打下了基礎;尤其原來是從北京和山東去的那些人,國語更比我的標準,可謂字正腔圓。

語言一通,百事可通;上課一點沒有隔閡,大家把你看成朋友,許多人對你很親切。表示親切最常見的方法是請你吃飯。

到了台北的桃園機場,朋友開車來接;到了學校,安排住在花木茂暢的學人宿舍;然後,認識的,不認識的,一次次地接風,一層層地請客。 校長發來請柬,吃飯的時候,讓我坐在他的身邊。知己一般,問來台灣習慣不習慣?生活上有什麼困難?幫我解決了好幾件實事,馬上使我覺得,這裡學校的領導,比我們自己學校的領導還關心我。

第一次為碩士班和博士班的學生上課,走進教室,坐下來,便發覺,我面前放了許多吃的東西。我不明白是誰的?給誰的?也不好仔細看,便扭過頭,把目光轉向別處,開始講課。

學生們看我尷尬的樣子,知道大陸來的老師,不了解,也不習慣於這一套,一起笑了。

我正驚愕,問他們笑什麼?他們笑完了,說:「老師,這是同學們買給您的早餐,請用吧。」

我說:「早餐?我已經吃過了,在上海,我們都是吃過早餐才進教室上課的。」

他們又笑了。

我這才仔細看,檯子上放的東西,有「太陽餅」、「鳳梨酥」、「珍珠奶茶」。但是,我真的吃過了,已經吃不下;勉強吃下去,肚子發脹,一定會影響教學效果。

我不許他們買,說:「下不為例。下不為例。」

但他們還是每次買,有時不知道誰買的。問他們,他們不說,我沒有辦法。

以後上課,我就不吃早飯進教室了。我相信自己是入鄉隨俗,而不是貪婪。

坐在學生幫你準備的椅子上,一面喝珍珠奶茶,一面吃太陽餅,講授的時候,便時常有餅碎屑,沾在腮幫上,落在講義上,我要分出講授的注意力去捋、去揀、然後大口大口地嚼,這樣,講台便成了餐桌。

有時學生起床晚了,也沒有吃早餐,我們便一起吃,台灣學生最喜歡那樣,大家開開心心地,圍坐在一起,有吃有喝,有談有笑,說是有家庭氣氛。

好處是,每次上課,你的心情總是很舒暢。

壞處是,我現在嚼得起勁,萬一學生讀書不用功,到批評的時候,嘴就軟了。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20: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