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冷知識:十八般武藝到底是哪十八般?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2-2 22: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十八般武藝又叫十八般武器。根據舊版《辭海》的解釋,是「我國武藝之總稱也,相傳為戰國時孫臏、吳起所遺傳,分九長九短。九長為槍、戟、棍、鉞、叉、鎲、鉤、槊、環;九短為刀、劍、拐、斧、鞭、鐧、錘、棒、杵」。所謂九長九短,是指九種長的兵器和九種短的兵器。古語「短兵相接」的「短兵」,就是指的這類「九短」。兵的本義為「兵器『,所以《說文》說:」兵,械也。「後來即以執掌兵械的人為」兵「,是引申義。這是歷代相傳的第一種說法。

  可是,《水滸》第二回描寫史進每天請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經過半年,史進的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鐧、劍、鏈、撾,斧、鉞、戈、戟、牌、棒、槍、扒都學得精熟。這和歷代相傳的十八般武藝有些不同。特別是它換上了弓、弩、矛、錘都是常用的不可缺少的,這是第二種說法,而且也比較全面,但是,明代馬愈的《馬氏日抄》卻說:「己巳歲,兆寇作難,官司招募勇敢。山西李通,行教京師,無人可與為敵,遂應募為第一。試其技藝,十八般皆能: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鐧、十三錘、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杷頭、十七錦繩套索、十八白打。和《水滸》里描述的又有不同,這是第三種說法。明代謝肇淛的《五雜俎》卷五,朱國楨的《涌幢小品》卷十二都從此說,清代褚人獲的《堅瓠集》更是完全本於《馬氏日抄》。

  哪一種說法正確和全面,還沒有人作出判斷。只是三種說法雖有不同,其中絕大部分的武器都可以理解,「白打」是什麼卻要費點考證。據清代周亮工的《閩小記》卷上說:「武藝十八,終以『白打』。以白打為終,明乎其不持寸鐵也。」那麼,白打就是赤手空拳地相打,也就是拳術。十八般武藝添上「白打」,自然是很重要的,也是常見的,只有這樣,所謂武藝也才能夠更加全備,甚至還是一切武藝的基礎。不過,它並不屬於兵器,只能說「武藝」不能說「武器」。《涌幢小品》將它列入「兵器門」,就很不合適。

  至於白打又為古代的球戲,屬於「蹴鞠」的一種,那就更不屬於「十八般武藝」的範圍了。

  其實,古代武器中還有彈、矟、匕首、飛鏢等等。《通俗文》說:「匕首,劍屬。其頭類匕,故曰匕首,短而便用。」又說:「矛長丈八者謂之矟。」均見《藝文類聚》卷六十引。那麼,張飛的丈八長矛應名為矟。彈則早見於《左傳》。至於飛鏢,也是屬於短兵,而專用於投擲;還有一種毒藥鏢,更是很厲害的武器。《三俠五義》中的那些俠士,幾乎每個人都善於使用。這樣,所謂武藝就實在不止十八般,因而這個名稱也有問題。怎麼會成為「十八般」的,更是一個待破的「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13: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