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應保持定力——再論特朗普的個人特點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1-14 00:1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壽慧生:中國不應把賭注壓在用非制度方式和特朗普溝通,爭取其好感。中國因此面臨的風險將遠遠不止面子損失。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壽慧生

  特朗普上台後的中美關係走向,近期引起了廣泛關注。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筆者近來接觸過的幾乎所有專家、學者、外交官員,都在急迫地勸說中國政府和領導人,尋找任何可能的渠道和關係來接近特朗普,改變他對中國的看法和處理方式,以此來改善日益緊張的中美關係。

  這背後的邏輯聽起來非常自然:既然特朗普是一個不靠譜、行事不可預測之人,無視制度約束,那最好的辦法當然是用非制度的方式和他進行個人層面的溝通,取得他的好感,從而改變他的決策。

  但這是很多人在錯誤判斷美國大選結果后的又一次巨大誤判。這個誤判將讓中國陷入特朗普的圈套,被他牽著鼻子走。

  第一個遵從這個邏輯行事的國際領導人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選后第一時間拜見特朗普。然而,有多少人相信這次會面會真正改變特朗普上台後的對日政策?12月1日,基辛格以93歲高齡不遠萬里來北京為特朗普遊說。12月2日,特朗普與蔡英文通電話,當天正是基辛格會見習近平的時候。12月5日,前美國副總統戈爾通過特朗普的女兒得以和他共進晚餐,勸說特朗普接受全球變暖的理念。據說兩人相談甚歡。但兩天後,特朗普就宣布任命一位以不注意全球變暖著稱的反環保主義檢察官來主持美國環保署。

  姑且不論中國領導人和中國輿論是否能接受這種近乎羞辱的做法。問題在於,這種做法不僅無效,甚至有害。

  首先,假如特朗普真的像大部分人所認為的,多變而不可預測,,甚至近乎瘋狂,不可以常理度之,那我們就會面臨一個難題:討好一個瘋狂無理性的人並無用處——即使今天能討他歡心,誰來保證他第二天不會翻臉?這樣的事情在特朗普身上並非特例,而是他的常規劇目。

  其次,特朗普表面上可能瘋狂,但如一位美國外交官私下所言,他的瘋狂是「狐狸的瘋狂」,用「非理性」來判斷他會造成巨大代價。事實上,據說特朗普曾批評奧巴馬的個性缺陷在於行為太過理性,太容易被預測,而他自己的長處則在於無法被別人預料,這是他做交易的秘訣。無論這個傳聞是否屬實,對特朗普過往的言行做一個梳理會讓我們清楚看到,他的行事風格一以貫之——作為一個媒體世界的產物,他習慣使用誇張的語言和行為博得注意,他樂於玩弄對手,用羞辱、恫嚇、虛假言論等讓對手難堪退讓,用這種近乎無賴的方式在生意場獲得成功。

  在思想層面上,他的世界觀深深根植於他在「冷戰」時代形成的思維定勢,沉浸於對美國偉大榮耀的緬懷中,同時對「日本經濟威脅」的不安始終揮之不去。儘管他對普京和俄羅斯的善意言論和他對交易的強烈重視,讓人覺得他缺少意識形態成見,但如同其他大部分「嬰兒潮」一代的美國人一樣,「冷戰」思維是他這代人無法逃避的潛意識。而特朗普長期以來的極端言論(例如很多人對他的法西斯傾向的擔憂),以及他近來的人事任命釋放出來的信號,足以讓人擔憂,他正在將世界推回到那個時代。正因如此,我在另文中曾警告,不可低估他的潛在的價值觀對他的外交政策的影響,和他維護自己的價值觀的決心。

  如果這個判斷正確,我們可以肯定,把賭注壓在用私交來改變特朗普的想法和行為,會讓中國政府不斷陷入前述幾位外交家遭受過的尷尬。但中國因此而面臨的風險會遠遠不止面子上的損失,因為這涉及到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相信領導人的個人承諾可以信賴,是對國際關係的嚴重無知和不尊重。國家領導人通過私人關係來營造更好的外交氛圍來改善國家關係和政策,是一種自然和必要的行為。但是,如果讓這種方式主導甚至取代制度性的外交談判和協商,這種做法是在遵循一種與現代國際關係行為準則截然相反的邏輯,是將國家利益置於巨大風險當中。

  應對特朗普,關鍵要認識到一點:他是個典型政客,有足夠的街頭小聰明(street smart),善於藉助媒體左右輿論,為維護自己的權勢和利益甘願放棄原則(比較一下他競選時對打擊華盛頓腐敗問題的承諾和他如今對自己的財產和裙帶關係的處理方式)。他對美國國家利益與國際安全之間的關係的認識膚淺而偏頗,被基辛格稱為缺乏世界觀。他熱衷於用展現肌肉來代替威望,相信這是美國獲得世界領袖地位的關鍵。他對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市場產業鏈和在此背景下形成的中美經濟相互依賴的理解膚淺,幾乎沒有多少認識,不惜用自毀式的貿易保護主義來煽動他所依賴的民粹主義。對於中美之間在經貿關係以外的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巨大合作空間,他的認識更是空白。這些都和美國長久以來的價值觀和外交原則,以及美國未來的發展需求相左。我們目前無法確定,在多大程度上他的這些認識會反映到他的政策上,以及美國社會在多大程度上會容忍他的行為。

  但對中國來說,特朗普不足為懼。逐利者,餌誘之。既然他目前所有關心的問題的核心是在貿易上討利,今天的中國就有足夠的資本與之討價還價。更關鍵之處在於,中美經貿關係已經高度相互依賴,任何交易都很難說清楚誰輸誰贏。貿易戰中吃虧的不會僅僅是中國一方。何況,隨著中國國內消費市場和海外投資規模的急速擴大以及中國在技術領域的快速發展,中國對美國的依賴在下降,而美國對中國的依賴則在上升。這是一個利好中國的大前提,是中國把握底線、制定對策的根據。在這個前提下,中國需要做的是讓自己的態度和政策更清晰具體,壓縮特朗普漫天要價的空間。

  特朗普摒棄制度和規則,試圖將國際社會推回到舊日江湖時代,藉以亂中取勝,肯定會在接下來這幾年讓中國領導人(也包括整個世界)不得安寧。因此一定程度的摩擦和損失不可避免。但考慮到美國自身對他的約束和中美實力關係的轉變,中國不必高估特朗普破壞中美經貿關係的能力。中國應對的關鍵是要保持定力,泰然處之。特朗普風暴激起的沙土,中國沒有必要追著狂跑。既然無法躲避,就要鍛煉內功,像磐石如如不動,切不可變成落葉,為他的表演助興。否則,受不了他的刺激,就會著了他的道。中國需要明白,政客的街頭小聰明需要治國者的大智慧來對付。

  對中國來說,未來真正的挑戰並非特朗普。他帶來的這些麻煩也未必完全是災難。中國在未來最需要考慮的,不是如何對付特朗普和美國,而是如何與整個世界打交道。這就要求我們從從全球史的層面來看問題,而不僅僅是關注在戰術的淺表層次上。

  人類社會幾千年的進步成果,是不再依賴帝王們的個人意志和喜好來處理國際關係,而是通過制度,讓政府的言語和行為儘可能保持一致,讓國家間關係變得容易預測。戰後的制度建設為國際和平與發展提供了人類從未享有過的空間和機遇。如今特朗普借美國社會的動蕩而得以入主白宮,試圖以政客的權術,為實現美國的眼前利益而顛覆這些制度。

  從更寬泛的角度看,特朗普並非特例。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動蕩的時代,一些根本性原則面臨挑戰,法治和個人專斷、民主和民粹、國際秩序和國家主義之間的分界線逐漸模糊,像特朗普這樣的很多政客會發現這種新的環境正合自己心意。這些人有能力把這個世界變亂,但無助於把世界變好。中國的領導人需要做如下判斷:在這個大變動中,中國該扮演怎樣一個角色?這個問題的回答將決定中國未來在世界中的地位。

  長期以來,中國被詬病之處,也是中國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的問題,其實和特朗普的特點類似:決策透明度低;政策缺乏重點;政策變化大,難以預測。既然中國正需要在這些方面改變自己,為什麼又要在這些方面遷就特朗普的隨性,幫著他毀掉國際社會幾十年來經營的成果?對中國而言,在這些方面改進的挑戰,可能要遠遠高於應付特朗普的挑戰。但如果中國真能度過此關,向世界展示自己有決心和能力成為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和供給者,而不僅僅是一個經濟體量上的巨無霸,那麼,特朗普在接下來這幾年對世界秩序的破壞行為,將是他送給中國的一個最好禮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4: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