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樓續-拉特夫人的房間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4-7-28 19:10 編輯

歌德故居
拉特夫人的房間
這個房間很可能是父母的起居和睡眠區. 你必須想象裡面有一張帶窗帘的大床. 畫櫃門兩側的約翰·卡斯帕和凱瑟琳娜·伊麗莎白·歌德的肖像是對父母的回憶. 在《詩歌與真理》中, 歌德描述了他的家庭成員:
https://guide.freies-deutsches-h ... mmer-der-frau-rath/

歌德父親的側面肖像畫是赫爾曼·容克在他去世后創作的
約翰·卡斯帕·歌德生於 1710, 父母經營法蘭克福 Zum Weidenhof 旅館, 同時經營興旺的葡萄酒生意. 他們的財富使他得以從事學術事業並學習法律, 他是家族中第一個這樣做的人. 1742 年, 約翰·卡斯帕·歌德獲得了帝國顧問 imperial councillor 頭銜, 但沒有任何義務. 1748 年, 他與小 21 歲的 Catharina Elisabeth Textor 結婚. 由於擁有大量財富, 他能夠過獨立生活而不必從事任何職業. 他致力於子女教育, 擔任朋友的法律顧問, 積累了大量藏品並謹慎地管理財產. 1782 因長期患病去世. 歌德認為父親很嚴厲, 因此與父親關係很緊張. 但他在最好的環境中度過了無憂無慮的青春, 並早早地培養了文學生涯. 我的父親是一位徹底的、甚至可以說是優雅的法學家, 他親自處理他的事務, 這些事務既由他的財產管理, 也由他與重要朋友的關係所決定. 儘管他的帝國顧問頭銜使他無法執業, 但他可以作為許多親密夥伴的友好法律顧問. 我的到來使他的這項活動更加活躍, 但我很清楚, 他更看重我的才華而不是我的法律實踐, 因此盡一切可能讓我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文學研究和工作.
歌德: 詩歌與真理

凱瑟琳娜·伊麗莎白·歌德
一張放著針線盒的小書桌上方掛著歌德母親的畫像. 這是一幅 1776 年由格奧爾格·奧斯瓦爾德·梅創作的蠟筆畫 pastel drawing. 畫中凱瑟琳娜·伊麗莎白·歌德 45 歲, 戴著軟帽, 這是已婚婦女的習俗. 凱瑟琳娜·伊麗莎白出生於 1731 年, 是鎮長 Textor 的女兒. 她 17 歲結婚, 雖然沒有受過任何教育, 但為自己贏得了廣闊的視野. 人們親切地稱她為「拉特夫人」或「阿賈夫人」, 她性格鮮明, 幽默感十足, 熱情洋溢, 擁有豐富的世俗智慧 worldly wisdom. 歌德非常喜歡她自發、感性的性格. 她生性愛玩, 喜歡去劇院, 對演藝圈情有獨鍾 harboured a fondness. 她在一封信中這樣描述自己: 「我身材高大, 體態豐腴 rather stoutish/相當粗壯, 棕色的眼睛和頭髮, 我想我可以很好地扮演哈姆雷特王子的母親.」 丈夫去世后, 她一直住在赫希格拉本 Hirschgraben 的房子里, 直到 1795 年, 但後來賣掉了房子, 因為她自己無法管理. 她搬到了羅斯市場的一間小公寓, 並於 1808 年在那裡去世. 我的母親總是開朗快樂, 也希望別人也這樣, 她想出了一種更好的指導方法: 她知道通過獎勵可以達到她的目標.
歌德: 詩歌與真理

餐具 Tableware
在玻璃櫃中歌德家族的餐具, 如 Höchst 瓷器廠的繪花朵的茶具和咖啡具, 以及裝飾小雞的蛋杯. Höchst 瓷器廠成立於 1746 年, 以美因茨輪子為商標, 是歐洲最古老的瓷器廠之一. 小巧的巧克力杯讓人想起拉特夫人最喜歡的飲料, 據一位消息人士透露, 她在臨終前也要求喝這種飲料. 這些杯子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們的蓋子, 旨在防止熱巧克力結皮.

燈籠
角落裡的小圓桌上的黃銅燈籠是歌德母親的. 歌德小時候法蘭克福還沒有路燈, 所以居民們必須自己提供照明. 因此夜幕降臨后, 他們必須提著燈籠;蠟燭的數量反映了法蘭克福這座城市嚴格的社會結構. 根據古老的傳統, 貴族可以點三根蠟燭, 富裕的中產階級可以點兩根蠟燭, 而不太富裕的人則可以通過一支蠟燭來識別. 直到 1762 年, 法國佔領期間才引入了路燈. 歌德家族屬於中產階級, 約翰·沃爾夫岡·歌德直到 1782 年, 也就是魏瑪時期, 才被授予貴族頭銜.

樓梯平台 Landing
歌德父母的家沒有自己的花園, 只有噴泉庭院. 但從向後望去的窗戶可以看到鄰居花園和城市邊界之外的廣闊景色. 約翰·沃爾夫岡喜歡坐在這裡, 研究和觀察天氣. 但歌德家族在城牆外還擁有一個花園和一個葡萄園, 他們喜歡去那裡。二樓是「花園房」, 之所以這麼叫, 是因為為了彌補沒有真正花園的缺陷, 他們在窗前種了幾株植物. 隨著我長大, 那裡成了我最喜歡的隱藏處, 不是用來沉溺於悲傷的思緒, 而是用來做夢. 在這些花園之外, 在城牆和防禦工事之外, 可以看到一片美麗的肥沃平原, 它延伸到霍希斯特的方向. 夏天我會在那裡上課或者躲避風暴, 我永遠也看不完落日, 那些窗戶正好朝向落日。
歌德: 我的一生
-
天文鐘
天文鐘是歌德年輕時的一個獨特展品. 約翰·沃爾夫岡在訪問宮廷顧問威廉·弗里德里希·許斯根的宅邸時認識了它, 他在那裡與許斯根的兒子一起接受了寫作指導. 這位宮廷顧問於 1746 年根據自己的設計製造了鍾殼和機芯. 這個「神奇的鐘」給歌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為它不僅能報時: 頂部環繞的銅環顯示星期幾、月份和年份. 在這些下方, 可以在中間的鐘面上看到時間, 右邊是月相的變化, 左邊是太陽在黃道十二宮中的位置. 最底部有一位馴熊人 bear-tamer, 他帶著一隻跳舞的熊, 熊會在鐘錶停止前六小時倒在地上, 表示鐘錶需要上弦. 他有一隻按照他要求定製的鐘錶, 這隻鐘錶至少在那個時代是一個奇迹, 因為它不僅指示小時和日期, 還指示太陽和月亮的運動. 每個星期天早上十點, 他都會定期親自上弦, 他肯定能做到, 因為他從不去教堂.
歌德:《我的一生。詩歌與真理》, 第 1 部分, 第 4 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