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深訪台二代:為何父母要我當大陸人?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林犀撰寫2017-03-06 20:42:26

  大陸對台單位自2016年起陸續拋出了「逐步落實台灣人在大陸享有國民待遇」的宣言,讓台灣媒體一度炒作統戰議題,而台灣政府則冷靜回答「只要對在大陸的台灣人方便就好」,事實上在大陸,台灣籍、大陸籍的界線,已越來越模糊。

  頻繁往來兩岸的人近年不難發現,在機場中多了一些十幾年前不太會有的情況──手持台胞證的夫妻,牽著拿著粉紅色「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的孩子,這在大城市的機場里尤其普遍。

  儘管在大陸有超過百萬名台灣人常駐,許多人在此娶妻生子、落地生根,但大陸「適合工作、不適合生活」的印象深植在多數台灣人的心裡,隨著兩岸婚姻越來越普及,「在台灣生還是在大陸生」「怎麼落戶籍」成為台商太太論壇常討論的話題。

  就客觀比較而言,台灣身份理應比大陸身份更吃香,有優良的健康保險、140多國的護照免簽,當有在大陸生活的台商二代表示,家裡三個孩子,她是大陸籍、二弟是台灣籍、三弟打算由台灣籍轉入大陸籍時,真顛覆了許多人(尤其是台灣人)原先的想象。印象中,大陸配偶嫁到台灣后入台灣籍的非常正常,但從台灣籍轉大陸籍極少。

  「我不知道你為什麼這麼訝異,這在廈門不稀奇啊?我身邊也有一些想從台灣籍轉入大陸籍的年輕人。」嘉敏說得理所當然。

  台灣籍和大陸籍,在這樣的時代背景、這樣廣袤的土地上,有多大差異?深訪完一些台二代年輕人後會發現,兩岸的差異和界線,許多時候,不過是被刻意放大。

  

  國台辦拋出「准國民待遇」議題,引起部分台媒炒作統獨議題(圖源:新華社)

  當大陸人還是台灣人?「工作機遇」是關鍵

  在號稱「最像台北」的廈門,有多少台灣人?2013年的數據是超過十萬,而廈門常住人口不過三百多萬。「有時候根本分不清對方是台灣人還是大陸人,兩岸在這裡並沒有多明顯的分界。大家一起工作、生活,沒有差別。」

  嘉敏的母親是台灣人,早年來大陸打拚,自此在廈門安家落戶,給孩子報戶籍的理由很簡單:公平。年齡相近的大女兒入大陸籍、二兒子入台灣籍。

  「你和弟弟身份不同,從小感覺有什麼差別嗎?」

  「沒什麼吧,差異大一點的是生活方面。我是廈門戶口,他是台灣戶口,在生活上我比他方便多了,可以很方便地買高鐵票。」嘉敏進一步說明,「我們都長期在大陸生活,逢年過節才回台灣的祖母家,台灣健保、出國免簽等不是最重要的考慮,生活上的方便性才最重要。在廈門很少有台灣人會特地為了健保隨時坐飛機回台灣看病,出國一年又能有幾次?」

  「你說過父母希望最小的三弟從台灣戶口轉入廈門戶口,想轉就隨時可以轉嗎?有什麼考慮?」

  「父母一方是台灣人的話,12歲以前,可以方便地從大陸籍轉檯灣籍,12歲之後基本就難了,若要從台灣籍轉大陸籍相對容易,沒什麼年齡限制,以廈門來說,18歲以下要轉籍的話父母有房即可,18歲以上就必須在當地買房。因此在廈門買房生活的台灣人,有一些會為了方便性轉戶籍。」

  「為什麼我父母希望三弟轉戶籍?因為未來工作前景。母親十多年前為了機會和發展才從台灣來到大陸,台商在這裡重視的都是機遇,而就現實層面來說,台灣這個身份在當前的大陸找工作不但沒有多少加分,反而會喪失一些在大企業工作的機會。許多企業看到『台灣人』,第一個會想到『辦工作證麻煩』,而不是專業。」

  

  對在廈門生活的一些台灣人而言,台灣籍與大陸籍界線已經不明顯(圖源:新華社)

  是選擇,不是優劣比較

  嘉敏說在廈門,因為「工作機遇」而選擇落戶大陸,甚至是轉戶籍、選擇改當大陸人的台灣人並不稀奇,廈門大學畢業后、留在廈門經營餐飲店的30歲台灣青年張永興買房后,選擇轉入廈門戶口。

  「在大陸十二年,以後要用入台證回台灣看父母了。」他半開玩笑地說,「我爸媽都笑說,怎麼台灣兒子養一養變成大陸人?但他們也願意支持,現實情況考慮而已。」

  「出於什麼考慮?」

  「生活方便性,就醫方便,做生意方便。兩岸對立久了,從台灣戶籍轉大陸戶籍,容易被解讀成什麼優劣比較,其實不過是選擇不同。」

  「來大陸,許多人是為了就業機會,如果待得習慣、往後也沒有回台打算,甚至安家了,選擇轉戶口、給小孩落大陸籍,在現在都不是稀奇事。」

  張永興認為,不論大陸要給台灣人准國民待遇是不是統戰,對於有興趣赴陸、並且成功找到不錯的機會的台灣年輕人來講,政治上的東西,對老百姓而言太多虛的,生活上的方便、更多機會,是多數人最在意的。

  和嘉敏一樣,張永興認為兩岸年輕人的差距並沒有多大,從台灣戶口轉到大陸戶口、從台灣人變成大陸人,他不覺得有多少差別。「廈門戶口出國申請自由行很容易呀」,他頓了頓,「的確,台灣戶口和大陸戶口沒差別,言下之意,就是台灣身份相比十多年前,可能沒有多大的誘惑力了。」

  但是,張永興再次強調,這些都是選擇,不是兩岸孰優孰劣。「在這裡,台灣人和大陸人沒有什麼差別,我們一起工作、生活,也能明白對方」,這是嘉敏和張永興在訪談時都強調過的。

  這些案例有多普遍,沒有數字可以證明,但是這現象確實存在,而這反映出的,是兩岸對彼此的刻板印象可以打破,可以重新思考──兩岸的界線和差異,到底有多大?台灣與大陸,真有那樣根深蒂固的不同?

  或許許多人不過是將心裡的那道牆,越築越高罷了。

37

主題

241

帖子

575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5
沙發
風在吼 發表於 2017-10-28 07:02 | 只看該作者
對於有興趣赴陸、並且成功找到不錯的機會的台灣年輕人來講,政治上的東西,對老百姓而言太多虛的,生活上的方便、更多機會,是多數人最在意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23: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