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屢禁不止的科考移民,古代科舉也有人遷戶口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2-3-20 13:09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幾年網上關於「高考移民」的痛斥熱度逐漸高漲,而有沒有人想過,自隋朝到清末,傳承長達1300年歷史的科舉制度會不會也有同樣的問題呢?實際上,中國幅員遼闊,各地區的教育水平不一,為了讓落後地區的人才也能被公平錄取,從明代開始,科舉取士就採取了分區配額制度。由於古代籍貫管理不到位,為了科舉遷戶口簡直不要太容易,這種科舉移民行為,被稱為「冒籍」。<br />
「冒籍」一說,其實從唐代就有了,當時也叫附貫,即指將自己的姓名附在別人的戶籍上。不過唐代沒有分區配額,士子們冒籍的目的比較單純,一般是將自己的父祖姓名改成望族大姓,或者花錢購買他人的門第資望,以此來抬高自己的家世身份,增加中第的概率。在武則天天授年間,當時的左補闕薛登就彙報過選舉舞弊現象,直言有士子「或冒籍以偷資」。<br />
宋代的情況與唐代差不多,由於宋代鄉試的日期不一致,舉人就可以多處投考,在鄰近州佔一個戶籍,寄希望於多試必有一得,甚至有的一次考三次鄉試,「有司多端禁止,率不能革」。還有冒充自己兄弟姓名考試的,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中就寫過一件事,有一個叫師渾甫的人,他文采出眾,名氣也大,考進士可以直接入禮部省試,不需要參加外府考試。可這個人比較高傲,拒絕參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3: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