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歸正題!改革最大的失誤是什麼?鄧小平有句話說:"改革最大的失誤是教育"說得全國人民似乎明白又似乎不太明白,我覺得老鄧說的並非教育界的教育,而是精神文明的思想教育,最大的失誤是指社會一切向錢看的精神病態!
二十多年的改革,最大的損失是什麼?是喪失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什麼都是外國的好,外國的正確,老鄧也深有感觸的說:"外國的月亮其實未必比中國的圓",說是如此,但正是我們的一些政策造成了這種情況,使社會從上到下都有一種我們比外國人低人一頭的民族自卑心態,大家都已經默認了這樣一種認識:一等人是歐美日,二等人是台港澳,三等人是大陸人!49年革命成功后好不容易恢復回來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又降到了低點.
為什麼崇洋媚外?當然社會和科學進步上是主要的,但直接反映到老百姓身上體會的就是:中國人(大陸人)窮,外國人有錢!有錢就能讓人高看一等,沒錢寸步難行,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初就設有隻有外國人才能購買的友誼商店,因為只有外幣才能買等起;設有專門接待外國人的涉外賓館,只差沒掛上[國人與狗不得入住]的牌子!外國人和類外國人到哪都受到國人貴賓似的禮遇,更不用說政府官員,而國人則沒有這樣的待遇,因為改革前期還沒有國人算是有錢人,這種崇洋媚外的社會疾病作為一種傳統病流傳至今!
有人想過為什麼外國人和類外國人都有錢嗎?就因為外幣都值錢而人民幣不值錢!一個歐美日的人,可能在自己國內不過是個普通人,買不起遊船也不能出入豪華場所,但在中國就是處處受到優待的貴賓,一個香港的公務員,買房甚至還要分期貸款,可到了國內就可以搖身一變成了可以投資的港商,一個在台灣處於社會底層的台灣老兵,也可以靠救濟金回來擺擺闊,娶個年輕漂亮的內地老婆.....
所以說,人民幣升值是好事!人民升值了我們就都有錢了!外國商品就再也不是普通國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珍稀物品了!外國人和類外國人們就不能在我們面前擺闊了!我們就沒有低人一等的感覺了!
問題是:"人民幣升值是好事,但能升值嗎?"這又要從我國改革開放的戰略策略方向失誤說起,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學習的是新加坡和台灣的外來加工再出口的外向型經濟政策,主要靠生產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的產品為主,因此低價格是獲得市場的主要因素,而人民幣升值將會使競爭力大大降低.
我國戰略策略方向失誤在於忽視了與新加坡和台灣情況不同,這兩個地區都是本身市場容量小而工業基礎薄弱才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的,而我國是有較完善的輕重工業基礎和巨大市場容量的,我國應該走的是日韓型的扶植民族工業和台新外向型經濟並重之路,而長期以來政策失誤使得民營企業為代表的新民族工業不受重視甚至受到地方政府歧視打壓,至今仍受到中外不同稅的不公平競爭待遇!再加上國企改革大部分以失敗告終使得我國企業的競爭力不強,能登上國際競爭力排名前列的企業有韓國的有台灣的,甚至有印度的就是沒有我國內地的!
所以說長期以來人民幣不升值非不為也乃不能也!僅靠外資是得不到國強民富的,最近越來越多的貿易糾紛和單邊制裁就是證明!以勞動力密集產品的外向型經濟已經遇到了發展瓶頸!
我曾最早提出人民幣應在3-5年內穩步升值10%,這個數值慢慢得到了一些非主流經濟學家的贊同,而能不能實現這個讓中國人都慢慢變富的目標還要看我國企業的競爭力能否穩步提高!還要取決於我國政府和領導能否儘快從外向型經濟向民族工業主導型經濟轉變過來!
人民幣升值,是國民回復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開始!如果我國能不斷持續發展,人民幣就將會越來越值錢!中國人也將會越來越富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