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從歐洲到北美再到大洋州,英國、法國、德國、俄國、美國、加拿大乃至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國,都在紀念著一個它們所屬的西方文明系譜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歷史大事件,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 其中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還遠赴法國,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一場別開生面的紀念儀式。 不過,儘管咱們中國的媒體也報道了這一紀念活動,這件事卻並沒有引起多少國人的關注。這可能是因為中國當年並沒有派兵參加這場被視為歐陸列強爭奪世界霸權的帝國主義戰爭。 可這場波及了當時全世界3/4人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實際上卻給中國的歷史進程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深遠影響。 雖然說起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代的中國人可能會覺得「無感」,「五四運動」卻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知曉的近代中國歷史中的大事件。 而這場反帝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這場被中國共產黨人視作打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的大門、令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令無產階級開始登上中國政治舞台的中國近代史「分水嶺」,卻恰恰是由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所點燃的。 中國人的貢獻,曾被遺忘 在昨晚法國巴黎舉行的一戰停戰百年紀念儀式上,其中一個環節是朗讀當年參戰的士兵和勞工們撰寫的信件,而一位華裔女孩操著濃厚法國口音所朗讀的一封來自中國勞工的信,則引起了一些中國網友的關注。 
這封信是來自中國上海的顧杏卿先生所寫,講述的是停戰當天歐洲人歡慶的場景。顧杏卿曾是一戰期間中國北洋政府通過「以工代兵」的方式讓法國和英國從中國招募走的10多萬名勞工中的一員,給這些勞工擔任翻譯員。
顧杏卿還曾將中國勞工在一戰中的貢獻寫成了一本《歐戰工作回憶錄》。這部回憶錄後來則成為了中國的央視與加拿大的電影公司合作拍攝的紀錄片《潛龍之殤:一戰中的華工軍團》的主要參考資料。 
根據這些史料,當年我們中國確實有10多萬名勞工也參加了這場發生在歐洲大陸的世界大戰。這些主要來自山東、河北、浙江等地的中國勞工,用他們的汗水以及犧牲,為協約國的勝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人民日報》記者去年在報道比利時樹立起的一座一戰中國勞工的紀念碑時,更用「以鏟代槍」和「不扛槍的戰士」的修辭表達了對這些中國勞工的崇敬之情。 
然而,儘管近些年隨著中國和境外華人群體的努力,以及在歐洲一些開明人士的幫助下,歐洲社會終於開始重視起這群「被遺忘的英雄」,更有了昨天在法國巴黎的紀念儀式上那封中國勞工的信能被當眾朗讀出來的一幕;可在一戰結束后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勞工的犧牲和付出被西方國家所掩蓋和選擇性地遺忘了,甚至許多西方人都不知道在一戰歷史上還出現過這個犧牲巨大的中國群體。
在前面提到的《人民日報》去年那篇關於一戰中國勞工的報道中,一位英國外交官就承認說:「一戰之後華工的歷史性貢獻,並未得到歐洲應有的承認和尊重」。

▲圖為南華早報對一戰中中國勞工的報道,標題為:一支被遺忘的一戰軍隊 中國人的勝利,曾被出賣 而在當年中國勞工的貢獻被掩蓋、被遺忘的同時,他們的祖國也遭受著極為相似的不公正對待。在一戰結束后的巴黎和會上,作為戰勝國的我們卻震驚地發現我們並沒有得到戰勝國應有的公正對待,反而像一個戰敗國一樣被羞辱、出賣和進一步的瓜分! 當時,中國代表在和會上提出了廢除外國在中國的勢力範圍、撤退外國在中國的軍隊和取消日本瓜分中國的「二十一條」等正義的要求,可這些要求全都遭到了拒絕。 更引起國人公憤的是,由於對我們虎視眈眈的日本帝國主義者也是戰勝國,而且西方列強也有求於日本,于是之前德國殖民者在我國山東搶奪來的特權,居然被西方列強們直接被送給了日本。 於是,在1919年的5月4日這一天,著名的五四運動爆發了。先是北京的愛國學生雲集天安門,打出「誓死力爭,還我青島」、「收回山東權利」、「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廢除二十一條」等口號。之後,北洋政府對學生的逮捕更是激起了全國範圍洶湧的持續抗議,尤其是以工人為主的愛國罷工運動。

最終中國在巴黎和會的代表沒有出席合約簽字儀式,拒絕簽字。 
▲截圖來自講述巴黎和會經過的電影《我的1919》 於是,中國人決定自強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爆發「五四運動」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戰還在俄國激起了「10月革命」。因為「10月革命」爆發的一個社會大背景正是俄國在一戰中損失慘重,以至於民不聊生,激烈的國內矛盾無法調和,尤其是推翻沙皇的二月革命和臨時政府並沒有中止戰爭,反而讓俄國繼續深陷戰爭泥潭。 最終,列寧在10月革命中成功並建立了蘇聯,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共產主義國家,不僅挽救了奄奄一息的國家,更給迷惘中的中國的仁人志士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革命思想和奮鬥方向。 
後來的事情我們就都知道了,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在中共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中國,徹底趕跑了中國境內的帝國主義和殖民者,終結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扭曲時代,迎來了真正的民族獨立和解放!
所以,當今天歐美列強以「和平」為主題去紀念一戰停戰百年的時候,我們中國人也應該銘記一戰。 但我們要銘記的應該是為了贏得尊嚴而在一戰中揮灑血汗,卻仍像螻蟻一樣被遺忘的中國勞工;是巴黎和會那堂刻骨銘心的「弱國無外交」的課;是只有令我們的國家獨立、自主和強大,才能令我們不再任人宰割——不論是舊帝國主義者野蠻的領土入侵,還是新帝國主義者變相的經濟殖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