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下12: 1-21>

[複製鏈接]

3366

主題

3386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258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5-9-25 20: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王下12: 1-21】【耶戶第七年,約阿施登基,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年。他母親名叫西比亞,是別是巴人……。】在列王紀下第十二章中記載了,約阿施作猶大王,在他作王期間下令重修聖殿,但最後因他離棄神,不行神的道,就落到了一個很凄慘的下場。本章首先說到:【耶戶第七年,約阿施登基,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年。他母親名叫西比亞,是別是巴人。約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教訓他的時候,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百姓仍在那裡獻祭燒香。】「耶戶第七年,約阿施登基,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年」。約阿施王登基之年為耶戶第七年,約阿施「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年」。「他母親名叫西比亞,是別是巴人」。「別是巴」是迦南地最南端的城市。「約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教訓他的時候,就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從這裡可看到,耶何耶大對約阿施的影響有多大,使他遵照耶和華的律法作王並治國。「只是邱壇還沒有廢去」,「邱壇」是在山崗上的露天祭壇,是指在山崗上的露天祭壇,本來是迦南人敬拜偶像的地方,所以被律法所禁止(民33:52)。「百姓仍在那裡獻祭燒香」,「獻祭燒香」其敬拜的對象不一定是偶像假神,但由於場所不當,很快就變質為敬拜巴力、亞舍拉等偶像(代下24:18)。

【約阿施對眾祭司說:『凡奉到耶和華殿分別為聖之物所值通用的銀子,或各人當納的身價,或樂意奉到耶和華殿的銀子,你們當從所認識的人收了來,修理殿的一切破壞之處。』無奈到了約阿施王二十三年,祭司仍未修理殿的破壞之處。所以約阿施王召了大祭司耶何耶大和眾祭司來,對他們說:『你們怎麼不修理殿的破壞之處呢?從今以後,你們不要從所認識的人再收銀子,要將所收的交出來,修理殿的破壞之處。』眾祭司答應不再收百姓的銀子,也不修理殿的破壞之處。】那個時候,約阿施不但「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甚至還至力於重修聖殿的工作。「約阿施對眾祭司說:『凡奉到耶和華殿分別為聖之物所值通用的銀子,或各人當納的身價,或樂意奉到耶和華殿的銀子,你們當從所認識的人收了來,修理殿的一切破壞之處『」。「眾祭司」就是在聖殿里輪值事奉的祭司們。「奉到耶和華殿分別為聖之物」,是指按照規定所徵收的聖殿稅(代下24:6);「各人當納的身價」,是指二十歲以上以色列當納的人頭稅(出30:12-16);「樂意奉到耶和華殿的銀子」,指獻為甘心祭的銀子(利22:18)。「你們當從所認識的人收了來」,「收了來」就是收集、徵收(代下24:5-6)。「修理殿的一切破壞之處」,就是修理殿中損壞之處。此時聖殿已經建成120多年,「亞她利雅的眾子曾拆毀神的殿,又用耶和華殿中分別為聖的物供奉巴力」(代下24:7),因此約阿施決定從三方面籌款,「修理殿的一切破壞之處」。「無奈到了約阿施王二十三年,祭司仍未修理殿的破壞之處」,「無奈」表示出乎預期之外,長年拖延,因祭司未盡職責。「所以約阿施王召了大祭司耶何耶大和眾祭司來,對他們說:『你們怎麼不修理殿的破壞之處呢?」此時約阿施王已滿三十歲,祭司耶何耶大的年事已高,已無力管理聖殿的事務,所以約阿施王將修理聖殿的責任交代給眾祭司。「從今以後,你們不要從所認識的人再收銀子,要將所收的交出來,修理殿的破壞之處」,就是現在不要徵稅了,但要籌得款項「修理殿的破壞之處」。「眾祭司答應不再收百姓的銀子,也不修理殿的破壞之處」。意思是眾祭司同意不徵稅修理殿的破壞之處。摩西建造會幕(出36:3-4),不是強制使以色列眾人捐納銀子,而是讓百姓自由奉獻。

【祭司耶何耶大取了一個柜子,在櫃蓋上鑽了一個窟窿,放於壇旁,在進耶和華殿的右邊;守門的祭司將奉到耶和華殿的一切銀子投在櫃里。他們見櫃里的銀子多了,便叫王的書記和大祭司上來,將耶和華殿里的銀子數算包起來。把所平的銀子交給督工的,就是耶和華殿里辦事的人;他們把銀子轉交修理耶和華殿的木匠和工人,並瓦匠、石匠,又買木料和鑿成的石頭,修理耶和華殿的破壞之處,以及修理殿的各樣使用。但那奉到耶和華殿的銀子,沒有用以作耶和華殿里的銀杯、蠟剪、碗、號,和別樣的金銀器皿,乃將那銀子交給督工的人修理耶和華的殿;且將銀子交給辦事的人轉交做工的人,不與他們算賬,因為他們辦事誠實。惟有贖愆祭、贖罪祭的銀子沒有奉到耶和華的殿,都歸祭司。】既然約阿施不再徵稅,而是改用自由奉獻,一百二十多歲的大祭司耶何耶大就親自幫助約阿施落實了這件事。「祭司耶何耶大取了一個柜子,在櫃蓋上鑽了一個窟窿,放於壇旁在進耶和華殿的右邊」。「柜子」是指奉獻箱;「櫃蓋上鑽了一個窟窿」用於投放錢幣;「壇」指祭壇;「進耶和華殿的右邊」,聖殿的入口在東面,故其右邊即指北面。「守門的祭司將奉到耶和華殿的一切銀子投在櫃里」,「守門的祭司」是負責把守聖殿,嚴禁不潔的人進入聖殿;「奉到耶和華殿的一切銀子」,不是強征而是自由的奉獻。「他們見櫃里的銀子多了,便叫王的書記和大祭司上來,將耶和華殿里的銀子數算包起來」。「王的書記」是掌管王室文書和財務的官員;「殿里的銀子」就是柜子里的奉獻款;「數算包起來」就是定期查核奉獻款並加以妥善保管。「把所平的銀子交給督工的,就是耶和華殿里辦事的人」,「所平的銀子」是指所秤的銀子重量。「督工的,就是耶和華殿里辦事的人」,是指負責監管修殿工程的官員。「他們把銀子轉交修理耶和華殿的木匠和工人」,「轉交」就是按照工程實際進度撥款;「木匠和工人」指木材工匠和其他建築工匠。「並瓦匠、石匠,又買木料和鑿成的石頭,修理耶和華殿的破壞之處,以及修理殿的各樣使用」。「瓦匠、石匠」,是指砌牆壁的泥匠和鑿石的工匠;「木料和鑿成的石頭」,是指修理聖殿所需的一切材料;「修理殿的各樣使用」,就是為修理聖殿所支付的一切費用。「但那奉到耶和華殿的銀子,沒有用以作耶和華殿里的銀杯、蠟剪、碗、號和別樣的金銀器皿」。百姓的自由奉獻是專款,只用於修理聖殿。「乃將那銀子交給督工的人,修理耶華的殿」。就是直接將銀子交給修理聖殿的督工。「且將銀子交給辦事的人轉交作工的人」,是指督工的人收到銀子後轉手直接交給工匠。「不與他們算賬,因為他們辦事誠實」,「他們」就是實際負責修殿工程的人;「不與他們算賬」,就是不要求督工的人一筆一筆的清楚交賬;「辦事誠實」就是忠於所負責的工程。「惟有贖愆祭、贖罪祭的銀子沒有奉到耶和華的殿,都歸祭司」。這些銀子按照律法規定,都應當歸給祭司(利5:5:15-19)。

【那時,亞蘭王哈薛上來攻打迦特,攻取了,就定意上來攻打耶路撒冷。猶大王約阿施將他列祖猶大王約沙法、約蘭、亞哈謝所分別為聖的物和自己所分別為聖的物,並耶和華殿與王宮府庫里所有的金子都送給亞蘭王哈薛;哈薛就不上耶路撒冷來了。】「那時,亞蘭王哈薛上來攻打迦特,攻取了」。迦特」本是非利士人的居地,羅波安把它建為設防城,歸由猶大國管治(代下11:8)。「就定意上來攻打耶路撒冷」。神使亞蘭王起意要攻打耶路撒冷,主要原因是約阿施王在大祭司耶何耶大死後,竟不顧念耶何耶大所作的功績,而殺害他的兒子先知撒迦利亞,故此引來神的懲罰(代下24:23-24)。「猶大王約阿施將他列祖猶大王約沙法、約蘭、亞哈謝所分別為聖的物和自己所分別為聖的物,並耶和華殿與王宮府庫里所有的金子,都送給亞蘭王哈薛,哈薛就不上耶路撒冷來了」。此時約阿施已經跟隨人「去事奉亞舍拉和偶像」,所以不但沒有尋求神的拯救,而且根本不把神看在眼裡。「分別為聖的物」是歸給神的,卻被約阿施隨意支配,與「王宮府庫里所有的金子」,一起被用來打發敵人。

【約阿施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約阿施的臣僕起來背叛,在下悉拉的米羅宮那裡將他殺了。殺他的那臣僕就是示米押的兒子約撒甲和朔默的兒子約薩拔。眾人將他葬在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里。他兒子亞瑪謝接續他作王。】「約阿施其餘的事,凡他所行的,都寫在猶大列王記上」,「猶大列王記」是一本記載猶大列王事迹的編年史記。「約阿施的臣僕起來背叛,在下悉拉的米羅宮那裡將他殺了」。約阿施死於叛臣手下,以悲劇收場,這是神的審判。「殺他的那臣僕就是米示押的兒子約撒甲和朔默的兒子約薩拔」。「米示押」是一個亞捫婦人(代下24:26);「朔默」是摩押婦人示米利的丈夫(代下24:26);「約薩拔」可能與約撒甲同為雇傭兵的軍官或王室家臣。「眾人將他葬在大衛城他列祖的墳地里」。歷代志下24章記載,約阿施雖然葬在大衛城裡,只是不葬在列王的墳墓里,等於是神把他的君王尊榮也除去了。「他兒子亞瑪謝接續他作王」。關於亞瑪謝的事迹記載在王下14:1-22。在約阿施的一生中,他跟隨人多於跟隨神,開始他跟著敬虔的耶何耶大就走正道。耶何耶大死後,就跟從了猶大的首領們,去敬拜偶像,結果就落在神的審判里。今天有許多信徒也和約阿施一樣,很容易跟隨看得見的人,卻不容易跟隨看不見的神。而人什麼時候離棄神,不行神的道,不但敵人會來欺凌,自己也要落入悲慘的結局,這是在聖經中常常見到的例證。為此,願我們都要引以為鑒!阿們!

www.biblestudy-xbss.com  聖經分卷分章註解  霞步思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0 06: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