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污名化指責站不住腳!五部委負責人解讀白皮書

[複製鏈接]

436

主題

436

帖子

280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0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污名化指責站不住腳!五部委負責人解讀《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

央廣網北京9月25日消息(記者佟亞濤嚴紅霞)國新辦今天(25日)上午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解讀《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相關內容,澄清事實,闡明立場。

白皮書是國際上公認的正式官方文書。9月24日發布的這份3.6萬字的文件,也是中國官方首次針對中美經貿摩擦問題專門發布白皮書。針對美國《對華301調查報告》中對中國所謂「經濟侵略」「不公平貿易」「盜竊知識產權」「國家資本主義」等污名化指責,白皮書用詳實的數據和事實一一駁斥。

一、「美國吃虧論」站不住腳。貿易順差在中國,但利益順差在美國。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傅自應說,這種「美國吃虧論」,與事實不符、站不住腳。學會計專業出身的他在發布會上也給中美經貿算了一筆賬:「中美經濟深度融合、相互依賴,雙邊貿易規模已達到7000億美元,雙向投資存量超過2300億美元,美資企業在華年銷售收入7000億美元,利潤超過500億美元。中美雙方的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

傅自應說,貿易差額只是交易量之差,而不是盈虧的多少。貿易順差反映在中國,但「利益順差」在美國。「從生產看,中美兩國處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不同位置,美國在高端,中國在中低端。中國企業更多的是賺取加工費,而美國企業從設計、零部件供應、營銷等環節中獲益巨大。美國企業在中美經貿合作中獲得的利潤遠超中國企業。」

二、中國明確要求,不得強制技術轉讓。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錶王受文介紹,中國所有的法律法規、政策文件中,都沒有強迫外國企業把他們的技術轉讓給中國企業。事實上,今年國務院專門發文,要求各級政府不得利用行政手段強制技術轉讓。

王受文說:「外國企業向中國出口產品,中國的大門是敞開的,沒有任何障礙。如果他們想要把技術賣到中國,也完全是自願的,沒有任何障礙。是誰在談?是外資企業和中方的合作夥伴在談,這是平等的市場主體、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的談判,是契約談判,是企業的自由選擇,是企業的平等磋商,政府在裡面沒有發揮作用,政府沒有強制。」

三、在華外資、合資企業對中國知識產權總體滿意。

去年,中國的PCT國際專利申請達到了5.1萬件,居全球第二。在中國有效的發明專利中,近七成來自國內申請人。

在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賀化介紹,在華外資企業、合資企業對中國知識產權滿意度高於總體滿意度。「去年的全國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顯示,去年的總體滿意度是76.69分,其中在華外商獨資企業是76.94分,略高於總體滿意度,合資企業是80.16分,明顯高於總體滿意度。這兩個主體是各類權利人主體中滿意度最高的,充分說明外商獨資和合資企業對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是滿意的。」

賀化介紹,下一步將從「嚴、大、快、同」四個方面入手,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所謂『嚴保護』,主要是我們正在推動專利法和著作權法的修改,在知識產權領域全面引入懲罰性賠償制度。所謂『大保護』,主要是依法加強行政執法,強化司法保護,同時我們還通過仲裁調解等方式來實現構建大保護格局。所謂『快保護』,主要是我們在全國各地建立了19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實現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的協調聯動。所謂『同保護』,主要是推動中外企業、大中小型企業等各種主體之間的平等保護。

四、中國補貼政策嚴格遵守WTO規則。

財政部副部長鄒加怡表示,我國的補貼政策是嚴格遵守WTO規則的。鄒加怡介紹,WTO把補貼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禁止性補貼,主要是指出口補貼和進口替代補貼;第二類是可訴補貼,指有可能對國際貿易造成一定扭曲和不公平,有可能損害成員國利益,但是成員國可以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的補貼;第三類是不可訴補貼,指不會引起社會扭曲和貿易不公平的補貼,主要用於支持研發、支持落後地區發展、支持企業達到更高環保標準的補貼。

目前,中國的補貼政策主要是以不可訴補貼為主,輔之以可訴補貼,全面取消禁止性補貼。同時,中國一直積極地推進國內政策的合規性改革。

鄒加怡說:「我們切實履行世貿組織的補貼與反補貼的措施協議,這裡面規定了一些義務,比如說按照WTO關於補貼的透明度原則,中國嚴格按照要求定期向WTO通報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具體措施的修訂、調整和實施情況。自從我們加入世貿組織,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向世貿組織提交了上千份通報。最近的一次通報是在今年7月份,我們向世貿組織提交了2015-2016年中央和地方補貼政策的通報,關於地方補貼的通報首次覆蓋了全部的省級行政區域。」

中美經貿摩擦總體風險可控

關於中美經貿摩擦對中國經濟和全球產業鏈的影響,以及未來中美經貿走勢,發布會也做了回應。本周一開始,美國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正式生效,中美雙邊經貿摩擦升級。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介紹,美國進一步加征關稅,會對中國經濟帶來直接和間接的影響。但是綜合來看,風險總體可控。「我們說風險總體可控,至少有三個方面的支撐。首先,中國經濟整體有韌性。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產業門類齊全,構成多元,不同部分之間可以相互補充和替代,在應對外部衝擊時往往能夠表現出很強的彈性和韌性。第二,中國經濟內需有潛力,國內市場潛力十分巨大。第三,市場主體的競爭力在不斷提升,不斷增強適應市場的能力、開拓市場的能力和科技創新的能力,能夠在應對挑戰中經受市場考驗。」

連維良介紹,為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中國將採取三個方面的措施,歸納起來是三個更加:「一是更加有效地擴內需、補短板,二是更加有效地減負擔、優環境,三是更加有效地調結構、提能力。我們有能力、有信心、有條件促進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在美國加征關稅、升級經貿摩擦后,中方拒絕了美方提出的磋商請求。未來,在何種情況下中方願意重啟高級別貿易談判?王受文表示,這完全取決於美方的意願。「中方對通過磋商、談判解決經貿分歧的大門是敞開的,但是要想讓談判磋商有效果,首先必須要平等對待、相互尊重。第二,談判、磋商一定要有誠意,遵守諾言。只要有誠意,只要在談判中平等相待、遵守諾言,談判是可以找到出路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2: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