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專家:港深應攜手打造大灣區核心

[複製鏈接]

77

主題

78

帖子

57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ittyjoke 發表於 2017-5-2 10: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05-02 07:17:27|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5月2日訊(記者熊君慧深圳報道)香港將於6月前向發改委提交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的初步構思,規劃有望年底前確定。內地灣區經濟專家、北京大學城市設計研究中心主任陳可石近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香港應該將「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和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作為未來10年至20年的重大發展戰略,當中深港深度合作尤為重要,兩地政府首先應聯合成立智囊機構,共同推出實質性、具有國際水準的規劃設計方案,尤其在科技、金融、文化方面,制定出協同發展的行動方案;其次,兩地成立高規格聯合機構,擁有行政權力,推動深港城市的合作。
  自「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之後,陳可石一直密切關注粵港合作動態。他曾經在香港工作7年,致力於城市規劃和灣區經濟研究,2013年主持《世界先進城市比較研究》時,最早提出粵港澳城市群灣區經濟概念。
  調動港人創新積極性
  他認為,香港未來的發展,不能僅依靠中央政府給予政策支持,而是要調動全體港人的積極性,產生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深港在金融、科技、文化三方面互補性強,可以展開深度合作,攜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
  「近代城市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灣區經濟的歷史。」陳可石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有多個定位不同的核心城市,要讓多個首位城市形成一個世界首位城市群,就需要城市之間合作發展。
  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群應該區分定位,錯位發展。深港發展關係深厚,互補性強,可以攜手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區。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發展面臨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打破「9+2」城市間各自的利益考量,打破行政壁壘。陳可石建議,深港合作最為密切,歷史悠久,優勢互補明顯,兩地政府要率先打破行政壁壘。
  行政合作路徑須創新
  深港合作由來已久,兩地政府定期舉行深港合作會議,這是專家學者和企業家溝通與交流的平台,持續促進和完善兩地已開展的合作項目。對此,陳可石認為,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深港合作向更高層次發展需要在區域合作模式上有所突破,深港經濟和行政區行政之間的衝突是核心問題,要走出深港合作的現實困境,需要在路徑依賴基礎上有所創新。「僅僅依靠現有的深港合作會議還不夠。」
  他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契機下,深港政府應該成立更為密切的、更高規格行政機構,實質性推動河套開發、前海合作,深圳河兩岸開發等具體事宜。
  在陳可石看來,深圳高科技產業集中的南山區可以攜手香港打造科技創新核心,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與香港中環共同建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核心區和文化核心區。
  他特彆強調,比較世界一流的灣區城市群,舉世公認的世界知名核心城市都是將金融和文化的發展齊頭並進。
  金融文化「雙引擎」
  他舉例,經過20年的更新升級,歐洲馬賽港增加了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設施,從一個商務港發展為商務文化港;日本橫濱也在商務港的基礎上增設了文化和娛樂設施;悉尼達令港因為有了海洋博物館、悉尼歌劇院,讓自己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對標紐約和倫敦,在前海蛇口自貿區定位規劃和理念塑造上,將文化和金融作為「雙引擎」。」
  另外,陳可石建議,深港政府為企業搭建共同發展平台,助力深港企業攜手投資「一帶一路」國家,讓「一帶一路」成為深港企業作為未來合作的主要戰場。「香港可以與深圳企業一起並船出海,前者擁有與世界市場緊密互動的豐富經驗及成熟的金融基建,法律體系、監管制度和標準,可以在法律、工程、稅務等提供專業服務。」
  【專家解讀】深港「龜兔賽」 廿年見真章
  「香港與內地的合作模式應該改變。香港要放下身段,捨棄紛爭,主動融入與內地城市的合作。」陳可石表示,香港從不缺乏人才和良好的機制,但對長遠發展的戰略思考不夠,在過去繁榮的慣性思維下,無論是官員還是市民都忽略了近二十年內地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港工作期間,陳可石曾經參加一個有500人規模的歐美同學會的俱樂部。該俱樂部是由在歐美留學後到香港的內地專業人士組成,大多集中在金融、文化、科技等行業。
  他表示,2002年至今,同學會中90%成員陸續離開香港迴流內地。「這是一個驚人的變化。」
  他指,這說明內地有更多機會。他以深圳的飛速發展為例,指如果用龜兔賽跑做比喻,「短則20年至30年,長則50年後,深港之間很難說誰是烏龜誰是兔子。」
  聯手創核心「一國兩制」魅力
  陳可石建議,香港要與時俱進,調整城市發展策略,改善經濟、文化、科技發展結構,放下身段與周邊城市,特別是深圳形成平等合作和競爭關係。「如果香港失去「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可能就永遠錯失了發展時機。」
  他表示,「香港應該攜手深圳,聯手打造成為大灣區的核心,這也是「一國兩制」的魅力所在。」
  【話你知】「灣區」橋頭堡前海潛力大
  按國家戰略部署,前海功能定位為:深港合作先導區、體制機制創新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結構調整引領區。
  陳可石認為,在灣區發展的黃金時期,前海應抓住機遇,大力發展。
  他認為,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一直在深化深港金融合作,將有望成為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內地的橋頭堡和中國內地企業走向世界的跳板,成為灣區經濟的火車頭。
  借鑒世界先進港口經驗,陳可石認為,深圳前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包括自然與區位條件優越,交通便利通達,與內陸腹地聯繫緊密,潛力巨大,在粵港澳區域內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另外,前海有一定的高新技術發展基礎,人口資源充足,勞動力成本低廉,能一定程度降低港口服務的費用。
  他建議,深圳應該加強與香港在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以及其它領域的合作,形成「同城化」發展態勢。依託深圳與內地的聯繫優勢和香港的對外聯繫優勢,堅持不懈地走向國際市場,不斷提升深圳的國際影響力。
  橫琴「智慧自貿區」促高端通信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盧靜怡珠海報道)珠海橫琴新區管委會近日透露,橫琴「智慧自貿區」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信息化保障隊伍已組建成型。未來橫琴自貿區將以信息化快速通道促粵港澳融合發展。目前,橫琴正與香港電訊盈科確定就通信及信息化等領域開展研究合作,並啟動橫琴新區融合港澳通信服務整體規劃設計。
  橫琴新區管委會表示,已與中國信息通訊研究院、香港電訊盈科簽署了相關合作協議,參照國際標準,研究在終端設備、系統集成、無線運營等方面實現突破,並通過無線城市建設,帶動相關研發機構和產業向橫琴聚集,建立創新驅動機制和技術產業化機制,形成集聚國家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公共測試平台以及高新技術企業的高端通信產業「生態群落」。
  擬建「信息港」推廣技術
  此外,橫琴方面還稱,服務於「粵港澳大灣區」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粵澳信息港建設規劃現已完成,計劃在橫琴建設粵澳信息港。據透露,「信息港」建設會以「大數據產業」為目標,會先在營商環境和公共服務上應用和示範推廣一批先進成熟適用技術。
  除了上述正在推進的新規劃外,橫琴自貿區目前已建成以光纜為主體、數字微波為輔的大容量幹線傳輸網路,規模、容量、技術等方面均較之前有較大突破。
  據透露,區內主幹光纜已鋪設完成、通信管網已基本成型,並建成了兩個主幹機房,服務於整個橫琴大數據平台業務、收斂接入區業務等工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4: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