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袁剛:談公務員、幹部和官僚制

[複製鏈接]

984

主題

1084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治國之難,在於治吏;吏治之難,在於治腐。物慾無法根除,但腐敗

Rank: 5Rank: 5

積分
124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xlyyj 發表於 2017-10-23 14:2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西方各國政府並無幹部體制,文官制度核心內容就是黨政分開,公務員不可能包含黨的幹部,國家財政也不可能稀里糊塗包干養活如此眾多人員。改革開放初1982年鄧指出:「精簡機構是一場革命」。
  1997年中共「十五大」江總書記政治報告大聲疾呼:「機構龐大,人員臃腫,政企不分,官僚主義嚴重,直接阻礙改革深入和經濟發展」。提出「堅決裁減冗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競爭激勵機制,完善公務員制度,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國家行政管理幹部隊伍」。
  官僚體制和官僚主義嚴重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30多年一直是我國改革重點,也是共和國建立以來管理體制中的頑症。五十年代初「三反」、「五反」運動,都把「反對官僚主義」當作運動重點,實際承認新中國存在官僚制。官僚主義是剝削階級思想和舊社會衙門作風的反映」。這種「舊社會衙門作風」能「舊」多久,在新社會又何時能根絕呢?撇開意識形態面紗說實話,幹部有權就是官,官有四五千萬那能還說不是官僚?如此眾多的官僚又如何能處處避免官僚政治官場衙門作風呢!
  現代官僚組織機構活動和目標都經過周密考慮,合理安排,明確分工,注重技能,對工作績效評估應完全建立在業績基礎上。韋伯認為官僚只是以其文化技能向國家出賣勞動以換取薪水,作為實現自身利益的手段而擔當特定職位的人員。官僚制並不屬於某個腐朽階級,官僚制是由一種訓練有素專業人員根據固定規則不間斷地推行的行政管理體制,它具有等級制、非人格化、延續性和專業化的特徵。官僚制在各種管理場合都存在,有利也有弊,既不姓資也不姓無?過於龐大幹部體制和官僚主義弊政則要改革。正是我國古代歷朝都存在的「澄清吏治」問題, 「官場病」在世界各國都普遍存在。
西方各發達國家並不否認本國官僚政治的歷史與現狀,儘管他們的政府官員數目普遍比社會主義國家少得多。主張「控制官僚」、「突破官僚制」、「摒棄官僚制」,要把市場機制引入公共管理領域,在政府管理中採納私人企業成功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引入競爭機制以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強調公共管理以市場或顧客為導向來改善行政績效,認為政府管理職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槳,所以要盡量壓縮官員編製,摒棄官僚制。要創建「服務型政府」。理論與現實差距太大,「小政府、大社會」改革模式一直停留紙上不能踐行,因這模式大大削減官員權力,官僚既得利益群體很難同意。
  中國政府自古以來都是全能型,政府可無限制干預社會生活每一個領域和控制社會每一個階層,故稱無限政府。政府權力可深入私人生活領域,機構規模膨脹,官員越來越多,行政成本上升。政改難度很大,最令人頭痛難題之一就是龐大幹部(官僚)既得利益階層。隨著市場經濟發展,政府機構中的部門利益問題也突出起來。在決策或履行職能過程中,有些部門竟從本單位利益出發,過於強調維護與謀取本部門利益,損害社會公正與大眾利益,增添國家經濟風險,這是最典型官僚政治負面表現,他們是利欲熏心典型腐敗官僚。另外,中國可能超過5千萬人各類幹部,光發工資「人頭費」就要吃掉國民生產總值20%以上。官場官僚主義嚴重,腐敗問題也越來越多。1998年國務院總理再次推行精簡機構,機構減了人未減,中央幹部裁減可下省市、省市下縣區、縣區下鄉鎮,到了基層卻下不去,幹部總量仍減不了。2003年溫總理答「人大」記者問時也嘆息官多難辦,並舉例東北一個十二、十三萬人口小縣,吃國家財政飯幹部就有五千七百人,發不出工資。2004年國家公務員制度出台,定編700萬,還有3千多萬「事業單位」幹部則要逐步推向市場,說是不再吃「皇糧」。但如何進入市場,困難重重。工人可下崗,幹部卻不下崗,無事干照樣發工資,享受公費醫療。加上老幹部局、高幹病房等,開銷極大。我國總量四五千萬幹部可說是世界上最龐大官僚隊伍,官民之比在中國歷史上也創新高,十多個人就要養一個官。有人調查說我國有些地方行政管理費用年均增長23%,地方政府不堪重負,拿不出錢搞建設,可見我國幹部官僚體制問題相當嚴重。
  我國在推行公務員制度改革同時幹部體制依然存在,黨政不分、黨管幹部、幹部決定一切的蘇聯模式依然我故,很難說有實質性變化。幹部雖不能說個個都是公務員,但公務員卻人人可稱幹部,當幹部是當官人們不再存異議,但當官太多幹部龐雜且分類不明,有老幹部、領導幹部、技術幹部、基層幹部、街道幹部、村幹部、後備幹部、聘任制幹部、任命制幹部、離退休幹部、企業幹部、工會幹部、機關幹部等等,幹部冗散多如牛毛,人浮於事,再沒有能力的幹部只要佔有幹部編製也難以辭退成一介平民,素質低下庸庸碌碌無所作為幹部充斥各地機關,政府機關普遍效率低下,越往基層越甚。公務員制度改革就是要明確政府僱員身分引入競爭機制並清理龐雜幹部隊伍,精兵簡政,設官分職,各就各位,充分發揮官僚制理性治國正面功能,革除官僚冗散官場病腐敗等負面弊政。公務員制度改革就是要把國務事務分類搞清楚,因事設官,無關國務者不應列入公務員,黨務工作者才叫幹部,幹部也不應再包括公務員。無論公務員還是幹部,在當代中國都是官,因其數不減仍然是世界最龐大官僚體系。官僚主義腐敗侵蝕官場,損耗行政資源和效益,扭曲政府治理政府形象。
  幹部體制改革仍要大刀闊斧進行。上世紀八十年代財政困難國家財稅很大部分用於幹部「人頭費」發公資,后多次機構改革人頭仍然減不下去,九十年代末朱總理精簡機構仍減不了人頭,但財稅改革卻隨經濟快速發展使政府稅收成倍增加,如今政府行政開支倍增使「吃皇糧」冗官冗費等許多問題被隱蔽下來。我國黨政幹部官僚體制問題始終未能很好解決,因牽涉眾多人既得利益,問題依然嚴重。推行公務員制度是很好的改革方向,步子要邁得更大一些,要用民主、競爭、選任、專業、考核、法治、效率等精神改造我國幹部隊伍,學習西方公務員制度真精神。通過選任考績制淘汰庸劣,使官僚保持了高素質,政府得以高效益。幹部制也是一種官僚制,但過去的歷史和大量行政實踐已充分證明蘇聯幹部官僚模式落後性,其分類不清很不規範,人員冗散效率低下弊害多端,我國過去全盤照搬至今留下了沉重包袱有很多教訓,所謂「摒棄官僚制」,我認為蘇聯黨政幹部模式才是我們應該堅決摒棄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21: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