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沒必要追求完美,但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複製鏈接]

51

主題

71

帖子

22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tian8 發表於 2018-10-12 14: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江湖人都說,「論育兒功力,胡可在娛樂圈排第一」!

  的確,你看東北宋仲基和呆萌小魚兒除去顏值天生在線本身就討喜不說,更是被教育得可愛的可愛,暖心的暖心。

  

  更厲害的是,胡可連「曬娃」都大有「心機」:無論兩個孩子看得見看不見,隨時注意把這一碗水給端平了。

  這不,微博早上「吐槽」小魚兒夢想多。

  

  晚上就曬起大兒子安吉的帥照。

  

  育子有道又這麼有「心機」的優秀媽咪模範,大家一定想知道胡可是如何「自我養成」的吧?

  記得有個影迷評價胡可:「她是自己的人生榜樣,她對自己的定位,既不是全職太太,也不做女強人,但是她卻能把這兩者結合得非常好。」

  常爸覺得這個評價十分中肯,從主持到演員再到母親,面對不同身份,胡可通通處理得遊刃有餘。

  採訪中,當聊起自己的育兒理念和故事時,她的思考廣度、深度更是讓常爸相當驚艷,當媽媽,胡可的確專業!

  常爸採訪之前正趕上胡可在錄製大型網綜《不可思議的媽媽2》,短暫的休息時間裡她也沒出去玩,就一個人貓在房間看書。雖然用「學習型媽媽」這個詞來形容她,聽上去太過俗套,但常爸只想偷偷告訴大家,胡可這一身的育兒本事,絕不是白來的!

  趕緊進入我們的專訪環節一探究竟吧!

  常爸對話胡可

  「做媽媽沒有必要追求完美」

  ——但要一起成長和尊重孩子

  常爸

  在《不可思議的媽媽2》里,有一次小魚兒不好好吃飯,你明顯有些發脾氣了,是沒忍住嗎?

  這個很正常啊!如果一個媽媽從來不發脾氣,我倒覺得她可能對養孩子這事兒不上心、不在意。要不然,她就是一個很奇怪的人。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種種,任何一個正常的媽媽都會有崩潰的時候。這是一個特別正常的一個情緒狀態。

  剛做媽媽的時候我也是希望自己不發脾氣,我要做一個有耐心的完美媽媽。但後來慢慢發現,這樣其實對媽媽自己的狀態並不好。因為媽媽也需要一個宣洩口,當你的情緒已經累積到頂點時,如果沒有一個宣洩的話,也是會影響自己的心理健康的。

  況且,怎麼做才是完美的媽媽呢?恐怕很難說清楚吧!如果在孩子面前還要偽裝的話,那生活也太累了。我後來覺得也沒有必要追求完美,做父母和陪伴孩子,是一個不斷去成長和互相了解的過程。他是第一次做孩子,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我們都要從零開始學習,自然就免不了會犯錯誤。但犯錯誤的過程中,大家彼此幫助,慢慢經歷人生,這才是我希望的樣子。

  不是說每一次覺得孩子沒有按照你想要的要求去做時都要發脾氣。最重要的一點,我一直都認為孩子一定不是按照你的想法去生活,他是一個很獨立的個體。

  所以你要對他這個獨立的個體有足夠的尊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很多事情可能就沒有你想象的那麼嚴重。

  當有一些事情你實在接受不了的時候,我覺得那你就把情緒宣洩出來,這也是很正常的。孩子會發脾氣,我也會發脾氣,但在發脾氣之後我們會互相溝通。

  有次安吉就說:「哎,媽媽你不要老發脾氣了。」

  我說:「噢對,我可能不應該發脾氣,那你覺得媽媽什麼地方說得對,什麼地方說得不對?」

  我覺得這就是一個良性的溝通過程,我希望能夠讓孩子看到「爸爸媽媽同樣會犯錯誤,他們也是活生生的一個人,和他們一樣,也同樣是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對於孩子們來說,這才是一個正常的生活方式和家庭狀態。

  「別一棒子打死」

  ——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只是他的世界你不懂

  經歷了這一系列的心路歷程后,現在你會怎麼處理跟孩子的情緒問題呢?

  我覺得首先就是像我剛才講的那一點,你要清楚,自己面對的這個孩子是一個很獨立的個體。所以盡量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從他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要用成人的觀點去套他的行為,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因為更多的時候,孩子可能因為好奇,可能因為他對這個世界的一個探索的方式,做了一些我們認為不禮貌的行為。我們會給孩子貼標籤,認為他沒有禮貌,認為他任性,認為他不願意分享。其實很多時候,他只是沒有跳脫他自己那個充滿童真的世界。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小魚兒有的時候喜歡吃飯時爬到桌子上去,在大人眼裡這是很沒有禮貌的行為。

  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小孩子想的跟你不一樣。

  有一次我問他:「你覺得這個桌子是做什麼用的?」

  他可能會說「放東西用的」或者「吃飯用的」。

  我就接著說:「那你是什麼?」

  他說:「我是一個人。」

  我順著他繼續說:「那你應該出現在這個桌子上面嗎?」

  這時他就明白了,然後很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自己就爬下來了。或者他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說:「我就是想站在上面,我覺得這裡高,我想看看高的地方什麼樣。」這樣我也是絕對能接受的。

  所以不要把孩子「一棒子打死」,就說「你是個沒有禮貌的人,你怎麼這樣不守規矩」之類的話。

  面對這樣的問題,最需要的就是和孩子有一個良性的溝通,讓他自己去思考這個問題,得到一個自己認可的答案。

  當他真正理清了思路,想明白的時候,就自然會知道這些事情是該做還是不該做。

  如果看到他就說:「你怎麼這麼淘氣,這麼不乖?」他反而會更逆反,下一次一定還要上來,而且要上到更高的地方。

  「曾經我和安吉為了刷牙每天要打兩次架」

  ——好習慣培養要動腦筋

  所以我覺得小魚兒還是挺幸運的,作為家裡的老二,他的媽媽已經有了很多育兒經驗。

  老二真的都會好很多,因為第一是媽媽已經積累了經驗,第二是媽媽放鬆了,肯定沒有帶老大那麼緊張。

  我覺得其實是在安吉成長的過程當中,他讓我學會了很多。因為第一個孩子嘛,沒有任何經驗。我倆那會兒天天吵架,那個時候我覺得這件事情就是黑的,那件事情就是白的,總之不管是紅的黃的,什麼顏色就應該是什麼顏色,不可以有過渡色。

  刷牙這件事情,每天一定要刷,一開始是好言相勸,後來不行就發脾氣,恨不得這樣攥著他的手腕給他刷牙,每天我倆為了刷牙要打兩次架。

  突然有一天,我意識到一件事,如果因為刷牙這麼一件小事都能打成這樣的話,對孩子來說真的太不美好了,而我也一定不應該這麼當媽媽。當媽媽應該是需要你耐心去思考和想辦法的過程。孩子又不是你的士兵,對吧?嚴格地服從上級領導,讓幹什麼幹什麼,孩子是最不會這樣的。

  後來我就開始想辦法,比如放一個愛刷牙的動畫片,或者拿個小瓶蓋放到洗手池裡說:「你可不可以把水吐進去?」或者換牙刷的顏色等等。諸如此類的各種辦法,慢慢讓安吉養成習慣,當他習慣了以後,現在自己每天刷牙一點問題都沒有,他知道什麼時候該刷牙,這就可以了。

  所以養成一個好習慣,最開始的時候是需要去動腦筋的。因為其實有的時候媽媽也會偷懶:「哎你快去刷牙吧,你怎麼還不去?你就是得去!」這樣的語言特別蒼白無力。可是往往工作很累,缺乏耐心時,我們就是慣常用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指使孩子。

  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看上去好像很簡單,不需要動腦筋,其實你會給自己累積一個越來越高的牆,到最後你自己沒有辦法翻過去的時候,就會特別痛苦。

   會陪。他們作業不是很多,每天半個多小時就寫完了。不過最開始的時候其實我有點著急,因為還沒養成習慣,他總是想先看動畫片,先玩。那個時候我就覺得:「哎呀,為什麼寫個作業,要費這麼多口舌」?

  後來慢慢地我會想一些辦法,讓他自己去選擇。比如放學回來我問他:「你是想先看電視還是想先寫作業?」他肯定是想選先看電視,對吧?正常的選擇都是這樣。那我就問他「要看多長時間的電視」,他可能會說「兩集或三集動畫片」。「好,那看完了就可以去寫作業了嗎?」「可以。」

  「那你想先寫數學還是寫語文?」讓他自己選,選完之後他就去做。其實就是把貌似的主動權交到他手上,這樣他會覺得他對自己的人生,對自己的事情是有掌控權力的。

  而不是說「你現在去寫作業!你現在先寫語文!語文寫完寫數學!數學寫完練琴!」——永遠是這種命令式的口氣,他會覺得他其實是在完成你的東西,而不是在做自己的事情。

  其實大部分的孩子都會是這樣。一旦你跟他達成了一個共識,他自己答應了、決定了,基本上都能自覺完成。當然有極特殊情況,比如說心情不好的時候,或者是困了的時候,他會有反覆。這個時候我覺得就不要強求了。明明狀態不好,大人還硬逼的話,也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就像我們小時候總想要自由、民主。所以我會給孩子足夠的自由度,這樣他反而就容易去遵守你想要給他的紀律。小孩都願意吃甜的,你天天不給他糖吃,他就很渴望得到糖。你可以告訴他「咱們每個月或每一周有個糖果日」,但是需要你有足夠的耐心去陪伴他從最初的混亂,到後來變成一個有序的過程。

  其實現在安吉已經進步很大了,比如說暑假裡他每天要自己讀一本中文的書,然後做算數、練琴、練字。他有自己的一套流程,先做什麼,后做什麼,然後自己完成。一旦習慣養成了,一切都會好很多。

  有有有。其實他是一個相對比較傳統的爸爸,所以他會覺得「男兒有淚不輕彈」,他以前會要求安吉不能哭。但我覺得其實哭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個非常正常的方式。

  我們以前會有挺大的分歧,但是後來我覺得,其實沒有必要去改變對方。只是說,我們在對待孩子教育的時候,當事情發生的時候,還是以一個人的觀點為主吧,盡量不要讓孩子們看到我們的分歧。

  跟胡可聊天非常暢快,我也能很快get到她的點和想法,我們認同的也都很相似。

  第一:對自己真實,對孩子尊重。太多大人(媽媽較多)一方面強顏歡笑,一方面又有超強掌控欲。結果是大人壓力太大容易崩潰,孩子或叛逆或太乖。多些真實、多些尊重,讓每個人活得更輕鬆些。

  第二:好的溝通方式是優質親子關係的基礎。一件事是利是弊全看如何溝通。打一頓離間的是親子感情,好好說話卻可能親上加親。在積極有愛的環境中成長,孩子會更快樂。

  最後,感謝胡可接受常青藤爸爸的獨家專訪。看完這篇文章,大家有什麼想說的,也歡迎分享!還有什麼想問的也可以留言,下次有機會常爸再幫大家問!^_^THE END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9: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