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貓眼社評 李顯龍不對華納投名狀,亡羊難補牢

[複製鏈接]

134

主題

135

帖子

1079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蕭十一狼 發表於 2017-9-23 06: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華人評論員 梁浩明(澳洲)
李顯龍在中國即將召開十九大之際,急沖沖率領半個內閣成員訪華,意在修補中新關係,而李顯龍將在10月訪美見特朗普,可見李顯龍是刻意選在訪美前訪華,以示對華外交的重視或「優先」。但新加坡若不為過去的錯誤納投名狀,中新關係難有大的轉變。
回顧一下李顯龍執政下的新加坡對中國做了什麼:
與美國共建樟宜軍港(2001年3月2日第一期工程完工,美新二國舉行了盛大儀式),使美國有了一個鉗制南海的新立足點,這在美國多次欲返金蘭灣不得而終之下,是很好的替代軍港。2017年美軍艦頻繁的進出樟宜軍港。美軍由此將新加坡稱讚為「亞太戰略基石」。這一做法,新加坡無疑是引狼入室(南海),傷害的是中國的南海利益;
2016年8月,新加坡選邊站,站在美日立場高調支持南海仲裁案,是東盟唯一一個明目張胆選邊站的國家。這是中國在南海局勢最緊張,形勢極為不利的情況下,新加坡對中國的落井下石。新加坡錯估形勢,造成對中國的傷害。其實沒人要你選邊,對不對?你可以保持沉默的,但你不僅選邊,還站在中國的對立面,是不是作孽呢?李顯龍選擇美國強權,拋棄了公義。這將是李顯龍的歷史污點;
2017年5月,缺席一帶一路峰會,拒絕登上中國時代列車;
     長期利用香格里拉峰會這個平台與美日一起圍剿中國,2017年6月的峰會仍不例外,當時筆者就撰文,以後峰會要麼缺席,要麼派個少尉之類去就行了;
     直到上個月,即2017年8月,新加坡還高調驅逐一名在中國知名的美籍華裔學者,指其為外國政府效力,對新加坡施加影響力,明眼人都知道,新加坡口中的「外國政府」,就是指中國。這一事件影響很壞,為美國做事就可以,為中國做事就不行,這種政治立場體現出新加坡政治精英骨子裡的反華因子。
大家看,筆者只是局外人都能列舉那麼多新加坡劣行,還有筆者不知道的,新加坡與美日台暗地勾結的呢?當全球華人是瞎子嗎?
那李顯龍這次訪華,葫蘆里賣什麼葯?新加坡8月還在反華,9月就能轉性?
這是李顯龍時隔4年後的訪華,與其父親執政50年,其中有37年有多達33次的訪華記錄相比並不足道,也見李顯龍捨棄了李光耀中美兩邊通吃的戰略,轉而選擇美國結盟的戰略。
這次李顯龍訪華,皆因是形勢所逼導致,什麼形勢?
中國與馬來西亞共建皇京港,在巴基斯坦打造瓜達爾港,兩港連一線,新加坡的結局就是被邊緣化。值得一提的是,預計2020年啟用的皇京港,使用名額已經被預定一空接近滿載,其中八成是中國中遠的貨櫃船。這些本來使用新加坡港口的貨輪,轉到馬來西亞去,你說靠水吃水的新加坡能不焦慮嗎?
新加坡缺席了一帶一路,對中國毫無損失,新加坡已經不是不可取代的了。假若中泰搞掂克拉地峽,新加坡不僅受經濟衝擊,立國生存都成問題了。關鍵還有就是大大削弱了新加坡在東盟的影響力,很難再做「隱形領袖」。
中國如此重要,為何新加坡的政治家看不明白呢?
還有就是中國售賣4艘軍艦給馬來西亞,還在新馬邊界建造了雷達監控系統,以租賃形式提供覆蓋新加坡的導彈系統,這種壓力,新加坡是苦在心裡口難出;
在形勢逼人之下,新加坡的「示好」是投機性質,抑或是國家戰略改變,其實已經不再重要,因為中國過去的布局,就是設計了沒有新加坡參與的格局,甚至是是刻意繞開新加坡設計的布局。多年來新加坡的劣行,已經把自己打造成中國的「眼中刺」,傷透了中國人的心,不把新加坡邊緣化,不拔掉這根刺,大家還不知道中國人原來是有脾氣的。
一直以來,新加坡是中國最大的外資來源國,中國是新加坡最大的貿易夥伴。李顯龍在這次訪華中,特別提到「南向通道」,李顯龍設計的「南向通道」,是自甘肅到重慶,再到欽州港,出口貨物到新加坡轉而發運至東南亞各國。說到底,就是希望一帶一路將新加坡納入,與新加坡的「南向通道」相對接。
當然,多一條「南向通道」也不是壞事,新加坡的金融能力還是能為我所用的,做生意,多個選擇總是好的,但這條通道,顯然已經達不到昔日馬六甲海峽那樣的重要地位,戰略性大大降低。也就說,新加坡被邊緣化是肯定的,問題是程度多大而已。而這個程度與中新關係的密切度將成正比,與新美關係無關,即新加坡的國運,取決於如何融入大中華經濟圈,因為,中國才是新加坡的衣食父母。
還有就是李顯龍在華高喊「反台獨」,這個是最基本最起碼的中新關係的外交基石,並非是新加坡對中國的「恩賜」,每一個與中國有正常邦交的國家,訪華都會喊喊的。
那中國面對新加坡此次訪華,是什麼態度呢?
大家可以留意新聞,習近平在會見李顯龍時,就語中帶刺地指出,新加坡要多做些利於兩國民心想通的事,言外之意就是新加坡過去傷了中國人的心,而且這句話還有一層意思:「多做」,就是說要看新加坡的實際行動,不能說說而已,更不能陽奉陰違。那具體做什麼?如取消與台灣的軍事訓練合作;取消在南海問題上替美日站邊;在馬六甲海峽保持戰略中立,習近平意指樟宜軍港等等。
新加坡不能指望一次訪華,就能冰釋前嫌,外交禮儀,中國肯定給足面子,比如這次就讓李顯龍見了4個常委,但新加坡需要納投名狀,才能修補他老爹積累,他自己揮霍掉的中新關係傳統友誼。
投名狀有幾個:
一是新馬高鐵接受中國投標方案,但這是商業上的舉措,是雙贏,實質還談不上是投名狀,李顯龍正是攜著這個決定來做訪華見面禮的,實際上,中國已經攬下馬來西亞段的工程,因為新馬高鐵新加坡雖然傾向日本,但其中一方馬來西亞支持中國的。若最終新加坡同意中國方案,也只算半個投名狀,李顯龍切莫以為這是重禮。
二是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趕走樟宜軍港的美軍,起碼減少使用次數,一年就象徵性的一二次。徹底去掉新加坡是「美軍亞太戰略基石」的污名。不納此投名狀,哪能看到新加坡對華示好的誠意?想一笑泯恩仇?那是武俠小說的情景而已。
還有一個投名狀,就是答允中國,不在東盟內部作亂,不和中國對著干,不做一帶一路的絆腳石。其實中國不會逼你選邊站,你可以遊走各方,取你該取的國家利益,但你不能做傷害中國利益的事,更不能一邊為美日服務圍堵中國,一邊又想索取中國甜頭,保持中立是最起碼的,這一點對小國尤其正確。
新加坡若想回到父輩那種中美二頭通吃的政治格局,幾無可能,因為國際形勢與中國發展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
必須指出的是,新加坡當初押寶希拉里,得罪了商人總統特朗普,受冷落的李顯龍今次轉身中國,含金量明顯不足。中國傳統價值觀,最重視雪中送炭的友誼,新加坡未來還要經受考驗。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那位被新加坡驅逐的美籍華人學者,新加坡指其干涉內政,其實這位學者是為中新二國友誼奔波。不僅不是「罪人」,還是有功之人。新加坡不由頭到尾改變外交思維,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中新關係不可能回到李光耀那個時代的水準。
李顯龍在十九大前訪華,就當是贈興了,是追上中國這輛經濟快車,享受一帶一路紅利,還是跟隨美國這艘浮浮沉沉的「鐵達尼號」,新加坡自己選,怎麼納投名狀,自己想!
(2017.9.22貓眼社評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貓時報》見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5: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