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江綿恆的人生角色

[複製鏈接]

2503

主題

3368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655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法道濟 發表於 2017-7-12 03: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大陸直連看禁聞:https://j.mp/jproxy
來源:政知局,文章取自網路,旨在為讀者提供多元信息,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綿和恆久,據說是父母為這位長子取名的寓意。

此後的60餘年裡,江綿恆的名字被冠以知青、留學生、博士、科學家、董事、院長、校長等各種頭銜,但其中最著名也最難以忽視的,一直是「江的兒子」。



撰文|蕭木 黃帥

去職13天後,「上海分院院長江綿恆博士」的名字還掛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官網「現任領導」的頁面上,一正四副的格局未動,江綿恆位列最上端。

江綿恆的正式去職通知已於1月6日在院內宣布。兩天後的1月8日,上海分院官網頭條掛出《上海分院召開領導幹部調整宣布大會》的消息,文中,江綿恆的頭銜只餘下「中科院原副院長」、「上海科技大學校長」。

在這個有上海分院領導班子成員、系統研究所領導、分院機關中層管理骨幹等80餘人參加的會議上,中科院副院長詹文龍確認現年63歲的江綿恆同志「因年齡原因不再擔任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

長子江綿恆

綿和恆久,據說是父母為這位長子取名的寓意。此後的60餘年裡,江綿恆的名字被冠以知青、留學生、博士、科學家、董事、院長、校長等各種頭銜,但其中最著名也最難以忽視的,一直是「江的兒子」。

但公開資料中,有關江綿恆與父親的披露並不多。美國作家羅伯特·勞倫斯·庫恩所著《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中提到的父子細節以及江綿恆的知青經歷,後來多被引用。

文革時期,父親在武漢「靠邊站」,14 歲的江綿恆剛剛初中畢業就被送到農村,他同其他許許多多的知識青年一起接受農村的教育改造,他在糧庫工作,成天背大袋麵粉。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才有了繼續接受教育的機會。

中科院官網公布的資料顯示,江綿恆197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1982年於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獲碩士學位,後到中科院上海冶金所從事科研工作。1986年赴美留學,從事高溫超導材料和半導體物理方面的研究。

3年後,他的父親由上海市委書記升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時,江綿恆正在美國費城。《江澤民傳》記述了當時正在美國讀書的江綿恆對這重大消息的反應——

這個消息(江任總書記)對家庭中的其他成員也是一個負擔。當時,江的長子、37歲的江綿恆,正在費城的德雷克塞爾大學電氣和計算機工程系讀研究生。

6月24日,綿恆收到了系主任布魯斯·艾森斯坦的緊急信息,他讓綿恆馬上去他辦公室。

「你聽說了北京的消息嗎?」艾森斯坦教授問。

綿恆搖了搖頭。他的心急速跳動起來:有事發生了。

「你父親是新任的共產黨總書記。」

「總書記?」綿恆說,他的臉漲紅了。跟許多中國人一樣,他也許以為自然的提升步驟是從總理提升為總書記。

「我有兩件事要告訴你,」艾森斯坦教授說,「首先,聯邦調查局和地方警察局已和我們聯繫過,他們願意24小時保護你。我們不需要他們——我們會保護你。其次,我們會繼續把你當一個普通學生對待。」

「這就是我需要的一切。」綿恆說。他的態度「贏得了所有同事的尊敬」。

0 (1)
(家人合影,左一為江綿恆,左二為王治平,右一為次子江綿康)

此後20餘年,不管當事人是否覺得有「負擔」,江綿恆最顯要的角色一直都是江的長子。但在政知局(微信號:bqzhengzhiju)小編目力所及的公開報道中,江綿恆從未公開談及自己或是父親。低調的他,僅有幾次接受媒體採訪,談的也是「自己參與其中的國家尖端科技項目」。

2006年6月,《光明日報》曾在自己對數學家丘成桐的追蹤報道中披露過這樣的細節:據浙大數學中心主任劉克峰透露,江綿恆看到當天的報紙給劉克峰打電話說,他把這一天的光明日報拿給他父親看了。

此時,距離他的父親卸下其最後一個黨和國家領導人職務——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一職,已有16個月。

企業家江綿恆

中共十四大召開后翌年,身為中共總書記長子的江綿恆於1993年1月回國,進入中科院上海冶金所,其工作重點為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以及研究所的組織和管理等。

在他回國前,江綿恆所從事的工作便與商業有關。《瞭望東方周刊》的報道曾披露:在美國費城念電機工程學博士學位期間,江綿恆過得很節儉,但成績很不錯。博士畢業后,他到惠普公司工作,並被指派到加州參與惠普進軍亞太市場的計劃。這段時間,江綿恆利用晚上到聖塔芭芭拉大學念商科。

回國一年後,1994年9月,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聯合投資)創辦,海歸工科博士江綿恆以此為舞台,在中國正式踏入商海。

作為中國網通的參與組建者,江綿恆被《華爾街日報》稱為「電信市場的革命者」。其實,江綿恆的頭銜除了網通董事、上海汽車和上海機場董事會成員。更多的時候,身為上海聯合投資的法人代表的他,名字會出現在相關公司的年報中。

0 (2)

圖說:比如這份政知局(微信號:bqzhengzhiju)小編找到的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年度報告文件,其中就提到了江綿恆作為上海聯合投資公司法人對上海航空的投資與控股信息。

資料顯示,上海聯和投資是由上海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國有獨資有限公司,隸屬於上海市國資委。在公開報道中,該公司投資領域涵蓋科技、電信、航空等諸多方面。比如,電信軟體領域的中國網通、微軟MSN;交通航空等領域的上海汽車、上海航空、上海機場;金融領域的上海銀行;文化領域的鳳凰衛視及美國夢工場與中國上海合資建議的東方夢工廠,等等,背後都有上海聯合投資的身影。

2012年美國夢工廠動畫製作公司在上海合資組建上海東方夢工廠影視技術有限公司(東方夢工廠)。美國夢工廠首席執行官卡森伯格在被《證券時報》記者問及如何挑選中國合作夥伴時笑談:「也不知道是時運高,還是直覺准,幫我們找到了合作公司。」卡森伯格對合作夥伴給予很高的評價:「東方夢工廠做了一個很聰明的選擇,就是找到一個很好的夥伴,有來自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黎瑞剛先生以及上海聯和投資基金的江綿恆先生。他們是中國非常成功、實力雄厚的企業家,我們得益於他們的知識和經驗。」

官員江綿恆

0 (3)

在江綿恆的諸多人生角色里,除了商人,有18年,他的身份是中科院系統的科技官員。

1997年,回國4年的江綿恆出任上海冶金研究所所長,直至2002年。

在江綿恆離任前一年,冶金所更名為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現任所長王曦院士就是當年江綿恆從德國挖回來的。在《解放日報》十八大代表風采錄系列報道中,對王曦的報道開篇就寫了江綿恆萊茵河畔挖人才的故事:1997年秋天,江綿恆在萊茵河畔的科布倫茨告訴正在洪堡羅森多夫研究中心做訪問學者的王曦:「中科院要干大事情了,要有大發展了,也更需要人才了。」1998年6月,王曦提前一年回國。

1999年7月,中科院批准啟動「上海高技術研究發展基地」知識創新工程試點,該基地由當時江綿恆任所長的上海冶金研究所等組成,被譽為中國高新技術研究的「國家隊」,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對這一創新工作提出了「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要求。

上海冶金所由此調整主攻方向,以通信與信息、微系統、微電子作為目標。

4個月後,47歲的江綿恆升任中科院副院長。上海一直是他的工作重點。2003年4月,江綿恆曾在《解放日報》上刊文表示,支持上海建設,為上海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和實現新的跨越提供服務,是中科院義不容辭的責任。當年9月,江綿恆還代表中科院,與上海市簽署了進一步開展合作的《會談紀要》,共同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發展。

2005年,江綿恆執掌中科院上海分院,此時,他已是中科院排名第二的副院長,負責全院高技術研究所的研究與發展工作。8月19日,在上海分院領導班子宣布大會上,53歲的江綿恆穿著一件很隨意的短袖襯衫走馬上任,「短短的分頭,米色的圓框眼鏡,酷似其父的面龐神態平和」。

此前的7月14日,江綿恆曾為上海分院系統各研究所黨政領導、黨員院士、科技骨幹、黨員幹部和部分老同志上了一堂以黨員先進性教育為主題的黨課。

在中科院11個分院中,上海分院體量較大,地位特殊,其時擁有7000人之眾的上海分院,是中科院科研和高技術創新的重要基地。《瞭望東方周刊》稱,在江綿恆之前,還未有以中科院副院長之職兼任上海分院院長的先例。

這一兼就是6年。

0 (4)
圖說:2009年江綿恆陪同溫家寶考察上海嘉定工業區新能源企業

0 (5)
圖說:2014年5月24日,央視《新聞聯播》報道習近平考察上海。在習近平考察上海聯影醫療科技公司的場景中,出現了江綿恆陪同的畫面

2011年年末,年近60歲的江綿恆被免去中科院副院長之職。2015年年初,剛剛步入63歲的他離開統率9年的上海分院,被免去院長一職。

科學家江綿恆

行政生命因為「年齡原因」結束了,但作為一個科學家,並無終點。

1999年,江綿恆即出任中國科學院自主研製的中國第一顆100公斤以下微小衛星「創新一號」的首席科學家。

在官方對其介紹中,江綿恆主持多個研究項目,包括燃料電池和氫能、煤基合成油、通信小衛星、無線感測網、院信息化建設以及面向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大氣環境監測行動等項目。代表中國科學院參與多個國家科研計劃的領導工作,包括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探月工程副總指揮,上海光源工程總指揮,以及在多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的重大項目中擔任領導小組副組長或成員。在科研管理工作之餘,仍從事凝聚態物理研究。

0 (6)
圖說:2003年探測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后江綿恆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張慶偉總經理在西昌

在2003年10月下旬,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的江綿恆,曾就「神五」發射成功接受《光明日報》專訪。他出語相當直率:「一些研究人員更加習慣於在實驗室里想像萬千世界,也有人說這是象牙塔文化。這種文化背景也給從事載人航天工程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政知局(微信號:bqzhengzhiju)小編還注意到,博士江綿恆曾入圍院士增選名單。

2009年9月2日,中國科學院發布增選院士公告稱,200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選出初步候選人145位。信息技術科學部18位候選人中就包括時年58歲的江綿恆。

0 (7)

目前信息技術科學部共有院士85人,其中,與江綿恆同期候選的陳定昌、黃維、譚鐵牛、金亞秋、鄭建華、許寧生、懷進鵬、楊學軍、龔旗煌、徐宗本等10人已經入列。

校長江綿恆

在江綿恆的卸任消息中,仍然保留的職銜是上海科技大學校長。

這所2013年9月經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的新大學,2003年中科院領導就曾提出設想,10年後由上海市政府和中國科學院共同建設和舉辦,陣容堪稱豪華——

學校校委會中有兩位副國級官員,分別是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上海市人民政府原市長、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徐匡迪和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

教師陣容同樣強大,在人民日報的介紹中,已聘的專任老師中包括3位諾貝爾獎得主、1位美國三院院士、26位中國兩院院士、70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0位各級「千人計劃」人才和3位外專「千人計劃」人才。

在2013年9月的開學典禮上,還專門設置了介紹入學新生的環節,各學院負責人逐一念出每一名學生的姓名,屏幕上同步顯示出這名新生的照片、姓名和一句個性化的自我描述。

開學典禮上,上海科技大學籌建工作小組組長、時任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的江綿恆做了題為「立志、成才、報國、裕民」的主旨講話。

江綿恆的講話以中國夢為切入點。他希望上科大的研究生以造出龍飛船和特斯拉電動車、提出「Hyperloop超級高鐵」設想的真人版「鋼鐵俠」、高科技創業家埃隆·馬斯克(ElonMusk)為榜樣,培養創業激情與能力,為社會的發展和變革貢獻力量。他還希望學生們以甘坐幾十年冷板凳、在「孿生素數猜想」證明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的美籍華人數學家張益唐為榜樣,踏實治學,矢志不渝。

演講時,江綿恆的身份介紹中並無校長一職,直至2014年2月20日《人民日報》刊發上海科技大學向全國招生的消息,其中,江綿恆首次以「校長」身份在官方媒體中出現。

0 (8)

3個月後的5月14日,江綿恆以上海科技大學校長身份與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一起,陪同中央政治局前常委、前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參觀了上海的韓天衡美術館,並與著名篆刻家韓天衡合影留念。

在2015年1月6日的卸任講話中,江綿恆除了擁護院黨組的決定,感謝中科院的培養,同時他還希望各研究所要一如既往地關注和支持上海科技大學的發展。
那個虎山寨主多管閑事,嫌我罵趙婷了。你終於跳出來了!你標榜小人物,自稱不過問政治,可是一有人罵貪官,你就不高興!我罵趙玉吉,我樂意,礙你蛋疼了?她是你乾媽?還是你干爺爺?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你沒事做你的窩窩頭,管這麼多幹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12: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