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代下23-24章>

[複製鏈接]

3247

主題

3267

帖子

5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5117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霞步思 發表於 2020-12-28 05: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代下23-24章」「第七年,耶何耶大奮勇自強,將百夫長耶羅罕的兒子亞撒利雅,約哈難的兒子以實瑪利,俄備得的兒子亞撒利雅,亞大雅的兒子瑪西雅,細基利的兒子以利沙法召來,與他們立約。他們走遍猶大,從猶大各城裡招聚利未人和以色列的眾族長到耶路撒冷來。會眾在神殿里與王立約。耶何耶大對他們說:'看哪,王的兒子必當作王,正如耶和華指著大衛子孫所應許的話'……。」在歷代志下第二十三章中記載了,約阿施被藏了六年後,在「第七年」,耶何耶大奮勇自強,率眾擁立年僅七歲的約阿施登基作了猶大王。而耶何耶大召聚的五位以色列人都是「百夫長」,耶何耶大與他們立約,然後就「從猶大各城裡招聚利未人和以色列的眾族長到耶路撒冷來」。耶何耶大就使他們在耶和華的殿里與王立約,並且將王的兒子指給他們看。「又說:'你們當這樣行:祭司和利未人凡安息日進班的,三分之一要把守各門,三分之一要在王宮,三分之一要在基址門…利未人要手中各拿兵器,四圍護衛王;凡擅入殿宇的,必當治死。王出入的時候,你們當跟隨他。'」在確認了約阿施是先王的後裔之後,耶何耶大又吩咐祭司和利未人在「安息日」,把守王宮,護衛聖殿和新王。而「眾百姓要遵守耶和華所吩咐的」,就是要遵守不擅闖聖殿的律法。雖然亞她利雅已經統治了六年(22:12),但即使在黑暗的日子裡,神不但保留、也堅固了祭司耶何耶大和這一幫與他同心的人,用逼迫的環境篩出真正忠心跟隨祂的百姓。「利未人和猶大眾人都照著祭司耶何耶大一切所吩咐的去行,各帶所管安息日進班出班的人來,因為祭司耶何耶大不許他們下班…於是領王子出來,給他戴上冠冕,將律法書交給他,立他作王。耶何耶大和眾子膏他,眾人說:'願王萬歲!'」利未人和猶大的群眾都遵照耶何耶大的命令行事,輔佐約阿施即位。耶何耶大特意把登基儀式安排在安息日,因為當時的王室衛隊平時兩隊,安息日三隊,而在聖殿換班的時候,耶何耶大又「不許舊班下班」,這樣便集結大量人手又不致令人懷疑。當一切準備就緒,王子約阿施被領出他一直藏身的聖殿接受加冕。約阿施按著摩西的吩咐(申17:18-20),接過一本律法書,就是神吩咐以色列王登基時當抄錄的「律法書」(申17:18-20)。之後「耶何耶大和眾子膏他,立他作王」,通國一片歡樂說:「願王萬歲!」

「亞她利雅聽見民奔走讚美王的聲音,就到民那裡,進耶和華的殿,看見王站在殿門的柱旁,百夫長和吹號的人侍立在王左右,國民都歡樂吹號,又有歌唱的,用各樣的樂器領人歌唱讚美;亞她利雅就撕裂衣服,喊叫說:'反了!反了!'祭司耶何耶大帶管轄軍兵的百夫長出來,吩咐他們說:'將她趕到班外,凡跟隨她的必用刀殺死!'因為祭司說:'不可在耶和華殿里殺她。'眾兵就閃開,讓她去;她走到王宮的馬門,便在那裡把她殺了。」因王宮就在聖殿的隔壁,所以亞她利雅很容易就「聽見民奔走讚美王的聲音」。於是亞她利雅進殿察看為何百姓有歡呼聲,卻發現王戴上王冠站在殿門的柱旁。亞他利雅見約阿施已登位,便撕裂衣服大聲喊叫。耶何耶大就吩咐人將她殺死,但「不可在耶和華殿里殺她」,因不可讓神的殿被玷污。「馬門」,指馬匹出入王宮的地方。所以眾人等到亞她利雅離開聖殿、進入王宮,才將她處死。「耶何耶大與眾民和王立約,都要作耶和華的民。於是眾民都到巴力廟,拆毀了廟,打碎壇和像,又在壇前將巴力的祭司瑪坦殺了。耶何耶大派官看守耶和華的殿,是在祭司利未人手下…且設立守門的把守耶和華殿的各門,無論為何事,不潔凈的人都不準進去。又率領百夫長和貴胄,與民間的官長,並國中的眾民,請王從耶和華殿下來,由上門進入王宮,立王坐在國位上。 國民都歡樂,合城都安靜。眾人已將亞她利雅用刀殺了。」除掉亞他利雅后,約阿施成了猶大正式的君王,於是耶何耶大與眾民和王立約,要作耶和華的民。緊接著他們就拆毀巴力廟和殺死巴力的祭司瑪坦。耶何耶大身為祭司,他就按著摩西和大衛所定的,設立聖殿中事奉的次序。聖殿的聖潔不容許再被輕視,守門的人將不潔凈的人拒諸門外。約阿施就被帶進王宮,神讓大衛的子孫再次坐在猶大的國位上。「國民都歡樂,合城都安靜」,表明百姓都順服年幼的新王。而讓他們順服的,不是那位坐在寶座上的七歲孩子,而是設立大衛寶座的神。


在歷代志下第二十四章中記載了,「約阿施登基的時候年七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四十年。他母親名叫西比亞,是別是巴人。祭司耶何耶大在世的時候,約阿施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耶何耶大為他娶了兩個妻,並且生兒養女……。」約阿施登基的時候年七歲,他作王四十年。「祭司耶何耶大在世的時候,約阿施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從這裡可以看到,約阿施並不是一個有主見的人,一生都是跟隨人,而不是跟隨神。而約阿施的兩個妻子都是由這位很有影響力的神的祭司為他所選的。「此後,約阿施有意重修耶和華的殿,便召聚眾祭司和利未人,吩咐他們說:'你們要往猶大各城去,使以色列眾人捐納銀子,每年可以修理你們神的殿;你們要急速辦理這事。'只是利未人不急速辦理…(因為那惡婦亞她利雅的眾子曾拆毀神的殿,又用耶和華殿中分別為聖的物供奉巴力。)」約阿施在祭司耶何耶大生前行了善政,就是「重修耶和華的殿」,因聖殿在亞她利雅統治時受到嚴重破壞。約阿施要求眾祭司和利未人「往猶大各城去,使以色列眾人捐納銀子「,用徵稅的方式來修理聖殿。「只是利未人不急速辦理」,他們可能認為徵稅修理聖殿並不合適,讓祭司和利未人負責收稅更不合適。因為無論是摩西建造會幕(出36:3-4),還是大衛預備建殿(代上29:1-9),都不是強制「使以色列眾人捐納銀子」,而是讓百姓自由奉獻。「於是王下令,眾人做了一櫃,放在耶和華殿的門外,又通告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百姓,要將神僕人摩西在曠野所吩咐以色列人的捐項給耶和華送來…。」根據列王記下12:9的記載,是耶何耶大作了櫃收取捐銀,這裡顯示,他的行動是出於王的命令。這捐款櫃是聖經歷史上最初的捐款櫃,一直保留到耶穌時代(可12:41)。當約阿施不再讓祭司和利未人「往猶大各城去,使以色列眾人捐納銀子」,而是改用自由奉獻以後,「眾首領和百姓都歡歡喜喜地將銀子送來,投入櫃中,直到捐完」。而王和大祭司共同管理捐納的銀子。「王與耶何耶大將銀子交給耶和華殿里辦事的人,他們就雇了石匠、木匠重修耶和華的殿,又雇了鐵匠、銅匠修理耶和華的殿。工人操作,漸漸修成,將神殿修造得與從前一樣,而且甚是堅固…。」此處「辦事的人」,在列王記中稱為「監工」(王下22:9),就是負責聖殿修理工程的監工,監工「就雇了石匠、木匠重修耶和華的殿,又雇了鐵匠、銅匠修理耶和華的殿」。這些人將神殿修造的與從前一樣,而且甚是堅固。「工程完了」,聖殿的監工就把剩下的銀子拿到王和耶何耶大面前,他們就用剩餘的銀子製造聖殿的器具。

「耶何耶大年紀老邁,日子滿足而死。死的時候年一百三十歲,葬在大衛城列王的墳墓里;因為他在以色列人中行善,又事奉神,修理神的殿。」耶何耶大活了「一百三十歲」,自從出埃及以來,聖經所記錄的人沒有一個達到耶何耶大的壽命。耶何耶大又葬在列王的墓地,「因為他在以色列人中行善,又事奉神,修理神的殿」。「耶何耶大死後,猶大的眾首領來朝拜王;王就聽從他們。他們離棄耶和華他們列祖神的殿,去事奉亞舍拉和偶像;因他們這罪,就有忿怒臨到猶大和耶路撒冷。但神仍遣先知到他們那裡,引導他們歸向耶和華。這先知警戒他們,他們卻不肯聽」。「耶何耶大死後,猶大的眾首領來朝拜王」,「朝拜」即懇求,也就是說,懇求約阿施准許他們「去事奉亞舍拉和偶像」。神的子民離棄祂去拜偶像,「因他們這罪,就有忿怒臨到猶大和耶路撒冷」。但神還是差遣先知到他們那裡,可是約阿施和猶大的眾首領心裡黑暗到一個地步,「這先知警戒他們,他們卻不肯聽」。「那時,神的靈感動祭司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他就站在上面對民說:'神如此說:你們為何干犯耶和華的誡命,以致不得亨通呢?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所以祂也離棄你們。'眾民同心謀害撒迦利亞,就照王的吩咐,在耶和華殿的院內用石頭打死他。這樣,約阿施王不想念撒迦利亞的父親耶何耶大向自己所施的恩,殺了他的兒子。撒迦利亞臨死的時候說:'願耶和華鑒察伸冤!'」神的靈感動祭司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指責百姓所犯的罪,可是百姓不但沒有悔改,反而選擇「干犯耶和華的誡命」,「照王的吩咐」行惡。約阿施吩咐人「在耶和華殿的院內」打死了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耶何耶大救了約阿施,扶持他登基,現在約阿施卻恩將仇報,所以撒迦利亞禱告:「願耶和華鑒察伸冤」。「滿了一年,亞蘭的軍兵上來攻擊約阿施,來到猶大和耶路撒冷,殺了民中的眾首領,將所掠的財貨送到大馬士革王那裡。亞蘭的軍兵雖來了一小隊,耶和華卻將大隊的軍兵交在他們手裡,是因猶大人離棄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所以借亞蘭人懲罰約阿施。」神使「亞蘭的軍兵上來攻擊約阿施」,並且以少勝多,猶大的大軍就敗在少數敵人手中。這證明是神「借亞蘭人懲罰約阿施」。而由於「猶大的眾首領」鼓動約阿施拜偶像,所以神也允許亞蘭人「殺了民中的眾首領」。「亞蘭人離開約阿施的時候,他患重病;臣僕背叛他,要報祭司耶何耶大兒子流血之仇,殺他在床上,葬他在大衛城,只是不葬在列王的墳墓里…。」約阿施可能在戰爭中負了重傷,他的臣僕就「背叛他,要報祭司耶何耶大兒子流血之仇,殺他在床上」。約阿施的屍首也不得葬在列王的墳地。由此讓我們看到,人什麼時候人離棄神,敬拜外邦偶像,必要落入悲慘的結局中,這是聖經屢見不鮮的例證!但願我們今天都要引以為鑒!阿們!
「創25: 1-34」「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在創世紀第二十五章中記載了,亞伯拉罕的晚年,包括他的再婚及逝世,還有以撒的後代。這裡說亞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別處聖經稱她為「妾」(代上1: 32),所以她在神面前的地位不能與撒拉相題並論。「基土拉給他生了心蘭、約珊、米但、米甸、伊施巴和書亞…。」基土拉的後代也是阿拉伯各族的祖先,他們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1: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