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這才是真正的社會精英!我們這個時代最稀缺的人

[複製鏈接]

845

主題

1065

帖子

1953

積分

商務合作夥伴

有房有車(十三級)

積分
195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天地一笑 發表於 2017-6-2 23: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06-01 筱繭 灼見

  

  

  他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士,

  哈佛大學東亞所碩士,

  儒學家杜維明學生,

  27歲,就任瑞士某銀行駐香港聯席董事,

  29歲,就職榮膺法國一家銀行副總裁。

  

  他坐在經濟快車上幫有錢人變得更有錢,

  90年代時他就已手握數百萬美元年薪,

  可以跟洛克菲勒的曾孫女喝下午茶,

  受白先勇之邀和林青霞一起聽崑曲。

  他的事業得到過李兆基和柯林頓的支持,

  他的照片還掛在法國國家巴黎銀行總部大堂……

  

  


  

  就是這樣一個出色的華爾街銀行家,

  卻選擇拋棄精緻體面的生活,

  全職投入到拯救艾滋遺孤的事業中。

  從華爾街到艾滋村,

  他累計資助河南、安徽、雲南等10省2億元,

  幫助了20000個艾滋兒童走向正常生活!

  他就是杜聰

  01

  杜聰曾在微博上轉發過許鞍華的一句話,

  並向所有人發問:

  「你所處的時代,有什麼特別看不順眼的,

  你去儘力把它改變,那也就接近黃金時代了。

  你活在你的黃金時代嗎?」

  

  對於杜聰來說,

  放棄華爾街,放棄上流生活,

  回到國內幫助這些孩子,

  就是去創造一個黃金時代。

  

  上世紀末,

  河南一些農村遭遇了艾滋病病毒感染潮。

  一些貧困農民賣血補貼家用,

  很多血站非法經營,共用針頭,

  甚至在提取血漿后,

  把被污染過的血液注回賣血者體內,

  導致許多農民感染艾滋病病毒。

  當時杜聰因為工作關係,

  有很多機會到內地考察項目,

  也因此去了很多偏僻的鄉村,

  看到了很多人沒有機會看到的現實。

  他發現即便是在艾滋病多發的河南村莊,

  依然有很多人沒聽說過這種病。

  依然有很多人因為貧窮和無知而深受艾滋之困。

  

  他看到一個孩子,

  因為父親感染艾滋病母親改嫁成為孤兒,

  孩子每天都會站在通往母親改嫁的那個村子的路口,

  盼望著有一天媽媽能回來見他一面。

  他看到一個母親無助地坐在床邊,

  她自己早已瘦得肋骨凸出,

  卻還在擔心已經患病奄奄一息的兒子,

  還有因為沒有錢讀書而前途未卜的女兒。

  

  他看到一個學前班的小女孩,

  畫了連環畫,畫上,

  她對躺在病床的媽媽說:

  「媽媽,不如你賣了我吧,

  賣了我,就有錢買葯來治你的病了。」

  緊接著的另一幅中,她又說:

  「媽媽,不要緊的,

  等我長大以後我會回來找你的……」

  

  他聽一個父母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大學生說,

  小時候,

  經常見到爸媽和同村人一起進城「獻血」,

  媽媽每次進城都帶個麵包回來,

  自己享受之餘高興地和小朋友攀比。

  後來才知道,這是媽媽賣血后給的營養品。

  而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我從未遇到一個小小的地方竟有這樣大的苦難。

  一戶人家老中青三代受到

  『貧困』、『病』、『歧視』的三重打擊。」

  杜聰回憶當時的情景說。

  在「中國民間防艾第一人」 高耀潔帶領下,

  杜聰了解到越來越多

  因艾滋病而觸發的人間悲劇和苦難,

  他在回到香港后,

  毫不猶豫地成立了智行基金會。

  

  他說:「這世界少了一個銀行家照樣運轉,

  但眼看這幫孩子不救,就晚了。 」

  所以他後來又辭掉了年薪百萬的投行工作,

  全職做公益活動。

  

  02

  「你不能陷在慈悲里,

  你要有智慧,跳出慈悲,智慧度人。

  否則,能醫不自醫,能救不自救。」

  在杜聰看來,慈善絕非施捨,

  要授之以漁,慈善才能延續。

  

  秉持著這樣的理念,

  杜聰在上海成立了海上青焙坊village 127,

  (因為基金會第一年共資助了127人,故有此名),

  先後有200多名艾滋遺孤在這學習烘焙,

  進入五星級酒店工作。

  而Village127的咖啡店的全部收入,

  也會用於智行基金的日常運營。

  

  「你在享用美味的咖啡與麵包的同時,

  也隨手做了慈善,讓公益融入生活。」

  這是杜聰理想中的慈善模式。

  還有一次,

  法國雅高酒店集團希望為基金會捐款2萬歐元,

  杜聰卻建議對方:

  不如用這筆錢以社會投資的方式,

  在河南農村建立一個環保袋加工廠,

  支持當地艾滋婦女自力更生。

  

  就這樣,

  2萬歐元的投入,

  如今已產生了300萬元的效益,

  不僅讓艾滋婦女有了收入,

  還資助了30多名兒童每年近3000元的生活和學費開銷。

  

  「我不希望這些孩子重蹈她們父母的覆轍,

  也相信教育可以改變問題的根源。」

  對杜聰來說,做慈善,不是高高在上的。

  他要給生命以尊嚴,

  他給予孩子們教育的機會,從此改變命運,

  不再成為社會「遺孤」。

  物資、金錢的給予都很容易,

  但是對這些孩子最大的幫助還是

  讓他們可以和普通孩子一樣健康成長,

  通過教育融入社會。

  

  杜聰每年都會做大量的大學宣講會,

  他希望社會能培養他們一顆關懷他人的愛心,

  他們利用自己的技能,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

  去普及艾滋相關知識,

  讓艾滋群體不用再承擔那麼多歧視,

  他將自己的基金會取名為「智行」,

  其中包含的是「智慧與慈悲」的含義,

  他用他的智慧施以慈悲,

  也將這份慈悲傳遞給更多人。

  03

  杜聰也曾焦慮和自責,

  艾滋遺孤幾十萬他一個人根本幫不過來。

  但白先勇的一句話讓他豁然開朗:

  「儘管杯水車薪,但只要幫助了一個人,

  就已經是功德無量了。」

  

  


  

  海灘上擱淺了數不清的海星,

  儘管無法一一拋回大海,

  但每救一個,對被救的那隻海星來說,

  都是有意義的。

  

  因為智行,杜聰比辭職前更忙了,

  而且全年無休,還一文不掙,

  但是這一切對他來說都值得。

  在他的努力下,

  智行基金會已經成為民間艾滋救助力量中,

  最正規、最有效的楷模。

  他資助的20000多個孩子,

  其中2510名孩子考上了大學,

  有的考上了交大、北大,

  甚至還有去海外留學的。

  曾經那些他擔心活不下去的孩子們,

  如今一個個都勇敢地站了起來。

  

  那些曾擔心自己活不下來的孩子學了中醫,

  監督杜聰控制血糖;

  而以前吃不飽飯的孩子學會了烤麵包,

  還在世界級的麵包比賽獲了獎;

  上不起學的孩子畢業后回到家鄉貸款創業,

  幫扶受艾滋病影響的老鄉……

  杜聰終結了海外的光榮與夢想,

  


  在內地又做出另一番榮光,

  他在用他的智行構築他的黃金時代。

  04

  順風順水的人,要常常想著逆境奮鬥的人;

  無憂無愁的人,要常常想著拮据艱窘的人。

  杜聰在經濟上變窮了,

  但卻化身為20000個艾滋兒童的"富爸爸"。

  

  他腳踏實地、簡單純粹地幫助那些艾滋遺孤,

  有這種作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社會精英,

  才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稀缺的人,

  才是真正的正能量。

  在我們向他致敬點贊的同時,

  也應各盡所能去做出改變,造福社會,

  讓我們的時代更「接近黃金時代」。

  —THE END—

說的好啊!我在倍可親論壇打滾這麼多年,所謂閱人無數,就算沒有見過豬走路,也總明白豬肉是啥味道的。一看到樓主的氣勢,我就覺得樓主同在社區里灌水的那幫小混蛋有著本質的差別,那憂鬱的語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2: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