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殲11隻是仿製品?美媒的評價毫無邏輯,真實情況完全相反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0-4-18 11:33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原創 軍武觀察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近日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撰稿人凱萊布·拉森表示,中國製造的殲-11戰機儘管看起來像蘇-27,但性能卻不及俄制戰機。拉森強調稱,中國殲-11的原型其實就是俄制超機動戰機蘇-27SK,因為2003年中俄簽署在華生產協議后,中國航空企業才開始獨立生產殲-11戰鬥機。

  所以,如果說殲-11機體完全複製了蘇-27,那麼航空電子設備和發動機就必須獨立研發了,這也是中國殲-11戰機早期的雛形。

  

  美媒這麼說的意思,其實可以反過來理解。中國獨立研發航空電子設備和發動機,其實就是從殲-11開始的,而由於它的機體完全借用蘇-27SK戰鬥機,因此即便是中國花費大力氣來設計或完善殲-11戰機,但它的性能始終會受到限制。

  更何況蘇-27本身也是蘇聯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研製的一款戰鬥機,其設計早已落後當下同類機型。那麼話說回來,美媒的看法正確嗎?首先換個角度理解,蘇-27和蘇-30有什麼區別?

  

  眾所周知,俄羅斯蘇-30系列戰機就是在蘇-27的基礎上研製的,它的最初版本叫蘇-27PU,後來改為蘇-30,接著又有了蘇-30SM、蘇-30K(出口型)以及蘇-30MKI等機型。

  按照美媒的思路,蘇-30在借用蘇-27機身設計,繼承了它優越的機動性基礎上,雖然增強了航電系統的先進程度,但因為本質上採用的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設計,所以俄軍自用的蘇-30SM性能其實還不如升級版蘇-27SMK,意思不就是這樣嗎?

  

  再換一種思路,以美國F-16戰機為例,它誕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型號從F-16A/B一直延伸到現在的F-16V,由於其機身設計並沒有太大改變,因此F-16V也不過是採用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技術,無論航電如何先進,事實上它的性能也不如F-16最初型號對嗎?

  綜上,不可否認殲-11大部分技術確實來自於俄制蘇-27SK戰機,但後期生產它的設備和工藝卻並非來自俄羅斯,換言之,中國借用的不單是蘇-27的機身。

  

  而是以它為基礎,最大化的完善了國產戰機的生產線,同時提高了生產工藝。對於這一點美國應該最清楚,中國在生產殲-11的過程中採用了很多西方先進設備和工藝,而俄方卻做不到這一點。當然這也是中國殲-11B雷達反射面積由之前蘇-27的15平米縮小至5平米以下的主要原因。

  再說,蘇-27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機動性,否則俄羅斯也不會在它基礎上延伸出蘇-30和蘇-35戰機,而中國殲-11的升級型號亦是如此。

  

  以殲-11B為例,它採用新型樹脂基複合材料,機身減輕700多公斤,不僅可以使用更強勁的發動機,而且機動性能以及機身壽命都要比蘇-27強出數倍;再有殲-11B的雷達、火控、武器、頭盔瞄準器具和光電感測器等系統,也完全不是蘇-27可比擬的。

  總而言之,當下中國殲-11B戰機的綜合戰鬥力不僅比俄版蘇-27強出數倍,而且其性能已經完全可以與蘇-30和蘇-35相提並論,這恐怕是美媒完全想象不到的結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7: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