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應效法信心的榜樣>

[複製鏈接]

3248

主題

3268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11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1-5-5 19: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應效法信心的榜樣>
讀經「來13: 7-14」「從前引導你們、傳神之道給你們的人,你們要想念他們,效法他們的信心,留心看他們為人的結局……」。在希伯來書第十三章的這段經文中,作者在要結束本書時,特意告訴信徒應效法信心的榜樣,去跑這條信心的道路,所以作者囑咐他們:「從前引導你們,傳神之道給你們的人,你們要想念他們」。從前「引導」信徒,「傳神之道」的人,把神的救恩傳給信徒,他們就是信徒的好榜樣,信徒也應效法他們的信心,因他們一切的好榜樣,都是由他們的信心發出來的。他們能那樣不為自己的生活需用憂慮,不顧自己生命的危險,不懼怕仇敵的陷害,都是因為他們堅信神所應許的盼望是確實可靠的緣故。所以我們就應效法他們的信心,專誠愛神。同時我們「留心看他們為人的結局」,就知道他們照著他們所堅信的,為神盡忠所走的路,為神的一切勞苦是不徒然的,也是我們所應效法的。然而這些曾帶領過信徒的人,現在他們殉道的殉道,犧牲的犧牲,或老邁離世了,不能直接再來引導、幫助了。因此作者緊接著宣告了一項無比重要的真理:「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這也是全卷希伯來書的重心,作者就是要把信徒的眼光從註定在前人、想念前人帶領之心轉向耶穌基督身上。雖然現在這些人不在他們當中,但這位耶穌基督,創造天地的主宰,高過天使,高過亞倫,祂是我們的大祭司,為著我們獻上自己,一次過完成了救恩,這位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雖死了,卻又復活了。雖今已升天,卻依然還在我們當中,因「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這「昨日」代表過去,「今日」代表現在,「到永遠」代表將來,即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耶穌基督是永遠不變的,「是一樣的」。現今雖事隔二千多年,主耶穌昨日與祂的門徒同在,今日也同樣與我們同在,而且一直到永遠與我們同在,因為我們的主始終是一樣的。耶穌基督不但祂自己不變,祂與我們的關係和對我們的愛,對我們的拯救和保守,兩千年前是這樣,今天是這樣,將來也是這樣,主耶穌永遠是一樣的,我們就要專心倚靠主,認定主,仰望這位永不改變的主!我們也要感謝讚美祂!

所以作者就提醒信徒應當在耶穌基督的真道上,信心堅固:「不要被那諸般怪異的教訓勾引了去。因為人心靠恩得堅固才是好的,並不是靠飲食;那在飲食上專心的,從來沒有得著益處。」當時的希伯來信徒,在信仰上受到一些怪異的教訓引誘,這些怪異的教訓是和「靠飲食」有關。這些引誘希伯來信徒的異端,可能是引用舊約有關飲食方面的條例,以勸服他們去靠律法。所以作者提醒他們「人心靠恩得堅固才是好的」,因為只有主的恩典能救助人。所以,「那在飲食上專心的,從來沒有得著益處」,反倒可能使靈性和身體兩方面都受到害處。接著作者講到舊約以色列人的律法規矩,與新約救恩的異同點,以及信徒該有的回應,他說:「我們有一祭壇,上面的祭物是那些在帳幕中供職的人不可同吃的。」這「祭壇」,舊約是指祭司獻祭之處,新約是指基督釘十字架的祭壇。因為舊約贖罪祭牲被獻在銅壇上,是預表基督在十字架上獻上自己,作成贖罪的工作。而為我們在十字架上獻上自己的基督,與舊約獻在祭壇上的贖罪祭牲完全不同。舊約為全會眾獻的贖罪祭牲乃是一切人所不能吃的,但如今新約的祭物主耶穌基督,祂的肉卻是可吃的。「原來牲畜的血被大祭司帶入聖所作贖罪祭,牲畜的身子被燒在營外。所以耶穌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聖,也就在城門外受苦。」舊約大祭司一年一次帶著牲畜的血進入至聖所,為自己和百姓的罪獻上贖罪祭,而這贖罪祭的祭牲必須「被燒在營外」。新約主耶穌在耶路撒冷的「城門外」,被釘在十字架上。但祂所流的血,卻帶到天上的至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有完全的贖罪功效。所以耶穌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聖,也就在城門外受苦。我們這蒙主寶血所買贖的,「也當出到營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

這「出到營外」,對當時的希伯來信徒來說,就是要他們脫離律法的捆綁,要從棄絕主的宗教,作法、觀念等裡面出來,因為耶穌基督不在這個「營」中。對今日的信徒來說,這「營」是代表所有與基督十字架道路相反的屬世宗教、道理、事物及其他,我們「也當出到營外」。在此作者又勸勉那些已蒙救贖的信徒,不但不可因為主受苦而退縮,而是要「出到營外,就了祂去,忍受祂所受的凌辱」。「就了祂去」,就是要跟隨耶穌。「忍受祂所受的凌辱」,就是要走十字架的道路,即與主一同受苦。這是要付代價的事,所以有許多信徒聽到這樣的教訓,就迴避,而且連那些站在台上的人,也把聖經中與主一同受苦的重要真理給刪掉了,這樣就把信徒帶到一個很膚淺的地步,使他們從來沒有預備為主受苦的心。但聖經很清楚的告訴我們:「當出到營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保羅也說:「我們是信從福音,也要為祂受苦。」因此今天我們跟隨主,不是跟隨一條要享受世界物質豐盛,成功,順利,發達,發橫財的道路。我們跟隨是預備在祂的苦難中有分,在祂受凌辱的事情上,與祂一同受苦的這條道路中,跟隨祂。但我們要知道苦難會帶給我們益處,增加我們的信心,不戀慕這要過去的世界。因此作者說:「我們在這裡本沒有常存的城,乃是尋求那將來的城」。是的,這個世界沒有永遠的城。為此,願我們今天不要再留戀地上的城,而是要為「尋求那將來的城」,並要甘願付上任何的代價,更要明白跟從主到營外去,忍受祂所受凌辱的真義!另外我們不但要效法信心的榜樣,我們還要知道「耶穌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遠,是一樣的」!阿們!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7: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