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媒體談"泉港官方回應漁民落水送醫":冷漠不負責任

[複製鏈接]

340

主題

529

帖子

297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9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vlyubawa 發表於 2018-11-8 14: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福建東港石化6.97噸碳九泄漏,看起來沒有那麼輕描淡寫。4日凌晨發生的泄漏,直到今天,仍有當地居民在社交媒體上求助。他們在港口附近聞到了刺鼻氣味,這讓他們心慌。


受事故影響,不少漁排上的泡沫浮材被腐蝕,造成漁排下沉,當地漁民損失嚴重。

11月6日,有家屬向媒體反映,一位漁民因為搶救魚排暈倒掉到水中,被送到醫院搶救。當地政府就此回應說:「暫不能確定其因掉入有污染的海中住院。」

這個回應看起來天衣無縫,但是卻只會助長猜測和懷疑。4日凌晨泄漏發生后,漁民得到消息後去搶救自己的魚排,他掉進水裡,到醫院被診斷為雙肺炎。儘管他發病和污染之間的關聯確實需要更深入的調查,但是對民眾來說,在兩者之間建立聯繫幾乎是本能的反應。

從另一個角度看,漁民去搶救魚排掉在海里,如果這個事情是成立的,就說明當地在應急處置上存在很大問題。泄漏發生后,專業搶修、清污隊伍進入,同時應該做好附近居民的疏散工作。有人能夠進入污染領域,足見當時局面的混亂。

6.97噸碳九泄漏,這個數字看上去沒那麼可怕,但是公眾對碳九所知甚少。化學物品的泄漏,最容易造成公眾恐慌,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公眾普遍缺乏相關知識。人們從空氣中聞到的異味,讓他們做出自然的判斷。如果有人因此感到噁心甚至暈倒,在傳播過程中,事件註定會發生誇張和變異。這就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及時、充分、有效地公開信息,向公眾作出解釋。

但事發后當地的回應,卻是惜墨如金。4日晚上,泉州市泉港區環保局通報,「泉港區已出動船舶100多艘次,人員600多人次,調集近600袋油氈進行吸附回收,碳九泄漏領域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這個回應,其實沒多少人注意。

這個白天,救援和清污人員肯定在忙碌著,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一整個白天,公眾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在互聯網上,碳九泄漏被發酵成了「泉州異味事件」,如果你搜索「泉州」,這個關鍵詞就會被自動推薦出來,說明在事件的傳播過程中,充滿了猜測和恐慌。

據媒體報道,碳九泄漏的特殊性,在於其清理的難度很大,所以泉州方面的回應也只是說清理「基本完成「。但泄漏的碳九,是毒性較小的「裂解碳九」,還是屬於專家擔心的毒性更大的「重整碳九」,到現在也沒有確定的消息。還有村民反映,碳九泄漏后環保局大樓外有高壓水槍噴水,擔心空氣質量檢測受影響。

泉州方面在危機的處置過程中,信息公開是嚴重滯后的,而且非常簡單。這樣的回應不但起不到釋疑解惑效果,反而會引起進一步的猜測和質疑,像「暫不能確定其因掉入有污染的海中住院」這樣的句子,冷靜、謹慎,但是又顯得冷漠而不負責任。

現在地方政府都擁有完善的政務媒體,發布信息的渠道是暢通的,但是,這些信息發布往往是單向的,沒有現場發布會,沒有互動,也很少回復網友的評論(有時候甚至關閉評論)。類似碳九泄漏這樣的突發環境危機,沒有交流互動場景的信息公開,註定會產生大量猜測和傳言。它們就像空氣中的異味一樣,難以散去。

對泉州而言,在加快事故處置、責任調查的同時,如何更及時、有效地回應公眾關切,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看得見的油污可以吸附,而看不見的,會長久留在人們心頭。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9: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