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北美華人談人民幣升值的喜和悲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803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ent 發表於 2005-8-1 11: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宣布人民幣不再緊盯美元, 而是根據一個外匯籃子確定其價值。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從8.27升值到8.11。
  這個消息宣布以來,美國各報無不爭相報道,宣稱這是一個歷史性的事件。《基督教科學箴言報》7月24日把人民幣升值跟柏林牆的倒掉相提並論, 說即便夠不上柏林牆的倒塌,也差不多了。該報的文章說現在人民幣的萬里長城已經出現了缺口,市場大軍從此可以長驅直入。

  縱覽美國各報的報道,調子差不多都是一樣,說這次調整幅度太小,不會對改變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有實質幫助。不過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參議員舒麥爾說,雖然此次調幅不大,但是中國人的哲學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可以說人民幣升值是「戰鬥正未有窮期」。

    各報分析人民幣升值對美國的影響有好有壞。美元貶值有利於美國產品出口,保住美國工人的飯碗,但是到中國旅遊需要花更多的錢。中國也有可能減少購買美國的國債,導致美國長期利率上升,使房市降溫。有的報紙則說,調整幅度太小,不能根本解決美國工人失業問題,反而使工薪階層面對中國進口商品的價格的上漲。

    按說人民幣升值,除了影響到中美兩國貿易關係以外,對住在美國的工薪華人,特別是大陸華人,應該有直接的影響,然而瀏覽海外中文論壇,海外華人在個人層面上對人民幣升值進行討論的不多。發表看法的,無非是說趁著人民幣沒有升值,趕緊往家裡寄一點錢換成人民幣,或者趕緊在國內買個房子等等。這些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經濟常識。

華人為何不吃驚

    我想海外華人對人民幣升值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議論,原因可能有:一,咬人的狗不叫,有條件的人可能早就採取了措施把美元匯往國內換成了人民幣或者不動產, 沒有必要出來張揚;二,沒有條件的人因為做不了什麼事,覺得說也沒有用,乾脆不說;三,入了美國籍的人因為今後的理財都是在美國,跟中國的關係頂多是兩三年回去看看,美元貶值的影響因此不大,不需要在乎。

    我是屬於第二類的,但是也想發表點小意見。我不懂經濟,所以我的意見都是沒有什麼經濟價值的,只不過是來聊聊天而已。

    對於人民幣升值,在我來說,可以說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悲。悲的當然是自己的工資不值錢了,而且今後有更加不值錢的可能。喜的則是人民幣升值,標誌著中國經濟日益強大。作為一個中國人,是應該為此高興的。另外高興的,就是人民幣今後有可能成為自由兌換貨幣的前景。說實在的,對於國家控制人民幣與外幣的兌換,我是一直希望能夠取消的。目前的只許你國家從我手裡買美元,不許我從你國家手裡買美元,要買就得這證明那理由的, 到底是覺得國家霸道了一些。當然,國家這樣做,有其一定的理由,然而不管怎麼說,畢竟是不方便老百姓的。

    對於悲的一面,相信有我的那種感覺的海外工薪華人,一定不在少數。但是這也是我們精神上成長的一個契機。怎麼講?相信不少人出國來到美國,是抱著發洋財的目的來的。賺得一美元, 就是八個人民幣。一旦荷包賺滿, 便「載譽而歸」,買房置產,悠哉游哉。出於這種打算,我們恨不得人民幣永遠保持在八塊錢一美元的水平上。現在,人民幣脫離美元而且升值,而且中國的國力日益強大,人民幣也可能會越來越硬氣,這發洋財的夢就要破滅了。這就迫使我們重新審視出國的價值,使我們脫離金融機會主義的道路, 更多地從文化上認識移民的價值。 此外,這也迫使我們重新審視自己對中國的態度。金融機會主義是建立在希望中國是一個窮國這種認識的基礎上的。這不是一種移民所應有的健康的態度。對於錢,健康的態度應該是認可其隨行就市,讓市場說話,該升就升, 該降就降。今天中國可能成為美元持有者的消費天堂,明天中國可能就是他們自己國內市場的延伸,後天,美國也可能成為人民幣持有者消費的樂土。何時這樣,何時那樣,都當用平常心看待制,才是健康的態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2: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