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401K計劃在美國

[複製鏈接]

615

主題

818

帖子

1292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uiyunwang 發表於 2005-7-13 12: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 2005.07.12 17:08】 和訊  

  「401K計劃」給美國職工帶來的好處更多,包括:


  1. 自動工資扣除:一般說來要美國人自己去存款比較困難,但是通過「401K計劃」存款比較容易。


  2. 稅前儲蓄,享受延期納稅優惠:職工將稅前收入用於「401K帳戶」存款,等於減免了當期的稅收。對存款的收益也不征當期所得稅,存款越多、收益越多,則延期納稅的稅額就越多。


  3. 「公司配套資金」。為了吸引並留住人才,增強職工的參與意識,目前美國80%以上的僱主都提供公司配套資金,如果職工在「401K帳戶」存款1美元,那麼,在國內收入局規定的限額內,公司會追加配套資金存款0.25到1美元。各個公司的配套資金比例不一。要取得配套資金,一般公司都要求職工在本公司工作達到一定的年限,配套資金可以大大增加職工「401K帳戶」的存款數額。要獲得僱主的配套資金,許多職工往往願意在一個公司長期工作,並且每個月都在自己的帳戶上存款,職工存款越多,公司配套追加的存款也越多。


  4. 投資組合多樣:職工可以自主選擇養老金存款的投資方式,如購買股票、債券、專項定期存儲等。不過大部分職工選擇購買自己公司的股份,直接投資本公司的股票在職工看來既省時、省力又省錢。美國大公司的職工將自己的養老基金中約1/3的資金投入到了本公司的股票。在可口可樂、通用電器、麥當勞等公司,超過3/4的職工養老基金被用於購買自己公司股份,保潔公司在這方面的比重競高達95%。職工用「401K帳戶」存款購買本公司的股票有不少好處。首先是成本低,省去了委託投資公司等中介機構進行投資所花費的委託、管理費用;而且職工還可以一定的折扣來購買公司股票。


  5. 機動性:如果職工要離開僱主,他在「401K帳戶」上的存款將隨職工一起轉移。另外,職工還可以將「401K帳戶」上的餘額轉移到個人養老金帳戶或其它符合條件的職工帳戶中去。


  6. 安全性:即使個人或企業破產,1974年頒布的「職工退休收入安全保障法」(ERISA)一般也可以保護債權人的養老金計劃資產。依據該法,個人「401K帳戶」 的資產是個人資產,而不是公司資產,即使公司破產也不能將職工帳戶上的資產拿來彌補公司的虧損。公司不能為了以保持公司經營的理由佔用職工帳戶上的資金。


  儘管美國有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職工在工作之年交納社會保障稅後,到退休時就可以領取養老金,但由於美國人沒有儲蓄的習慣,政府為了全面解決養老問題,鼓勵職工個人和企業為職工的養老金進行儲蓄。美國《國內收入法典》在1978年增加了「第401K條款」,對養老金存款給予特定的稅收優惠。因此,養老金計劃在美國又稱「401K計劃」。按照該計劃,職工可為養老設立專門的「401K」帳戶,由僱主和僱員共同向該帳戶存款,職工在領取工資時自動將一部分工資存入帳戶,由僱主向職工提供相應的配套資金,即按照職工存款比例由公司拿出一定資金存入職工「401K」帳戶。2001年國內收入局規定不超過工資的25%(2002年起這一比例被取消)、總額不超過10500美元的存款可延期納稅。對於帳戶上的存款,由職工自己自動選擇投資方式,可以購買股票、債券、專項定期存儲等。職工到59歲半時允許提取帳戶上的款,在提取存款時交納個人所得稅。如果欲提前提取養老金計劃的存款,則提取的存款要視同為一般收入所得,按20%的稅率預交所得稅,另外還要被徵收10%的懲罰稅。


  「401K計劃」在美國公司和職工看來是最佳的養老金投資方式,因為該計劃給公司和職工都帶來了顯而易見的好處。在公司看來,與其它養老金計劃相比計劃成本較低;僱主為職工的存款可以按工資的15%取得稅收扣除;機動性較強,僱主和職工每年都可確定調整存款額,存款可以在任何時間停止、增加或減少;高透明度,職工每次領取工資單時,都可以看到僱主在他們的養老金帳戶上存了多少錢,增強了職工與企業患難與共的主人翁意識,成功的「401K計劃」會受到職工的高度評價;提供「401K計劃」還有助於公司在勞動力市場上獲得最稱職的員工,吸引並留住有用人才。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沙發
空手 發表於 2005-7-14 07:49 | 只看該作者
可沒說缺點呀,...和澳大利亞的SUPER差不多,問題很多,想想小布希為什麼老想改革401K,其實問題很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1: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