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無性,能愛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硨磲大爺 發表於 2017-1-13 06: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周沖 武志紅

  看過一個小短篇。

  寫兩個人,因為洪水的緣故,困在一個山上小屋,等待他人的救援。

  但因為洪荒肆虐,救援隊在一片忙亂、哀號與死亡中,早已經遺忘了他們。

  他們在山頂一呆,就是一兩個月。

  山下洪水滔滔,天空陰霾滾滾,整個村莊都是一派末日景象。

  所幸的是,屋裡有糧食,有柴火,有水,於是,就這樣過下去了。

  閑得無事時,就開始做愛。

  非常頻繁,也非常激烈。

  他們是近鄰,一個有家庭,一個還未娶。

  互相也沒好感。但兩個月之後,竟成了生死之戀。

  女人一下山,就找到原先的丈夫,捨棄所有,只求離開。

  看到這個小說時,第一反應就是,性的力量足以穿越生死,在末日,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會被剝除所有身份與責任,只留下性,讓他們靠近,也讓他們逃避,用以抵抗死亡的威脅。

  這種力量是如此強大,以至於當他們重新進入文明,已經難以適應了。

  

  這種愛與傳統的「一見紅了臉」「再見紅了眼」的愛,當然不一樣。

  但是,我也不想說,這是低級的,後者就是高級的。這是錯的,後者就是對的。

  我只想說,愛是一種過程。

  不是一個開端,或者一個結局就能定義。

  

  

  

  娜塔麗波特曼主演過一個電影,叫《愛情無線牽》,講一對好友,陰差陽差地發生了性關係,後來又不想影響對方的生活,於是約好「只談性,不談愛」,擁抱與接吻都不允許,結束之後,甚至都不聊天。

  他們把愛,一絲不苟地關在門外。

  但事情如我們所料,愛還是跟隨性到來。

  當你和我如此靠近,當你不再是你,我不再是我,我們成為一體,親密就開始發生。

  看完電影時,和友人聊:先有愛,還是先有性?

  她說:還真說不準。有人先性后愛,有人先愛后性,但走到最後,應該都是同步的。

  

  去年在友誼劇院,看了孟京輝一個話劇《琥珀》,忽然就有了新體會。

  劇中男主角,是一個花花公子,一個中國版唐璜,一個「無心」人。

  他有先天心臟病,與死亡毗鄰而居,每一天都像最後一天,所以,他信奉李白的處世觀: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美人空對月。

  他說,如果你吃的每一頓飯都可能是最後一頓,你的每一次撫摸,每一次快感都可能是最後一次,人就難免陷入瘋狂。

  對抗死亡的方式很多種,名望、財富和權力。

  而性,卻是最重要的一種。它使「我」,變成了「我們」。

  

  這種融合感,不僅舒緩存在焦慮,同時也潤滑死亡焦慮。

  《直視驕陽——征服死亡焦慮》一書中,Irvin D. Yalom 說:

  我曾遇到過許多這樣的例子。

  比如冠狀動脈出了大問題的病人在開往急診室的急救車上產生了強烈的性衝動,想要去猥褻車上的救護員;

  新寡的女士在丈夫的葬禮上感受到強烈的性慾望;

  年老的鰥夫越來越害怕死亡,開始不加選擇地與養老院里很多女性發生性關係,造成了種種矛盾,管理者不得不要求他去做心理諮詢。

  

  高轅的行為,也詮釋了這一理論。

  當他手術未愈,就在醫院裡調戲護士,勾引陌生女孩。

  他想做一本用下半身寫作的暢銷書。

  他只做愛,不戀愛,只花錢,不存錢,只租房,不買房。

  世界就像一款電腦遊戲,他像一個職業玩家,冷漠又講究地玩著,因為,足夠的無情和理性,可以保鮮他的勇氣——隨時退出遊戲的勇氣。

  直到他遇見小優——一個小陰謀家,一個視愛如命的人。

  

  如果說高轅製造了一個騙局,那麼,她則主導了一場陰謀。

  一場關於性和愛的陰謀。

  她來到他身邊,潔凈,芬芳,不設防。像食物等待一顆胃,像花朵等待一隻手。因為,她的前男友林一川,在一個下雪天,出了車禍,離開人世。

  他的心臟留了下來,移植給了高轅。

  他的心在他胸口重新跳動,他的傷口下躺著她復甦的愛情。

  他們相識、上床。

  性的滿足讓他們背叛各自的初衷。

  她本以為自己愛的,是一顆心。

  但真相是,她渴望的,不是那份柏拉圖之戀,而是真真實實的高轅。一個浪蕩公子,一個俊美的臉龐和能幹的下體,一具殘留無數女人氣味的肉身。

  

  求愛的人,因為性而滿足。

  可是,在高轅這裡,他本意求性,卻得到愛。

  她成了他的環孢素,讓心臟與身體共生,讓愛與性互相作用,變成一體。

  求性的人,因為愛而重生。

  

  因此,男女主角分別以自身遭遇,回答了我們:愛的過程千奇百怪,它可能這樣,也可能那樣,可能是一顆心對一顆心的吸引,也可能是一具身體對另一具身體的誘惑。

  《琥珀》沒有標準答案。

  我也沒有。

  世間的高轅與小優,都有著不同的來歷、屬性和信仰。

  愛情發生途徑也千差萬別,或許從耳朵進入,從眼睛浸淫,從皮膚感染,從金錢滲透,從陰道抵達,或許是這樣,也或許是那樣,不可同一而論。

  唯一不同的是,在《琥珀》中,男女主角都忠誠於自我,都有配得上幸福的勇敢和誠實——承受一切,面對死亡,不抒情,不虛偽,不迴避。

  

  

  

  

  哪怕他們一俯身,發現自我就像一個深淵,殘酷得讓人暈眩,仍然沒有掉過頭。

  

  

  是的,在人生之途,從哪裡出發,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需要一直前行,並負責自己的選擇,承擔自己的傷痛,利用智慧與勇氣,解決半生的衝突,不抱怨,不後悔,不迷茫。

  在愛之旅,同樣如此。

  因性而愛也好,因愛而性也罷,都不是關鍵中的關鍵。

  關鍵是,你得告訴自己,既然選擇了在一起,那麼,無論洪水,還是猛獸,還是威脅、誘惑或恐懼,你都要一一去認領。

  容不得迴避,也容不得耍賴和撒嬌。

  這就是一個成人的態度。

  做不到這一點,無論哪一種方式的愛,都會成為你的刑罰。

  

  文初提及的小說里,結局並不喜人。

  當洪水褪去,災難平定,村莊漸漸恢復秩序。

  她找到原來的丈夫,說,我要解除婚約,我要和他在一起。

  丈夫經過了震驚、憤怒、痛苦之後,接受了這個現實,對她說,好,如果你要走,我不攔你,但是,你穿上你的衣服,離開村子,再也不要回頭,否則我就會殺了你們。

  女人次日離開。

  

  她和情人在滿村目光中,一步步遠離故鄉,但是,兒女的呼喊,為人妻母的愛,故園的重建之責,把她定在原地。

  她終於回了頭。

  是的,就像羅德之妻離開索多瑪城,忍不住回了頭,瞬間化成鹽柱一樣,她的回頭,也迎來了自己的末日。

  她被丈夫關入山頂小屋,無人前往解救,而她的情人,沒有跟著她回來。

  第七天的時候,她死了,在自己情慾的遺址上死去。死時天空烏雲極低,電光亂竄,和兩個月前的末日一模一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22: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