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百年之後的笑聲

[複製鏈接]

11

主題

15

帖子

18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1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安武林 發表於 2003-12-22 00: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百年之後的笑聲  
                                        安武林  


          卡爾、安德森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兒,在世界漫畫史上他的地位是非常獨特而又無法替代的。像他這樣從一個小木匠開始走上漫畫藝術道路並成為國際上的漫畫大師的人,至少在漫畫家的隊伍中是絕無僅有的。一百年之後,他的《光頭小子:亨利》依然是人們經久不息開懷大笑的源泉之一。只有藝術的經典性和經典的藝術性才有這樣穿越時空的魅力。安德森的作品無疑是漫畫中的經典之作。
            一百年之後,西方的漫畫經歷了日新月異的發展,以至於到了我們再也不能夠發笑的地步。對於許多西方的漫畫作品,我們尋找不到能夠讓我們發笑的誘發點,我們更多地是皺著眉頭苦苦地尋覓其中的幽默的、理性的理由。幽默是一種通俗的藝術,是一種不需要尋找的藝術,它就像我們身上的癢穴一樣,能夠輕而易舉地被我們發現和識別。因為,幽默就是我們的癢穴不斷被誇大、放大並被不斷加力的藝術。所有的漫畫家都在這個過程中展示自己非凡的藝術創造力。安德森確實是其中優秀的一分子。他用詩一樣簡約的風格和光一樣的明晰度流暢地為我們展示出了漫畫這門僅僅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藝術的魅力。
            安德森藝術風格的形成和他風格的獨特性,我懷疑和他做木工的經歷和經驗大有關係。漫畫這門藝術很大程度上是平民的藝術,而與它相關的事件和素材的獲得都應該來自於民間。他的作品的簡約和明晰的風格,肯定也來自於他做木工的經驗。因為,木工這種手藝恰恰是簡約和明晰的風格的一種實踐。我們能夠想像得到這個大師在做木工期間的種種表現。如果他不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那麼他就是一個幽默風趣的人,但無論從哪一種意義上推論,都是合情合理的。
            光頭小子亨利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刻畫得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我們會忍不住發笑,因為這個小子怎麼看來都像一隻搖搖擺擺的鴨子,似乎從來都站不穩一樣。他不是準備飛身而去,就是被風颳得踉踉蹌蹌的快要摔倒。那一雙厚厚的大鞋――我懷疑是棉鞋――一年四季穿在腳上,沒有季節的變化,和他的汗衫、褲衩形成了鮮明的反差。我甚至懷疑他的一雙鞋的重量都比他的腦子的重量要重許多。也許因為他是個孩子,也許因為他好動的緣故,所以我們很少能看清他站直了的模樣。然而這一切正是亨利形象鮮明性的特徵之一。當然,我們還能假設一種可能,安德森做木工的經歷在他的心目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所以,這個亨利很多的傾斜的形象,在我看來都是安德森在做木工活時的動作。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和一件藝術作品,毫無疑問都會烙上作者經歷和經驗的影子,無論作者隱藏得如何深刻,無論作者多麼地沒有意識。
            我們有一百個理由說人物的形象要在事件中或者說運動中才能得以豐滿或者說完滿,但是,安德森似乎是這方面的天才。他能簡約地用四幅圖表現出一個完整的故事,能夠最大限度地表現出人物的性格和品格來。這個亨利的形象內涵豐富、層次分明、充滿了張力。我們很難用幾句話總結出這個人物的特點來。他很樸實,很機智,很淘氣,很喜歡惡作劇,他很頑固,他很善於模仿,他很善良,他很樂於助人……這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但是,正是因為這種性格的豐富性,才給了我們充分展示藝術魅力的空間。他很善良,很願意助人為樂,但是常常弄巧成拙。幽默是一種高級形式,而滑稽則是一種低級的形式。我們能從善良和童心上發現幽默的因素,但在那些充滿貶義色彩的人性中只能發現滑稽。安德森賦予了亨利善良的品格,並讓他停留在兒童這個層面上,本身就已經掌握了一切幽默可能產生的元素。
          安德森的漫畫,幾乎是人生百相的寫照,只不過他借用的是一個兒童的形象。這些故事都是生活的另一種影子,也就是說生活在心理或者說想像世界里的一種延伸。這些細細碎碎的生活瞬間,構成了生活無限的豐富性。有人說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也有人說兒童和真理相距最近。如果從這種價值觀來認識安德森的作品,那麼它的意義就更大了。安德森的作品童心燦爛,生動有趣,給我們以人性凈潔的沐浴。他的每一件作品,至少有兩種以上的意義向我們敞開。亨利洗碗時失手打碎了一個碟子,他就把席夢思床墊抽出來把盤子放在上面洗。我們可以認為他是聰明的,我們也可以認為他是愚蠢的。但無論從哪一個意義上說,它都是兒童天性的真實表現或者說兒童思維定勢的真實寫照。亨利看到一個香水的廣告,他就去到麵包房裡把自己烤一烤,讓自己的身上也沾上了香味。我們可以說他喜歡模仿,也可以說他是聰明的,還可以說他好動。總之,意義是多面的。
          我相信這本漫畫書會像洶湧而來的波濤一樣,一波一波地、密集地衝擊著我們笑的神經。這種持久的衝擊力已經超過了一百年,但是,它依然那麼強勁、那麼具有殺傷力,用泰戈爾的話說,就成了「永新的風景」。而這正是經典的魅力,也是一切藝術創作者孜孜以求期望能達到的境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21: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