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這是對家庭教育極具挑戰性的時代

[複製鏈接]

442

主題

444

帖子

2797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79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在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看來,今天的年輕父母以70和80後為主體,大都是網路高手,教育孩子使用網路會輕車熟路。而大數據告訴我們一個驚人的事實,年輕的父母也正在落伍。

  中國教育家陶西平有個說法很形象,網路時代既是「天涯若比鄰」,也是「比鄰若天涯」。

  四國比較研究發現,中國中小學生與父母交流不足,原因何在?調查顯示,唯有中國中小學生與父母(監護人)交流的首要話題是學習,而其他三國是學校的事,而且選擇率最高。

  據中國婦女聯合會2015年發布的《第二次中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報告》顯示,「不了解孩子的想法」的父母佔30.3%。「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的父母佔47.4%,成為家庭教育四大困難之首。79.4%的父母上網,其中35歲及以下的父母上網率83.2%,但他們表示:「孩子比我強」的佔46.1%;「孩子跟我不相上下」的佔18.3%,合計超過六成。中國父母對於孩子上網懷有恐懼,恐懼什麼呢?影響視力與健康66.8%;疏遠人際關係和家人關係44.7%;交友不當37.5%;沒有分辨能力36.3%;耽誤學習影響成績34.9%。父母們這些擔憂不無道理,但可能導致對網路妖魔化,或者簡單粗暴地禁止孩子使用網路,並且導致親子關係的緊張。

  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智慧社會到來了。智慧社會是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之後更為高級的社會形態,而智慧社會更加網路化和智能化。這是一個巨變而偉大的時代,是真正的學習革命的時代,是個性化發展的黃金時代,也是對家庭教育極具挑戰性的時代。父母們最好的對策就是與孩子一起成長,既要給孩子做出榜樣,也要睿智地向孩子學習。

  最難改變的不是孩子的習慣,而是父母的習慣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不僅僅是教育孩子,還要改變父母自己。面對網路的強大誘惑,最難以改變的往往不是孩子的習慣,而是父母的習慣。網路時代當然可以娛樂,但如何處理娛樂與學習的關係,如何學會探索與創新,正是父母需要為孩子做出榜樣的關鍵。

  四國比較研究發現,少數父母(監護人)經常一邊玩手機一邊和孩子交流,中國有8.0%,美國有13.3%,日本有8.9%,韓國有6.7%。但四國都有三四成父母(監護人)有時一邊玩手機一邊和孩子交流,中國比例最高,為40.4%。也就是說,48.4%的中國父母(監護人)有和孩子一邊說話一邊玩手機的情形,接近半數。面對孩子,父母怎麼做比怎麼說具有更強的影響力。父母總玩手機實際上等於告訴孩子,手機魅力不可阻擋。如果不從父母改變做起,孩子往往難以養成自製的良好習慣。

  善於向孩子學習,積極促進代際溝通

  網路時代是代際衝突激烈的時代,但是,如果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尤其是如果善於向孩子學習,就極有可能成為改善親子關係的巨大機遇。關於這一點,做得越好親子關係越好,做得越差親子關係越差。

  社交網路更便於父母與子女進行溝通。四國比較研究數據顯示,四國中小學生中有超過半數學生願意對父母公開個人狀態與空間。中國學生中有68.3%、美國學生有51.5%、日本學生有38.2%、韓國學生有32.5%把社交網路發布的狀態對父母公開。可見,中國學生在社交網路向父母或監護人公開個人狀態的比例最高。

  然而,四國比較研究數據顯示,80.6%的中國學生認為「父母(監護人)理解我」,選擇率在四個國家中最低,韓國、日本和美國依次為93.3%、89.0%和86.8%,分別比中國高12.7、8.4和6.2個百分點;71.5%的中國中小學生表示「父母(監護人)聽我訴說煩惱」,選擇率在四個國家中也是最低,僅有七成,韓國、美國和日本依次為91.0%、88.4%和86.7%,都在八九成左右,分別比中國高19.5、16.9和15.2個百分點。

  學習是中國、日本和韓國三個國家親子衝突最集中的方面,中國的選擇率最高,是唯一過半數的選項,體現亞洲國家學習壓力較大的現實。此外,觀點分歧是中國學生親子衝突較為集中的方面,穿著打扮、交友、個人隱私則分別是美國、日本和韓國中小學生親子衝突較為集中的方面。

  沒有信任就沒有密切的親子關係,更談不上良好的教育。有些父母或其他監護人等成年人不能客觀看待網路,潛意識裡認為只要孩子上網就是在玩遊戲,因此將網路使用污名化。這說明父母(監護人)對網路存在思維定式,認為網路就是玩具不是工具。例如,有時孩子使用網路只是在查一些學習資料,但是會被父母(監護人)誤會為玩遊戲,從而引起親子矛盾。在這方面中國父母(監護人)尤其敏感。

  注重生活教育,以豐富多彩的生活代替單調貧乏的生活

  美國心理學會前主席斯滕伯格教授的著名觀點是,實踐智力是不可缺少的三大成功智力之一。

  網路學習固然重要,但家庭及家庭教育不能以網路為中心而要以生活為中心。預防孩子網路成癮有兩個法寶,一是以豐富多彩的生活代替單調貧乏的生活,二是以成功與幸福的體驗代替失敗與痛苦的體驗。

  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標是通過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

  網路時代沒有改變也不可能改變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標,依然是培養健康人格,而培養健康人格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養成良好習慣。其中,較為重要的學習習慣有閱讀、寫作、實踐、質疑、選擇等。按照哈佛大學蘭格教授倡導的專念理論,即最具創新能力的人有三個特點,一是隨時隨地注意事物的變化,二是注意新的知識,三是注意新的視角。顯然,這是網路時代的學習極為需要具備的三個能力,也是個性化發展的標誌,而這些都是質疑與選擇習慣的體現。(作者:孫雲曉,系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8: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