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在監控下生活的美國人

[複製鏈接]

888

主題

892

帖子

4256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25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梧桐樹2 發表於 2023-2-20 15: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監控下生活的美國人

一、前言
「9·11」事件之後,美國移民海關執法局(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 ,縮寫為ICE)被賦予打擊恐怖主義和執行移民法的極大權力。從那時起,美國入境和海關執法局經常跨越法律和道德界限,收集公民的個人信息,以編織一個龐大的監控系統,該機構已收集數億美國人的隱私數據,而且基本上沒有受到監督或問責。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年度報告顯示,僅在過去一年裡,美國聯邦調查局在沒有搜查令的情況下,對美國公民的電子數據進行了多達340萬次的檢查。
二、監控下的美國
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報道稱,多年來,法律專家、民權活動人士和律師一直指責美國入境和海關執法局在針對移民和美國人的監控上「做得過火」。喬治城大學最新的報告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美國入境和海關執法局所行使的職能已經遠遠超出了移民執法許可權,正變成一個更廣泛的國內監控機構。報告顯示,該機構繞過旨在保護個人隱私的地方法律,從第三方機構獲得美國公民的信息,這些第三方機構包括公共事業公司、私人資料庫等。報告稱,2008年至2021年間,美國入境和海關執法局花費了約28億美元進行監控、數據收集和數據共享計劃。
該報告作者之一妮娜·王表示:「令我震驚的是,美國入境和海關執法局已經建立了大範圍的監控基礎設施,幾乎可以在任何時間跟蹤任何人。」她說,該局在幾乎完全秘密的、不受監督的情況下提升監控能力,避開了相關規定和議員們的關注。研究人員發現,該局擁有美國3/4成年人的駕照數據,利用人臉識別技術掃描了至少1/3的成年人駕照。
美國在國內大範圍監控、監聽等行為,招致多方批評。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指出:「美國政府大規模的監控制度以及無處不在的監控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清晰,並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嚴重影響,這種侵犯我們隱私的行為必須停止。」
三、你就是嫌疑犯
1.「全面信息意識」計劃
2002年11月,《紐約時報》發文稱,美國公民用信用卡支付的每一筆賬單,訂閱的每一本雜誌,醫生開的每一例處方,瀏覽的每一個網站,收發的每一封電子郵件,獲得的每一個學位,辦理的每一筆銀行存款,每一次旅遊,出席的每一次活動,所有的這些交易和通訊,都會進入被國防部所說的中心化的巨大虛擬資料庫中。通過這些商業信息,美國公民全部的私生活都會被了解並記錄到計算機檔案中,再加上政府關於公民個人的全部資料,護照、駕照、過路費、司法、離婚記錄、曾向警方抱怨過的擾民鄰居、一生的書面檔案以及隱蔽監控攝像頭最新的拍照,這個像白日做夢一般的偷窺狂計劃正是美國政府監控全部公民的「全面信息意識」計劃。
這並不是異想天開的奧威爾式小說,在「全面信息意識」計劃開始實施后,美國公民個人自由徹底消失殆盡。
2.國家安全局擁有美國手機通話的大規模資料庫
2003年7月,《今日美國》的記者萊斯利·考利在一篇題為《國家安全局擁有美國手機通話的大規模資料庫》的報道中,公開了國家安全局擁有一個通話資料庫,保存著大量的美國手機通話信息。文中引述匿名信息來源,並這樣描述此項目對美國公民的影響,「這意味著政府擁有了從一個城鎮到整個國家所有人的詳細通話記錄,包括你的家人、同事、企業聯繫人以及其他人。在2001年九一一事件發生后不久,三大電信公司都已簽訂了協議,以配合美國安全局的工作。」然而,此報道未能引起媒體對隱私權的討論,也沒有出現在記者格林沃爾德或《華盛頓郵報》的任何報道中。
3.沒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以美國人為目標進行監聽活動
2009年,《紐約時報》報道了某些匿名情報官員的指控,文中稱國家安全局以涉嫌恐怖活動為理由,在沒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以美國人為目標進行監聽活動,以及國家安全局在沒有搜查令的情況下曾試圖監聽一名國會議員的電話。
四、結語
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的名義無視規則、突破底線的「雙標」霸權行徑非一日之功,在商業利益和「國家安全」這兩大驅動力之下,ICE已經構建成型的龐大監控網路何時能被有效控制還未可知,類似ICE這樣公然越權濫用公民個人隱私數據的「隱形」政府機構到底還有多少也是一個「細思極恐」的問題。對內虎視眈眈,長期以非法手段監控美國公民;對外長臂管轄,輔以多方竊密和網路攻擊,美政府編造的「國家安全」種種說辭正一個接著一個被世人識破,成為美國謀求霸權最顯著的政治註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8: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