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咳,我是靠語文的底子做物理的!

[複製鏈接]

1633

主題

5156

帖子

688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沒有放屁 發表於 2017-2-1 11: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7-01-31 08:45  科學網

  新年快樂

  01

  最近跟一個女童鞋說了大話,說我的學術論文裡面是有老文藝青年的影子的。女童鞋不信,要我老人家舉個例子,我就拿出最近與王教授和李博士合作發表的論文,題目是:

  Terrestrial matter effects on reactor antineutrino oscillations at JUNO or RENO-50: how small is small?

  JUNO或RENO-50實驗中地球物質效應對反應堆反中微子振蕩的影響:多小才算小?

  我得意洋洋地說,題目中最文藝的部分「how small is small」一定是我老人家的手筆,外人看了就應該知道,我的合作者們一般不會在論文和演講中這麼表達。女童鞋撇了撇嘴,表示認可。

  02

  其實我在自己有生以來的第一篇學術論文的題目上,就栽了跟頭。那篇論文發表於1990年的Phys. Lett. B上,題目是

  The effect of a light neutral Higgs boson to the Z lineshape

  一個輕中性希格斯粒子對Z粒子線形的影響

  大家一眼就看出來了,題目中有個英文錯誤:to應該換成on。當時這個題目也是我取的,但我的碩士導師吳老師沒在意,而且論文很快就被發表了,於是這個小錯誤就成了我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塊心理陰影,初步估算,其面積大約一平方厘米。

  吳老師在專業上非常傑出,但他的英文不太好,儘管在美國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都長期呆過。他曾經告訴我,他有個美國英文老師,會幫他改一改學術文章的語法和表達。但是他沉痛地說,自己最重要的一個工作,因為英文的問題投稿被編輯部和審稿人耽擱了,以至於後來瑞典的女同行率先發表了類似的成果,最終那個物理不變數被稱作Jarlskog不變數,而不是Wu不變數。我當時聽了和現在回想起來,也覺得非常遺憾。

  03

  做理論研究,論文裡面沒有數學公式將是不可想象的。但天生隨性的我老人家,確實發表過一篇沒有數學公式的論文。1995年,我在義大利的一家期刊上發表了題為

  Remarks on the quark diagram deion of two-body nonleptonic B meson decays

  關於二體非輕B介子衰變的夸克圖描述的評論

  的論文,裡面除了文字就是表格,通篇沒有一個公式。我當時是故意的嗎?是的,我就是想留下這樣一篇論文,逗逗自己開心。

  那篇論文發表之後,有一次遇上了我的一個師弟,他說師兄你發表了一篇沒有方程式的論文,真能扯呀,太不靠譜了!我老人家笑了,不靠譜容易嗎?那是要一點一點積累才行的。

  04

  前年我帶著自己的四川周學生寫了一篇很有趣的小文章,把無中微子的雙貝塔衰變有效質量項用圖形表達了出來,發表在2015年的CPC期刊上。為了給我們發明的圖形語言起個名字,我老人家煞費苦心,最後選擇了coupling-rod diagram(傳動桿圖形)一詞,小小地文藝了一把。

  其實最精彩的文藝還在這篇論文的最後一段。參照語文作文引用名人名言會加分的套路,我老人家大膽地引用了費曼他老人家在諾貝爾演講中的話為我們自己的圖形表述辯護。我強調,雖然解析和幾何表述在科學上是等價的,但是在心理學上是不同的,誰看簡潔的幾何圖像不覺得舒服一些?!而且,後者說不定會讓現象背後的物理本質更透明。周同學讀了很興奮,誇了我一句:邢老師你數學不怎麼樣,語文還湊合呀!

  這孩子有所不知,從小我的算術就是體育老師教的!

  物理所的曹則賢老師一直對我這種沒有數學底子的人做理論物理研究感到失望,我其實和他有同感。最近在國科大給本科生上課時提到這件事,同學們都寬容地笑了。

  05

  但費曼畢竟是大物理學家。有本事你在專業論文中引用非專業人士的話呀!這就不能不提到我和博士后老闆Harald Fritzsch在1999年完成、2000年發表的那篇大作:

  Mass and flavor mixing schemes of quarks and leptons

  夸克和輕子的質量與味混合機制

  這篇綜述性論文費了我一年的時間才寫出來,其中當然還有其他科研任務,最後把我老人家累得胃出血。Harald作為老闆,主要在論文的引言和結語部分下了功夫,特別是結尾,他老人家出乎我意料地引用了以色列哲學家Max Jammer的一段話:

  The modern physicist may rightfully be proud of his spectacular achieveme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wever, he should always be aware that the foundations of his imposing edifice, the basic notation of his discipline, such as the concept of mass, are entangled with serious uncertainties and perplexing difficulties that have as yet not been resolved.

  多美、多深沉的表達啊!我當年和後來的周同學一樣,傾倒了。

  思想、表達,再思想、再表達,這就是我作為一個職業物理學家對科學與人生(包括愛情)的全部認識,不學好語文能行嗎?

  

我句句真話. 決不放屁. 版上如有臭味. 我沒有放屁. 不是我放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5 22: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