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每次入侵他國,都是送中國大禮

[複製鏈接]

436

主題

436

帖子

280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0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美國每次入侵他國,都是送中國大禮

  [編譯/觀察者網 徐蕾]

  「今日俄羅斯」(RT新聞)在當地時間9月17日,播出了其對中國研究院春秋高級研究員、新加坡前外交官馬凱碩的採訪。

  馬凱碩談到了世界正在改變,美國以及整個西方都應該適應這種變化。「西方統治」並不是理所當然的,甚至是一種「反常」。他表示,1820年以前,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一直是中國和印度。

  提到美國對別國的干預時,馬凱碩說,美國每一次干預或入侵他國,都是送給中國的禮物。

  馬凱碩可以說是觀察者網的老朋友了,被中國網友親切地稱為「老外局座」,經常發表有關亞洲崛起、西方不應唯我獨尊等觀點。今年6月23日,他就參加過「觀天下講壇」,暢談中美關係的未來走向。此外,觀察者網也曾刊登過馬凱碩的一系列專欄文章,如《自由主義將被中國終結?外國網友這麼看》、《不再冷靜的美國撞上門來,中國怎麼辦?》、《我用這個詞形容中國的「西方形象」》、《中國如此務實,其他國家能做到嗎?》等。

RT視頻截圖RT視頻截圖
  「當中國和印度醒來時,西方開始熟睡」

  RT新聞記者從馬凱碩今年四月的新書「Has the West Lost It? A Provocation」(《西洋西下?》)開始談起,針對這個書名問道,「為什麼說西洋西下?西方輸給了誰?失去了什麼?是知識、是對全球進程的理解,還是經濟實力或支配地位?」

  馬凱碩這樣回答:「對於是否『西洋西下』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沒有』或者『還沒有』,因為我擔心,在很多方面都是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西方文明,積累了如此多的權力、財富和思想,甚至改變了世界,現在正在喪失其地位。」

  「這是西方國家犯下許多戰略錯誤的結果,尤其是在冷戰結束后,他們說,我們已經達到目的了,我們不需要改變,我們不需要去適應。」

  「他們錯在,當中國和印度醒來時,他們開始熟睡。為什麼中國和印度會醒來?因為在1820年之前,中印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

  記者繼續追問:「但你曾說過,西方大國並不完全明白,中國和印度在經濟上佔據著主導地位。如今這早成為一種常識,我敢肯定,西方領導人確實意識到了這一點。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已經超過了美國,這正在發生。所以他們不可能不知道對嗎?我相信他們能看到,並理解這一現象。」

  馬凱碩:「我認為,他們只是口頭上說說,但他們不明白,世界已經改變了。」

  記者:「他們是在拒絕嗎?」

  馬凱碩:「舉個例子吧。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大全球經濟組織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現在有規定,IMF的總裁必須是歐洲人,世界銀行的首腦必須是美國人。而儘管亞洲人佔世界人口的絕大多數,並且擁有當今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他們也沒有資格管理IMF和世界銀行。這就是對他們現在必須分享權力這種觀點的抵制。」

  記者:「這是一種反抗?勢利?霸權?」(Resistance or snobbism and supremacy? )

  馬凱碩:「這是混合的。西方人的思想現在非常混亂。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會投票給像唐納德·特朗普這樣的民粹主義領導人(populist leaders),或者投票支持歐洲的極右翼政黨。他們的心中很混亂。他們知道,他們統治的時代即將結束。但是他們在心理上,情感上不能接受,因此他們拒絕這一點。」


  《西洋西下?》

  「歐洲必須與中國合作,而不是反對中國,因為美國反對中國」

  在被問到新書是如何建議西方進行「調整」時,馬凱碩提出了3個「M」:『極簡主義』(minimalist)、『多邊』(multilateral)和『權謀式的』(Machiavellian)。

  他說:「第一個『M』是『極簡主義』(minimalist)。西方國家繼續干涉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事務,我想說『停止吧』。即使是像巴拉克·奧巴馬這樣相對和平的總統,在他執政的最後一年,美國也在7個國家投下了2萬6千枚炸彈。為什麼?你為什麼要轟炸其他國家?停!」

  「第二個『M』是『多邊』(multilateral)。在這裡,坦率地說,所有的多邊組織——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都是西方給世界的禮物。因此,西方應該加強(這些組織),如世貿組織,但現在美國正在非常不明智地破壞世貿組織。」

  「第三個『M』,是會驚訝到西方的,我建議西方變得『權謀式的』(Machiavellian),考慮考慮自己的利益。例如,歐洲的問題是,非洲的人口曾經是歐洲的一半,現在是歐洲的兩倍,到2100年將是歐洲的十倍。所以歐洲應該關注非洲。誰能在非洲幫助歐洲?中國。因此,歐洲必須與中國合作,而不是反對中國,因為美國反對中國。」

  當被問到「美國人需要怎樣才能意識到他們不再是第一了?」時,馬凱碩提到了一個矛盾的現象:美國有最好的大學、智庫、戰略家,他們的戰略卻是最糟糕的。

  「我不是反美,我是作為美國的朋友這樣說。我想幫助美國適應這個新的世界,在這裡,美國依舊可以輕鬆地存在,因為美國人將繼續在這個龐大的全球化經濟中取得良好的成績,而亞洲經濟正在崛起。」

  「美國只需要放棄它想要主宰世界,甚至星球的慾望。你可以給美國人一個選擇,『你真的想繼續統治並付出沉重的代價』還是『給公民美好的生活』?我的書給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數據:三分之二的美國人沒有500美元的緊急現金。真是瘋狂!美國人沒有錢,但是你卻在全世界燒錢,來維持13搜航空母艦!為什麼?你為什麼不改變你的政策,做一些對美國人有長遠意義的事情呢?」

  記者:「如果你看看特朗普,他就是靠著這一波想要更好生活,而不是關心世界其他地方的美國人,而當上總統的……但是特朗普來了,他也不能做他想做的事情。所以當我們說『美國人需要知道……』的時候,誰是那些『美國人』?人們顯然都想要你說的那樣(改變),前兩任總統也想要改變,但他們不能做很多事情。」

  馬凱碩:「你說得對。我發現,美國悲劇的是,他們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學、世界上最好的戰略智庫、世界上最好的戰略思想家,但是他們的戰略是最糟糕的。這是個悖論。我認為,美國當局還不明白,它一直在建議對敘利亞等國家採取干預措施,但是對美國來說參與敘利亞事務並不關係到重要的國家利益。」

  「為什麼?顯然,美國當局的想法需要一場革命。我書中指出的一件事是,美國的機構試圖做的事情和美國民眾想要的東西之間存在脫節。因為美國民眾覺得被當權者忽視了,他們投票支持特朗普,以抗議。而當局也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RT截圖 RT截圖
  「每當美國在另一個國家干預和入侵時,都是給中國的地緣政治禮物」

  當談到特朗普視中國為「威脅」時,馬凱碩提出,西方在過去兩個世紀的優勢並不是理所當然的,而是「反常」現象。

  他說:「如果你想理解特朗普的思想,你要去讀讀班農(特朗普前高級顧問)寫的東西。班農的確相信,美國應該永遠第一,如果中國要趕上了,就要搞破換。這實際上是華盛頓的一種強烈思維,他們認為美國應該削弱中國,防止中國超越。」

  「但這是不可能的,這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國,僅僅人口就是美國的四倍,就算你認為一個中國人只有一個美國人一半的聰明,中國的經濟體也將是美國的兩倍。但現在,中國人和歐洲人一樣聰明。」

  「這些美國思想家所犯的錯誤是,認為這西方統治兩個世紀是理所當然的。實際上,就像我說的,這是一種反常現象,因為從公元元年到1820年,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一直都是中國和印度。所以當你無法戰鬥時,這種『反常』就會結束。」

  記者說,書中提到西方還沒有從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吸取教訓,仍然一次又一次地干預他國事務,「我不相信這是因為西方領導人愚蠢或不理解。我就是不明白為什麼。我知道他們都是聰明人,我知道這行不通,而且已經被證明了,但這樣的事仍在發生,這是官方的行動路線。為什麼?」

//s3.pfp.sina.net/ea/ad/8/9/c47ce2954b8ae4b7771dc163f3d8b8a0.jpg
  馬凱碩:「200年的習慣,很難改變。」

  記者:「本性難移?」(Old habits die hard)

  馬凱碩:「本性難移,是的。例如,英國法國對利比亞的干預是一場災難,結果是大量湧入歐洲的難民,也導致了歐洲極右政黨的崛起。它向你展示了干預的危險。為什麼?這實際上很令人困惑。我很欣賞你的問題。」

  「這個社會這麼長時間來造就了最優秀的思想家們,但已經完全失去了戰略思維的藝術。我可以告訴你們,我在書中提到的一點是,每當美國在另一個國家進行干預和入侵時,例如對伊拉克的干預,都是給中國的地緣政治禮物。」

  「它給了中國10年的時間來保持增長,而美國正忙於打一場戰爭。在那十年裡,發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事情。」

  「2000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NP)是中國的8倍。到去年,僅僅是1.6倍。因此,當美國忙於打仗的時候,中國正忙著發展經濟。這就是美國愚蠢的戰略。」

223

主題

1233

帖子

2645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645
沙發
胡言亂語 發表於 2018-9-18 20:41 | 只看該作者
西方還沒有從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吸取教訓,仍然一次又一次地干預他國事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1: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