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栽桐引鳳」,究竟栽的是什麼桐?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7-9-5 21: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2017年4月11日

  作者:趙利傑(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現今招賢納士常會用到「栽桐引鳳」一詞,「鳳」自然是指的鳳凰,用來比喻優秀的人才,而「桐」顯然是一種植物,且是「鳳凰」這種神鳥非常喜歡的一種植物。我們知道,現實中以「桐」為名的樹種不少,那麼,這裡的桐究竟指的是哪一種呢?

  讓我們從「栽桐引鳳」這個詞的源頭說起。

  

  鳳(圖片來源:昵圖網)

  故事說的是十六國時期,曾短暫一統北方並立志混一天下的前秦君主苻堅,有一天他突發奇想,命人在阿房城栽種桐竹數十萬株,以招徠鳳凰。

  苻堅這麼做,是由於鳳凰在古代是天命的象徵,《山海經》云:「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國語·周語》曰:「周之興也,鸑鷲鳴於岐山。」鸑[yuè]鷲就是鳳凰的一種。如果真能引來鳳凰,這無疑表明自己已經獲得了天命,從而得到了統治天下的合法性。

  鳳凰自然是沒有招到的,但苻堅於公元370年滅掉了曾雄極一時的前燕,先後將清河公主及其弟慕容沖納入後宮。長安的百姓看到他們的君主如此荒淫無道,不禁譏諷道「一雌復一雄,雙飛入紫宮。」

  慕容沖小名正是鳳凰,這就是「栽桐引鳳」的由來。「栽桐引鳳」真是空穴來風?

  苻堅雖然並沒有招來真正的鳳凰,但他用桐竹引鳳凰這個想法卻也並不是空穴來風。

  早在西周時期,社會上就流傳著梧桐引鳳的傳說。《詩經·大雅·卷阿》中「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描寫的就是如此的景象:高崗上的梧桐樹沐浴在清晨的光輝中,其上金色的鳳凰正引吭而鳴。

  而到了戰國時期,莊子使得這個傳說更加豐滿。《莊子·秋水篇》有言:「夫鵷[yuān]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就是我們熟悉的「鳳凰非梧桐不棲」的原型。

  說了這麼多,那麼,這「梧桐」究竟是何物,它為什麼能吸引高傲的鳳凰為之駐足呢?引鳳的「桐樹」是何物?

  研究表明,古書中的「梧桐」既不是原產於我國的玄參目泡桐屬的泡桐(Paulownia.),更不是所謂的法國梧桐(懸鈴木科懸鈴木屬植物),而是今天錦葵目梧桐屬的梧桐,學名為Firmiana platanifolia (L. f.) Marsili。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先說說泡桐。在北方,泡桐一般被稱為「桐樹」,有些地方甚至稱其為「梧桐」,所以也就無怪乎很多人將泡桐誤以為是鳳凰棲息的「梧桐」了。就連我國古代著名的林木學家陳翥[zhù],也因為沒有看到過梧桐樹,而誤將泡桐當成梧桐。

  在陳翥看來,或許是「桐,獨受陰陽之淳氣」「開春、冬兩花,而異於群木」的緣故,受到鳳凰的青睞。

  

  泡桐

  然而,事實上,由於泡桐的樹皮呈灰色、灰褐色或灰黑色,幼時平滑,老時縱裂,乍一看來,不僅不美觀,反而有點小丑,雖然用途廣泛,但卻很難得到高傲的百鳥之王的喜愛。

  與之相反,梧桐樹樹榦挺直光潔,姿態優美,一直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或許正是由於人們對梧桐的喜愛,進而認為鳳凰也會很喜愛它。

  

  梧桐(圖片來源:昵圖網)

  梧桐樹是我國最早的人工栽培的樹種之一。

  梁·任防《述異記》記載:「梧桐園在吳宮,本吳王夫差舊園也,一名琴川」,這表明早在春秋時期,梧桐已經被作為園林植物加以栽培了。

  漢代之後,梧桐樹不僅被廣泛植於皇家宮苑(上林苑),而且開始走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孤桐北窗外,高枝百尺余;葉生既婀娜,落葉更扶疏」「有南國之陋寢,植嘉桐乎前庭」「秦妃捲簾北窗曉,窗前植桐青鳳小」等句,描寫的正是在庭院中植桐的景象。

  至於「法國梧桐」,這更是一個充滿「故事」的樹種。

  首先,法國梧桐是懸鈴木屬的植物。懸鈴木這一屬的植物包括一球懸鈴木、二球懸鈴木和三球懸鈴木,而我們俗稱為「法國梧桐」的,準確來說應該是其中的二球懸鈴木。

  其次,法國梧桐不是我國原生物種。目前學界普遍認為,它是由原產於歐洲等地的三球懸鈴木和原產於美洲的一球懸鈴木雜交而來,並且是隨著近代殖民者引入我國的。

  最後,法國梧桐更準確的名字應該是「英國梧桐」。

  

  懸鈴木(圖片來源:昵圖網)

  懸鈴木屬植物引入我國的時間各不相同,依據引種地的不同,一球懸鈴木、二球懸鈴木和三球懸鈴木也分別被稱為美國梧桐(或美洲梧桐)、英國梧桐和法國梧桐。

  其中真正的法國梧桐——三球懸鈴木,據記載是在公元401年,由西域高僧鳩摩羅什移植而來的,當時被稱為祛汗樹或鳩摩羅什樹,在我國只有少量分佈,並沒有被廣泛認識。

  而二球懸鈴木最早在英國開始栽種,它自誕生以來便深受人們的喜愛,被作為行道樹廣泛種植。後來,隨著殖民者的殖民擴張被帶入我國,並且最早種植於上海的法租界,又酷似梧桐,就有了「法國梧桐」的稱號,久而久之,它的原名反倒鮮為人知了。

  所以,法國梧桐不僅不是梧桐屬的喬木,而且也並非法國原產,只是由於懸鈴木的葉子酷似梧桐,因而被誤以為是梧桐而已。梧桐的古時「妙用」

  在古代,梧桐有著十分廣泛其實的用途。

  首先,梧桐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從古至今,梧桐一直深受人們的青睞。前文已經說過,梧桐早在先秦時期已經被人們作為園林景觀作物加以種植,漢代之後開始逐漸步入尋常百姓之家。

  明代王象晉讚美道:「梧桐……皮青如翠,葉缺如花,妍雅華凈,賞心悅目」。陳繼儒最懂梧桐樹的好處,他在《小窗幽記》中寫道「梧桐……夏秋可以開通涼爽。然碧梧之趣:春冬落葉,以舒負暄融和之樂;夏秋交蔭,以蔽炎爍蒸烈之威」。

  近現代以來,梧桐樹作為行道樹的一種加以推廣,目前在全國各地都有分佈。並且,近年來人們逐漸認識到法國梧桐「葉背柔毛和種子絨毛飛散,易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的缺點,梧桐作為一種替代樹種,想必會迎來一次新的發展機遇。

  其次,梧桐還是製作古琴的良材。

  據《後漢書·蔡邕傳》記載,我國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就是用梧桐木製成。漢代之後,用梧桐木製作古琴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普遍認識,《風俗通義》:「梧桐生於嶧陽山岩石之上,采東南孫枝以為琴,聲清雅」,就表明了這一點。

  當代植物學的研究也證明梧桐木材輕軟,適合做樂器。

  

  古琴

  除此之外,梧桐還有許多其他的功用,如梧桐的花、子、根、葉等均可入葯,樹皮可造紙,種子可榨油等等。

  時至今日,梧桐早就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植物,它被人們賦予了豐富的歷史文化意蘊,寄託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梧桐文化已經成為了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世人皆醉我獨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11:0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