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何為壞人

[複製鏈接]

40

主題

99

帖子

36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onyashinan 發表於 2018-10-31 10: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konyashinan 於 2018-10-31 15:47 編輯

何為君子,何為小人,何為好人,何為壞人,有什麼標準?

這裡有兩個問題,一是君子與小人;二十好人與壞人。

這兩兩相對,正好是相互存在的關係。要問什麼是君子和小人,我們今天腦中浮現出的君子是光明磊落、正義的好人;小人是暗中算計,陷害於人。那麼我們所認為的概念是從哪裡來的?這種概念是不是「君子」和「小人」本來的含義?如果偏離了它真實的含義,那麼做再多的解釋都是徒勞的。

於是,我們必須探本溯源,「君子」的「君」字,上尹下口。「尹」字在《說文》解釋為:握事者也。就是治理的意思,引申義就是治理國家。「口」字發號施令是也。那麼「君」字的意思就是發號施令,治理國家。

那麼誰才可以發號施令,治理國家?只有一國的最高統治者。


所以「君」字是

最高統治者。因此才有「君主」這個尊稱。

那麼「君子」既是君之子。

在先秦典籍中多有出現。

所有的君主之子都稱為君子。而與「君子」相對的就是「小人」。

所以這個時候的「君子」「小人」是階級等級地位上區分。

後來所有統治者、貴族和地位高的人,都稱為「君子」,而地位低於對方的都自稱為「小人」。如《詩經》中「彼君子兮」就是此意。又如《三國志》中劉備曾自稱「小人」。



之後一步一步引申為平民百姓成「小人」,學識淺陋者也成「小人」。這裡的「君子」「小人」還在於等級上區分。

在《尚書》的「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就將它賦予道德的含義。又如北宋理學家周敦頤《愛蓮說》「蓮,花之君子者也。」此處的「君子」也是道德之君子,就是品德高尚的人。那「小人」與此相對就是人格卑下的人。而真正將它標準化的是儒家的孔子。



而事實上孔子所說的「君子」首先也是爭對於統治者,孔子不僅提出「君子」的概念,還提出了「士人」「仁者」「賢人」「聖人「等等,都是指品德修養以及學識上的定義。

孔子曰: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



這些都將「君子」的概念標準化了。那麼「小人」自然是不具備的,不僅不具備甚至是反其道而行之。

從這裡我們可以得知,「君子」和「小人」不僅是品德修養的區別,還在於學識甚至有明確的價值觀和深刻的思想。

那麼「君子」的標準必然包括這三點:

一是:內心修養已然超脫功名利祿,凡事能夠從容淡定。

二是:志向高遠,不是為個人的利益,而是為天下人的利益。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三是:處事以中庸之道為之,恰到好處。

那麼這些「小人」都不具備的。

也就是說真正的「君子」必然是個好人,而「小人」也可以是好人。「君子」和「小人」的真正含義不是用簡單的社會道德來標版的。

再說「好人」和「壞人」,這個概念就渺小的多了。「好人」和「壞人」是世人對它定義。而事實上不存在絕對的好與壞之分,重要的是這個好與壞是可以相互轉換的。

本來並不存在好與壞,是人為給了它定義,而且大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下的定義。


那麼對於好人與壞人,我們當然還是可以給它一個相對的標準。

道家的太極圖



左邊的白色圖是陽魚,我們假如把它象徵為「善」,右邊的黑色圖是陰魚,我們假如把他象徵為「惡」。左邊白色中雖然有一點黑,但是左邊的還是叫陽魚;右邊的黑色中有一點白,但是右邊的還是叫陰魚。也就是說陰陽不會是完全的陰和陽,這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善中有惡,惡中有善。只要白色的陽多於陰就可以稱為陽,只有黑色的陰多餘陽就稱為陰。那麼善惡一樣,好人和壞人也一樣。

不僅如此,他們還可以相互轉換。陽魚尾部的白色漸漸變少時,就是黑色佔據位置,這個時候就會變成黑色的陰魚。陰魚尾部的黑色漸漸變少時,就是白色佔據位置,這個時候就會變成白色的陽魚。善惡亦然。好人與壞人,亦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6: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