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衷於童話整理研究的同時,周作人還在童話譯介上投入了極大的熱情。早在1904年就翻譯了《天方夜譚》(《一千零一夜》)中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次年5月以《俠女奴》的書名出版。1908年與魯迅合譯《域外小說集》時,首篇即是周作人翻譯的王爾德的童話《安樂王子》,也因此成為中國譯介王爾德童話的第一人,並且在計劃中的「域外小說集以後譯文」目次表中,作者還列出了「英國,懷爾特(即王爾德):杜鵑」一條,此處的《杜鵑》一篇即是緊隨《安樂王子》之後的《夜鶯與薔薇》(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在該書中,還收錄了另一篇安徒生的童話《皇帝之新衣》,比劉半農於1914年發表在《中華小說界》第7期上的《洋迷小影》(即《皇帝的新衣》)還早幾年,據筆者求證,周作人應該是我國翻譯安徒生童話的第一人。十年之後,周作人又翻譯了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女兒》(即今譯《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並於1919年9月發表在《新青年》上。1923年他還翻譯了日、美等國的童話劇作,輯為《兒童劇》。而與童話密切相關的民間故事、歌謠等,周作人也翻譯頗多。從譯介情況來看,周作人幾乎沒有譯介某個外國作家的童話集,多為零散的篇目,所翻譯和介紹的世界三大童話——《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中的篇目,都成為後世經典,可見其翻譯嗅覺之敏銳。
原文:The streets looked as if they were made of silver, they were so bright and glistening; long icicles like crystal daggers hung down from the eaves of the houses, everybody went about in furs, and the little boys wore scarlet caps and skated on the ice.
周作人一手從國外「拿來」理論資源,又一手從國外「拿來」文本作品,童話的譯介在周作人的文學翻譯中佔有重要地位。從1904年翻譯《天方夜譚》中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始,周作人陸續翻譯了眾多的童話作品。在《域外小說集》第一集中,收有一篇譯自英國作家「淮爾特」的童話「《安樂王子》」,此即王爾德的著名童話《快樂王子》(The Happy Prince),以及另一篇安徒生的童話《皇帝之新衣》。周氏兄弟的初衷,是計劃「待到賣回本錢,再印第三第四,以至第X冊的,如此繼續下去,積少成多,也可以約略介紹了各國名家的著作了」。也就在《域外小說集》第二集卷末刊登出的「域外小說集以後譯文」目次表中,譯者就列出了「英國,懷爾特(通譯為王爾德):《杜鵑》」一條。此處所說的《杜鵑》一篇,即是收在王爾德童話《快樂王子和別的故事》(The Happy Prince and Other Stories)的第二篇——《夜鶯與薔薇》(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緊承《快樂王子》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