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所謂代溝,不過是孩子走得很快,父母卻原地不動

[複製鏈接]

54

主題

72

帖子

217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ing5 發表於 2018-9-26 14: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周末,到大姨家去串門,遇到了好久未見的侄女和外甥女,兩個孩子都已上小學。

  她倆與我們打過招呼后,就到卧室熱聊起來,時而大笑,時而竊竊私語,好不開心。

  大姨說:「這兩孩子年齡相仿,很談得來。」

  在一旁的表姐一臉無奈的說:「我那孩子和同學朋友都能聊得來,唯獨與我和她爸沒話說,還說我們是老頑固與我們沒有共同語言,現在的孩子真是難管。」

  表姐接著說:「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我們老了已經跟不上孩子的成長,兩代人自然越來越沒有了共同話題,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代溝吧。」

  一旁的表哥說:

  不要什麼都怪代溝,孩子與你們沒有共同語言這事兒,我看都怪你們,你們做父母的自己不上進,早早放棄了成長才落後於時代的發展。

  你想想,你倆平時下班后的時間都幹了些什麼,別說繼續充電或陪孩子一起學習了,連頓像樣的飯都懶得做就急吼吼的上了麻將桌。

  這樣怎能與孩子有共同語言,難道讓孩子與你們討論麻將去。

  表姐不好意思的嘟囔了一句:「每天上班夠累的了,下班后還不讓放鬆一下。」

  據我所知,表姐兩口子就是網上所說的那種自己不努力,下個蛋讓其努力學習為自己爭光的父母。

  他們很少去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只是用父母的權威來強迫孩子學習,以便超越自己。

  於是未經孩子同意就為她報了各種補習班,孩子不敢違抗父母之命,只得硬著頭皮去上,但在心裡很抵觸,並沒有真正去學。

  因此,孩子參加了那麼多興趣班,最後也沒一個喜歡的,上了一學期的補習班期末考試還是倒數。

  這讓表姐非常生氣,管教越來越嚴,一言不和就開罵,漸漸的,孩子變得沉默了,什麼都憋在心裡,與他們越發陌生了。

  表姐心情不好,往麻將館跑的更勤快了,和牌友們抱怨,女兒不理解她的良苦用心,代溝越來越深。

  育兒的過程,實際上也是父母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的過程,原地踏步的父母是不合格的父母,因為你的生命質量影響著另外一個生命的成長。

  

  

  

  02

  

  代溝不是一種物理存在,而是一種心理存在。

  只有學習成長可以讓父母與孩子之間曾經斷裂的心理聯繫接續起來,從而達到交流的順暢相處的和諧。

  吳冠中曾說過:「代溝不是以時代來劃分,而是以思想劃分的。」

  前一段時間,陶虹在一檔節目談到她對女兒的教育。

  2008年陶虹生下女兒后,不同別的演員她沒有把孩子交給保姆或老人,而是淡出演藝圈,全職照顧孩子。

  

  她的全職不僅僅是帶孩子,而是用心學習與孩子一起成長。在她家,她看過的育兒書籍擺滿了整整一個書架,她還上了很多父母課。

  她看書也不是純粹的照書去教育孩子,而是結合自己的孩子進行思考,找出更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而且不斷改變修正。

  在節目中陶虹說:「自己在帶孩子上知識點為零,所以不得不努力學一下。」

  因此,她上了無數課,看了無數書,學著怎麼當好媽媽。這一學,就是10年。為了做個好媽媽陶虹真是付出了很多。

  朋友們稱她是:「她是為了孩子,在自己身上投入最多的母親。」

  曾有媒體不無惋惜地問:「你好像把時間都花在了家庭里了。」

  陶虹笑答:「我其實把最多的時間都花在了學習上。到了這個年紀,時間似乎不夠用了。希望從各個方面得到營養。」

  一個生命的養成是多麼重要,父母就是一個自我修行的職業。

  

  

  做父母雖不需考試,但需不斷學習,而且沒有畢業的那天。

  無論孩子出生前你準備得多麼充分,真正為人父母時,也難免會犯錯、迷茫、焦慮。畢竟,孩子不是設計出來的,我們只能邊帶娃邊學習邊摸索。

  一份有規劃有說明的工作,都需要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況且培養教育一個獨一無二的孩子了,孩子每天都是新的。

  做父母的唯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孩子的步伐。

  在去年央視的《面對面》節目里,董卿首次談到自己的兒子。

  她說她的好朋友的一句話讓她醍醐灌頂:「你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明白了這句話的意義后,董卿開始籌備《朗讀者》,第一次既是主持人,又製片人,獨立完成一個節目。

  《朗讀者》播出后,觀眾好評如潮,獲得了巨大反響。這個個全新的挑戰,讓她向更好的自己又邁進了一步。

  

  董卿說:

  我應該很努力地把自己變得更好,讓孩子在未來真正懂得的時候,他對於你有愛也有尊敬,他從你身上可以學到一些好的品質。

  我不想放棄我繼續成長的可能,我不想因為孩子我就變得止步不前了。

  董卿認為,「在成長的過程中」是最最美好的一種狀態。

  

  03

  表哥夫妻倆都是單位的中層,對自己要求很高,雖人到中年但一直在堅持學習。

  每天晚上,他們一家三口要不一起就某個問題一起討論,要不各自學習。

  表嫂為了能與孩子一起看英語電影,特意在網上報了英語學習課程,把多年前落下的英語又撿了起來。

  她經常與孩子一起討論怎麼發音,怎麼記單詞,尋找更好的學習方法。

  在這樣家庭的耳濡目染中,孩子的各方面都發展的很好,兩代人並沒有代溝。

  其實,兩代人之間產生代溝的最大原因是,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身心狀態不斷發生變化。

  這些變化促使他們發現自我,追求獨立,對童年的觀念進行顛覆,對學業,友誼和人生價值漸漸有了自己的選擇和追求。

  而很多父母在新知識和經驗上有所欠缺,使得他們對子女的變化準備不足,只能按照以前的方式應對從而產生了誤解和隔膜。

  比如孩子的一些新奇服裝,潮流髮型或是網路語言,讓不了解時代特點和時代觀念的父母很難理解接受,以至於他們會橫加阻止。

  這樣一味蠻管不僅阻礙了孩子的發展也增加了親子之間的隔閡。

  因此,父母要儘可能的跟上時代的發展,跟上孩子思想的成長速度,代溝才會越來越小。

  育兒不是花錢就行,我們要花精力去學習,因為在育兒路上父母都是文盲。

  孩子一出生父母就不得不面對各種各樣的考題,未經過考試的父母必須加緊學習,讓自己的成長跟的上孩子的成長。

  04

  每個人都能成為父母,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這一職位。

  我們總是能發現孩子的諸多問題,卻很少認識到這些問題大部分都源自父母。

  家庭教育不是要教育孩子,而是父母與孩子的共同成長。

  父母確實比孩子對這個世界了解的更多,更早。

  但是,時代是不斷向前發展的,我們積累的很多生活經驗在如今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裡並不適用。

  而孩子們是新時代的力量,他們在隨著時代不斷進步,如果父母的步伐跟不上前進中的孩子,勢必會影響孩子的發展。

  「正念之父」卡巴金在《為人父母即修行》中說:

  孩子的需要既繁多又不斷變化,這都是父母的大好機會,可以全然與他們同在,而非落入自動駕駛模式;

  可以有自覺地面對他們,而非機械化可以去感覺每一個孩子的生命,讓他的活力、生命力和純凈,喚起我們的活力、生命力和純凈。

  因此,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代溝,不過是孩子走的很快,父母卻原地不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19:4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