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漢武帝並未罷黜百家

[複製鏈接]

149

主題

2112

帖子

592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司馬遷未提,班固造假,孫景壇教授提出―――


  西漢初,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家成了中國封建社會唯一的統治思想。這是中學課本都有的歷史事實。但對這一歷史事件的真偽,南京


  市委黨校哲學部教授孫景壇提出異議。他在一篇論文中,一掃陳言,大膽指出:漢武帝從未採納過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更未真的有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實際行動,說漢武帝曾「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完全錯誤的,是一個學術謊言。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后,在學術界引起了軒然大波,贊同和反對之聲一直不斷。近日,記者就此問題專門採訪了孫景壇教授。


  武帝時的思想轉型是「絀抑黃老,崇尚儒學」,不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孫教授告訴記者:《史記》是這時期歷史的鐵證,《孝武本紀》雖殘缺,但《儒林列傳》完整,思想史的大事件、董仲舒傳等都在《儒林列傳》中,這是唯一可靠的原始史料。


  《儒林列傳》中沒有任何關於「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字,只是說,西漢文、景至武帝六年,思想上是「黃老之治」,六年五月「竇太后崩,武安侯田`為丞相,絀黃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學儒者數百人。」


  這一事件應概括為「絀抑黃老,崇尚儒學」,無法得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結論。因為這裡不僅沒有董仲舒的對策,「絀」在字面上也不是「罷黜」,而是「貶退」的意思。


  孫教授說,假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果真存在,那毫無疑問將是中國歷史上第二次思想專制,第一次是秦代的「焚書坑儒」,第三次是「文革」,一、三次都是燒書殺人,而唯獨這次則無,可能嗎?


  說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史料依據有誤。


  孫教授告訴記者:說「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觀點的出現大約在班固,成型則在宋代司馬光,班固在東漢,司馬光在北宋,前者與漢武帝時相差為100多年,是兩個時代;後者在時間上則相差更遠。西漢是有信史的時期,史學家司馬遷對此未置一詞,整個西漢文史界也都不知道這回事。班固、尤其是司馬光怎麼會清楚?


  孫教授說,中國史學界有兩大弊端:一是越原始的史料越沒人信。現在許多人研究漢初不信司馬遷,信班固;研究上古不信金文,信《史記》。二是越是正史越沒人信。研究歷史不信正史,信史論,用《資治通鑒》取代史學,《通鑒》是史論,不是史。史學界連史論和史都搞不清,是悲劇。說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沒有原始史料支持。


  支持此說最主要的根據是董仲舒的五經對策,而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為班固的偽作。


  現在持「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學者,他們最主要的根據是董仲舒的五經對策。孫教授說,對於五經對策,他的看法如下:首先,董仲舒是漢景帝時的《公羊》博士,不會再參加武帝時的五經(包括《公羊》)博士考試。其次,《天人三策》從考題到答卷,問題大都不能自圓其說。再則,班固用「天子以仲舒為江都相」做對策結局,不符合五經博士對策的規則。


  五經博士對策后,第一名要先授博士。班固略去董仲舒授博士問題,是怕露了同一學科、同一個人授了「雙博士」的馬腳!《天人三策》是班固的偽作。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說,無法成立。


  漢武帝時的「絀抑黃老,崇尚儒學」,與董仲舒沒有牽涉。


  孫教授告訴記者,《史記》記載:西漢呼籲儒治,早在建漢之初,陸賈就曾提出過,被劉邦罵了;後來劉邦同意了儒者叔孫通的「起朝儀」。文、景時,雖主要以「黃老」治國,但仍置了《孝經》、《孟子》、《詩》、《公羊》、法等博士,做治國的輔助思想。「黃老之治」出現危機,儒、法雙方都蠢蠢欲動,都想取而代之,結果都遭到黃老派的打擊:文


  帝時,儒者賈誼被貶;景帝時,法者晁錯被誅,儒者轅固生險遭不測;武帝初,罷法博士,儒者趙綰和王臧被逼死、丞相竇嬰和太尉田`被免官。


  武帝五年,田`暗中策動了「置《五經》博士」,但不敢舉行考試。直到武帝六年,堅持黃老的實權人物竇太皇太后崩,田`復出任相,才正式絀黃老、崇儒學。所以,真正實現武帝時期思想轉型的是田`,不是董仲舒。


  把董仲舒扯進來,是《漢書》,班固在《漢書》中不僅偽造了《天人三策》;還將《史記》的「絀黃老」改成了「黜黃老」,一字之差,意思全變了。特別在董傳中,他又憑空加了「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皆自仲舒發之。」但是,作為史學家,司馬遷遠比班固偉大,史德也高尚;班固缺少史德,盡人皆知,他還擅改嚴助的奏章。在這個問題上,《漢書》不可信。


  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後來整個中國古代思想史不符。


  孫教授說,首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論是在武帝時期,還是兩漢時期,抑或魏晉至明清時期,都找不到真憑實據。武帝是尊儒的,但是黃老並未完全退出歷史舞台。武帝晚年還酷愛仙道,一心想成神。結果朝廷上下,巫蠱橫行,他為此不僅犧牲了太子。因此,能說他真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嗎?


  兩漢是經學時期,其主旨是尊儒的。但其他學說也並未消失,不僅一直處野地位,而且仍有一定發展,還在政治領域「偶爾露崢嶸」。金春峰先生說:在武帝時期,「道家思想的權威受到沉重打擊,但它未被取締,也沒有消絕。不少學者、貴族、官吏,仍然不斷地研習《老子》、從《老子》中獲得靈感和智慧。


  除此而外,墨家、陰陽家在漢代一直未遭禁,漢代統治者還是向其吸取了許多有價值的東西。


  其次,必須指出的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是儒家的思想政策。眾所周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一種思想專制。在先秦百家爭鳴中,只有「商韓」學說持此主張,李斯焚書,秦始皇坑儒,就是以這一理論為根據。除「商韓」外,其他學說均不主張思想專制。


  再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若具體至某一學者的頭上,也是難以做到的。不妨以董仲舒為例,《漢書
*一盞離愁 孤單佇立在窗口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誰在用琵琶彈奏 一曲東風破 #而如今琴聲幽幽 我的等候你沒聽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12: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