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世界工廠"不算啥:"太空製造"才是人類的未來?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17-4-6 13: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04-06 09:49:33 來源: 網易科學人舉報

  未來工廠可能漂浮在太空中。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你想要更好的太陽能電池板、更快的網路、更環保的計算機晶元以及實驗室培育的人類心臟嗎?太空製造或能幫助我們實現這些夢想。未來工廠可能漂浮在太空中,3D列印技術能夠製造任何產品,包括火箭。

  

  圖:私人公司幫助進入太空變得更容易,這也為製造業開闢了新的通道。Bigelow Aerospace公司正展示其可擴展艙,它可以充當近地軌道上的工廠

  2016年夏季,一架飛機進入墨西哥灣上空近萬米高空,不斷翻轉騰挪。它的目標不是為了尋求刺激,而是進行大膽的科學實驗。在25秒鐘內,它以拋物線的方式飛行,以便飛機上的「乘客」體驗模擬失重狀態,允許高科技印表機將心臟幹細胞變成雙心室,即嬰兒心臟的簡化版本。

  儘管這個實驗令人印象深刻,但其實際上只是更大膽目標的組成部分。nScrypt(幹細胞印表機製造商)、Bioficial Organs(墨水供應商)以及Techshot(想出心臟實驗的美國科技公司)高管正計劃於2019年在國際空間站上列印心臟補丁。這個印表機將隨著商業火箭被送到空間站上。

  Blue Origin和SpaceX等私人太空飛行公司經常受到譴責,被指利用納稅人投資虛無縹緲的工程。但這些公司的出現,的確幫助向太空發送貨物和設備的成本變得更廉價。如今,向太空中發送每公斤貨物大約需要5000美元,而在太空飛機時代需要3萬美元。為此,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和研究人員正尋求利用進入太空相對廉價的方式,利用低地軌道的獨特品質(包括真空、微重力、無限太陽能、極端氣溫),大力發展製造業。他們的實驗已經推動了醫學、技術以及材料科學方面的創新。最終,「軌道製造」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生產方式。

  更輕巧的心臟

  心臟移植病人可能需要漫長的等待,才能找到合適的移植器官。在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后,他們餘生都需要服用免疫抑製劑,以便於身體不會排斥外來器官。利用病人自己的幹細胞列印心臟,不但可以加快移植速度,而且還能降低免疫排斥反應。此外,這種列印心臟還可以完美適應病人原來心臟的尺寸。

  

  圖:藉助「嘔吐彗星」的模擬微重力環境,許多公司成功利用3D列印技術列印出較小的心臟結構

  然而談及在地球上列印心臟,地球引力成為最大的阻礙。要想可列印的生物墨水成長,幹細胞的培養基和營養物就需要擁有水的特性,以確保細胞在移動過程中編織成健康的心臟組織。因為這種水的特性,要想在地球上培育心臟,你需要支撐結構。Techshot首席科學家尤金·博蘭(Eugene Boland)表示:「如果研究過心臟,你會發現它實際上就是包裹在肌肉中的開放空隙。」不幸的是,科學家們還沒有想出培育幹細胞的支架,這個支架要在不損傷新生器官的情況下被摘除或融化。

  通過在太空中列印器官,Techshot認為可以培育出不需要使用支架的完整心臟。博蘭說:「如果我們在地球上嘗試,它在1秒鐘內看起來非常完美,但隨即就會成為桌子上的融化物。它看起來就像個果凍,在立即被切開分享后,到你的盤子里它已經變得一團糟。」

  但是微重力環境可以幫助心臟維持形狀,甚至不需要任何支架。這是因為,微重力使得3D列印形狀更加直接。在地球上,複雜的3D物體(比如心臟模型)需要以2D層的方式列印,在相當耗時的過程中,一層層列印覆蓋。nScrypt首席執行官肯尼斯·徹奇(Kenneth Church)表示,在微重力環境中列印可以讓物體以真正的3D形態列印出來,速度提高100倍。

  

  圖:在墨西哥上空翻滾的飛機上,研究人員正模擬微重力環境實驗3D印表機

  在去年7月份的拋物線飛行中,nScrypt和Techshot列印的首個心臟結構,在列印后1分鐘內就失去了半數重量,當時飛機上剛剛恢復重力。國際空間站上的失重環境應該可以讓幹細胞維持住形狀,直到其成長為功能齊全的心臟組織。博蘭估計,太空中列印出來的器官可以在培育45天後重新送回地球。

  徹奇將這個項目視為超越3D炒作之外的完美方式。他說:「人們已經厭倦了炒作,他們承諾向你提供心臟,可是心臟在哪兒?我能告訴你的是:它在太空中。」

  全新網路

  美國宇航局下屬Space Portal Office物理學家伊奧娜·科茲木塔(Ioana Cozmuta)已經評估過數以百計與太空相關的技術。她的任務就是尋找和審查想在太空中做生意的合作夥伴。她說:「我的目標是為商業太空創造成功故事,但我深受炒作之苦。」

  科茲木塔的部分工作是擔心迷人的領域出現令人失望的危險。無數的爆炸事件表明,即使「黑天鵝」企業家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也不能免疫昂貴的錯誤,複雜的火箭科學中經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意外。英國大亨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2008年就曾預測,太空旅遊在2010年中期就可能實現。然後他又將這個日期推遲到2013年聖誕節、2014年聖誕節,最終期限由於測試飛行期間發生致命事故而變得遙遙無期。

  即使對於世界上最聰明、最富有的企業家來說,太空依然充滿了風險。在評估了數以百計的公司后,科茲木塔已經發現許多高管敲定的、令人興奮的空間商業創意,即使這些計劃充滿了漏洞。

  美國南加州公司FOMS已經贏得資助,明年開始在國際空間站上製造東西。該公司這樣做的部分原因是,需要確保項目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FOMS首席科學家迪米特里·斯塔羅杜波夫(Dmitry Starodubov)決定放棄在太空中採集稀有金屬的想法,比如鉑金,其目前每公斤售價約為3萬美元。在斯塔羅杜波夫看來,這依然不足以讓太空採礦盈利。他說:「即使我們的月球是純鉑金構成的,我們的模型顯示,在月球上採礦並將其送回地球,在商業上依然是不可行的。」

  相反,FOMS著眼於更輕、更有價值的目標——光纜。典型的光纜可以將這些文章傳輸到你的手機屏幕上,每公斤售價約為3000到5000美元。但是太空光纜可以傳輸更多數據,或讓數據傳輸更便宜,因為其要求的能量更少。最貴的光纜每公斤售價達到數百萬美元,顯然這就是價值重量比(value-to-weight ratio)最合適的產品,而在太空中製造成本和風險更低。

  

  圖:在零重力環境下製造的光纜比在地球上製造的光纜質量更高,這意味著其信號損失更少,使用更少的能源傳送數據更多,也更便宜。

  ZBLAN這樣的太空光纜也可以在地球上生產,但並不容易。製造ZBLAN光纜的正常過程包括將特質玻璃加熱到300攝氏度以上,然後將其拉長,就像長長的口香糖那樣,通常需要在高10米到20米的低落塔上進行。但是原料尺寸限制了電纜的長度,光纜最長為700米。理想情況下,公司希望光纜越長越好,因為節點可能導致信號損失。此外,重力導致ZBLAN的晶體結構沉降,從而產生導致信號變弱的缺陷。

  這也是為何斯塔羅杜波夫希望能在國際空間站上製造ZBLAN和其他複合材料的原因,太空產品在質量和數量上都遠遠超過地球。他已經幫助創造出原型,利用行李箱大小的低落塔像花園軟管那樣將光纜繞到線軸上。科茲木塔表示:「從理論上看,可以在24小時內拉出數百千米長的光纜。」沒有重力困擾,也不會出現結晶的問題。

  儘管ZBLAN很難在地球上製造,但研究人員依然對這些東西很感興趣,因為它比二氧化硅傳播更廣泛的光波,包括紫外線和深紅外線。這可能被用於創造未來技術,比如紫外線手術激光、眼部安全紅外製造工具以及更好的熱追蹤導彈反制措施等。此外,它也可以讓我們的寬頻管道變得更寬。科茲木塔估計,與現存二氧化硅光纜相比,太空製造的ZBLAN信號密度損失可減少100倍。與此同時,它也可以幫助傳輸數據更便宜,因為使用更少的能量可將同等數據傳輸更遠的距離,不再要求更昂貴的傳輸設備。

  至於纏繞好的光纜如何運回地球?科茲木塔說,你可以將其交給SpaceX帶回來。

  砷的未來更光明

  有些在太空中製造的材料無需送回地球,就可以為我們提供幫助。以鎵砷複合物為例,8英寸的晶片價值超過5000美元,而且會導致大量有毒副產品。但它可被用於製造最好的太陽能電池板,40%的太陽能可以被轉化為電能,而硅質太陽能電池板的轉化率僅為15%到20%。

  美國休斯頓大學材料科學家亞力克斯·伊格納季耶夫(Alex Ignatiev)20世紀90年代首次在真空環境中製造出鎵砷半導體,其質量是地球上同等產品的10000倍。那是因為,原子氧與真空環境可以讓這種複合物在原子層高度整齊地生長,互相堆疊成數萬層,而且不會產生任何扭曲,從而大大增加太陽能的轉化效率。從理論上看,沒有缺陷的鎵砷最多可以讓太陽能的轉化率達到60%。

  伊格納季耶夫設想,在軌道上安裝1公里寬的鎵砷太陽能電池板陣列,收集太陽能,並通過微波將其傳送回地球,類似日本2015年提出並演示的太陽能農場。無需在地球上建造脆弱的電池板,在太空中組裝太陽能電池可大幅節省成本。伊格納季耶夫說:「當你身處太空中時,你可以進入地球同步軌道,因此你可以總是面對太陽,然後將能量傳輸回地球。」地球上的網狀接收器可以接受微波信號,它們可避免微波對飛機、鳥類、莊稼以及牲畜產生傷害。

  

  圖:與標準硅質太陽能電池板相比,鎵砷構造的太陽能電池板(與NASA黎明號太空船上的類似)效率更高。可是,生產鎵砷電池板會產生有毒副產品。在太空中製造鎵砷太陽能電池板可減少有害作用,同時增加其效率

  可是,沒人想要看到低地軌道變成漂浮的有毒垃圾堆。幸運的是,太空具有分解有毒殘留物的獨特能力。除了保護地球大氣層外,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輻射可以分解危險分子,將它們分解成無害成分。伊格納季耶夫說:「我們的地球是個封閉系統,對於大多數分子來說,裡面的開放環境並不容易進入。它們要麼在真空環境中分解,要麼徹底蒸發。」

  對於亞馬遜和Blue Origin創始人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來說,將有毒產物拖入太空處理似乎是個不錯的主意。貝索斯曾在去年6月份和9月份宣稱:「你可以前往太空拯救地球。出於保護環境的原因考慮,我們需要在太空中建造超級晶元工廠。在那裡製造半導體這樣的骯髒東西,可以讓危險完全遠離地球。」

  儘管我們的電子產品散發出各種美麗的光芒,但製造計算機晶元卻也非常危險。製造單個集成電路板需要2200加侖水,以便清理和冷卻晶元,2015年我們製造了大約9億個這樣的電路板。儘管廢水經過處理,美國半導體公司在2003年到2013年間依然被發現有1萬多起違反環保法行為。可是,如果你使用冰凍真空作為冷卻劑,誰還需要水呢?

  太空製造的未來

  不管前景多麼誘人,在太空中生產都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還需要承受住風險。肯定會出現生命損失和高額成本,但那並非意味著這種方法無效。在失重環境中成功列印心臟后,Techshot的博蘭花些時間慶祝這個裡程碑。他說:「我們感到驚訝,我可以告訴你,這種方法肯定管用。」

  除了正在考慮在國際空間站列印心臟,nScrypt的徹奇還有更大的目標。假設這種方法能夠顯著提高生產速度,3D列印的優勢將讓太空列印與地球上的大型製造商相互競爭。伊格納季耶夫的太空鎵砷太陽能電池板就是個例證,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衛星甚至飛船。徹奇說:「我希望能在太空中列印所有東西,包括火箭。」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8: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