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紅樓夢》三位母親:母親的觀念,決定孩子的成長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母親,是人的成長中至關重要的角色。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母親的教育會決定孩子的一生,這絕對不是一件可掉以輕心的事。《紅樓夢》這部偉大的著作包羅萬象,細緻描繪了大家庭的生活,不乏母親與孩子相處的事例,且來看這三位母親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1王夫人

  王夫人平時是很慈愛的,不僅對寶玉,對探春、迎春等孩子也很關照,輕易不打丫頭們一下。但她又對兒子的教育又十分嚴厲和警覺,賈珠去世后,就剩了寶玉這一個兒子,自然把全部的愛和心血都傾注在他身上。

  王夫人怕寶玉被身邊丫頭帶壞,就對寶玉身邊有帶壞他嫌疑的丫鬟十分嚴厲,不留情面。

  寶玉主動去跟金釧兒調笑,金釧兒說了輕浮、不尊重的話,王夫人聽了不由得大怒,反應激烈,立馬就將她趕出去,使得金釧兒羞憤而跳井自盡。晴雯伶俐聰敏,因為看不慣她的狂樣子,王夫人就將她攆出去,絲毫不留情。

  她也管教寶玉,但比起對丫鬟的嚴厲、殘忍,就讓人覺得有些雲淡風輕。她對丫頭的行為,固然是慈母愛兒心切,但是太過直接和殘忍,不體貼寶玉和丫頭們的感情,這樣反而容易使母子的感情更加僵化。這裡是單就王夫人的教育方式而言,至於寶玉品性的形成,還深受祖母和姐姐元春的影響。

  在生活中,只按自己的想法替孩子清除身邊的「障礙」,對孩子本身的人格、品行教育卻不夠,對兒寬鬆,對他身邊的人嚴厲,這種寬以待己、嚴以待人的作風,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也不利於母子感情的培養。或許對孩子教育更嚴肅一些,他自己會有能力抵住外在的侵犯和誘惑,母親也不用總是提心弔膽地怕孩子被帶壞。

  2趙姨娘

  趙姨娘可能是《紅樓夢》中最令人厭惡的角色之一了,庸俗不堪,可稱「潑婦」,作者給她的評價是「愚妾」。她為人衝動,沒有理智,也從來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像個炮仗,一點就著。正如探春說她母親的,「不留體統,耳朵又軟,心裡又沒有計算」。在教育孩子上,這些劣性充分顯露出來,造成了賈環卑瑣、邪僻的性格。

  由於趙姨娘的品性惡劣、行事粗鄙,在賈府中總是被上上下下的人瞧不起。賈環因為和丫頭玩牌輸了耍賴,寶玉說了他幾句,趙姨娘得知了,就罵兒子道:「誰叫你上高台盤去了?下流沒臉的東西!那裡頑不得?誰叫你跑了去討沒意思!」

  遇到兒子跟別人發生不愉快了,也不加以疏導和勸解,只依著性子破口大罵,越發強化了母子倆被人歧視的觀念,使賈環心裡的仇恨心理越發滋長了,平時在背地裡害別人。尤其是對哥哥寶玉,甚至想用燈油燙瞎寶玉的眼睛,在父親面前誣告寶玉。

  有一回寶玉的丫頭芳官因為薔薇硝沒了,才給了賈環茉莉粉。被丫頭彩雲發現后,賈環和彩雲都不計較,覺得茉莉粉也很好。可趙姨娘卻挑唆兒子去找芳官,把粉照臉摔給她。賈環大概是被母親挑唆夠了,對她表示不滿:「你這麼會說,你又不敢去,指使了我去鬧。倘或往學里告去捱了打,你敢自不疼呢?遭遭兒調唆了我鬧去,鬧出了事來,我捱了打罵,你一般也低了頭。這會子又調唆我和毛丫頭們去鬧。」一番話,道出了趙姨娘母子的日常情況,趙姨娘還不如自己的兒子看得明白。

  母子倆在賈府受歧視的處境,是她自己造成的,這種處境又對賈環的心理造成了創傷。她卻她不為孩子著想,一直擴大賈環心中陰暗面,慫恿兒子去跟別人鬥氣,從不考慮這樣做對兒子的傷害。

  真正為孩子著想的母親,不會任著自己的性子去指使孩子。而是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保護好孩子尚未成熟的心靈,給予他愛與溫暖。即使是面對不利的處境,也不會去強化負面影響。富養窮養不僅是物質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

  3薛姨媽

  薛姨媽是溺愛孩子的典型,作者對她的評價是「慈」字,她也當得起,平時對寶玉、黛玉都以慈母之心對待。但是對自己的孩子太過慈愛,就是溺愛了,薛蟠就是在薛姨媽的溺愛下長大的。至於寶釵,則「天生渾厚」,十分懂事和自覺,見家中父親去世、哥哥不成事,這使得她更加成熟穩重。

  薛蟠在父親去世后,沒了嚴父的約束,薛姨媽可憐這根獨苗,未對他嚴加管教。因為她的溺愛,薛蟠過分嬌縱,不學無術,不務正業,成為十足的紈絝子弟。任性妄為,甚至打死了人,惹上了人命官司,後來作風依舊不改。

  薛姨媽對兒子幾乎沒什麼要求,但求兒子能在家安分首己,就夠了。當薛蟠說了自己想跟著出去做生意的想法,她還不同意。怕兒子在外面惹事,想把他留在自己身邊,反正也不缺錢用。跟女兒寶釵商量后才勉強同意兒子出去闖蕩。

  溺愛孩子,一味地順著孩子,是對孩子的一種大害。闖了禍也不忍心嚴厲地責罰,得過且過了,會縱容他釀成大禍。要什麼給什麼,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就會得寸進尺。又對他的成長沒有要求,孩子但凡吃一點苦頭,就心疼得不得了,替他去打退堂鼓,孩子也就不會有什麼出息。

  母愛是偉大的,每位母親對孩子都有深深的舐犢之情。但母愛並不等於母教,也不能代替母教。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是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學習和領悟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3: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